韩寒所以能再次走出人生的低谷,在创作领域,仅就近期具体的人事而言,不能忽略的是前辈作家李敖对他的影响。
1998年12月的一天晚上,松江二中,高一(7)班教室的电视机里正在播放《新闻联播》,播着播着,正在教室里上晚自习的韩寒突然激动地站起来,走到电视前。他盯着电视机看了良久,然后转身对班上的同学说,以后这个世界上写文章,我就是第二了。电视里刚刚播放的是著名文学家钱钟书逝世的消息。韩寒青少年时期尤其崇拜钱钟书、李敖,钱老一作古,那在写作方面能超过韩寒的,就光剩下来李敖一个人。
从韩寒小说、散文写作的总体状况来看,在写作风格方面,他显然曾受到过钱钟书、李敖、王朔,以及卡夫卡、普鲁斯特等作家的多方面影响。但最广为人知的还是所受钱钟书的影响。《三重门》受《围城》影响,可说是众所皆知。钱钟书对于青少年时期韩寒的影响,可说不一而足,不仅存在于文字中,而且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韩寒在松江二中文学社所做流传至今的两篇习作中,《三轮车》开篇第一句就是“我有个和钱钟书先生一样的毛病”,《戏说老鼠》里面则学着钱钟书吊了很多书袋,引用了《诗经》、《三国志》、《史记》、《挥尘新谈》等许多大书里的话。此外,韩寒进入松江二中后,在很短一个时期扫荡了该校图书馆的做法,和钱钟书扫荡北大图书馆不无类似;韩寒青少年时期喜欢没事看字典的爱好,显然也借鉴于钱老先生。
不过就韩寒2005年以来的创作而言,在创作思想和表达策略方面,他显然受到李敖、王朔的更大影响。“一位作家是否受到前辈作家的影响,并不能成为衡量他的创作价值大小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重要尺度。甚至我们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不过文学史中,很少有作家完全不受到前人的影响”。理解韩寒所受的影响,不能离开他的主动选择,也不能忽略他在薪火相传的文化传承中的自我创造更新。
高中阶段的韩寒李敖在当今台湾政治化写作的作家群中应该排第一把交椅。韩寒成长的上世纪90年代,正是正版盗版的李敖作品开始大量传入内地,并在大陆社会造成一个李敖阅读热潮的时代,其中也包括多个版本的李敖传记。韩寒很早就看过李敖的一些作品,并了解李敖的生平。尽管2012年韩寒访台期间也曾戏言说自己小时候对李敖的崇拜是“错爱”,但在青少年时期的韩寒看来,钱钟书过世后,李敖绝对就成了最厉害的作家。
韩寒初中时宣言“今后一百年里,我们初中没有一篇文章可以超过我韩某人”,还说《三重门》是中国有史以来玩文字最好的长篇小说,这些说法无疑受到李敖自称五百年来白话文独占前三名说法的影响。韩寒有一篇题名《只说一点点》的杂文,或系套用自李敖的一首诗《只爱一点点》的标题。韩寒在《三重门·后记》中署名“一块上海大金子韩寒”,说自己“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尽管韩寒的这句话据说是来自朴树的歌曲《妈妈》,但看着怎么看怎么跟李敖曾经说过的那句“我本像一颗钻石,是多面发光的人物”有点像。韩寒杂文狂放不羁的文风多少也受到李敖的影响。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韩寒和李敖的生平,不难发现,这一老一少在人生经历、为人处世风格、创作趋向上确实颇多相似。
和韩寒青少年时代曾经历过搬家一样,出生在东北哈尔滨的李敖,曾随父母暂住太原、北京,后又因受内战影响迁往上海,再一路逃亡台湾。
青少年时期的李家经济相对而言不太富裕;由于种种原因,李敖像韩寒一样不大适应学校生活,挨过欺负,受过孤立,也曾经激烈地反抗过——例如借读在上海辑槼中学期间曾用铅笔刀扎伤过同学中的一个小霸王;除此之外,李敖也有一个对他的学习看得很紧的父亲;种种因素推动之下,那时的李敖“唯一的娱乐便是读书”。
李敖青少年时期受严复的孙子潜台共产党人严侨的影响,阅读过很多当时在台湾属于禁书的鲁迅和左翼作家作品,奠定下反传统反主流的思想基础,成为作家后写作重心围绕社会批判展开,从思想脉络来说,不无对鲁迅等现代作家批判精神的继承。
为赛场探班的记者们所包围韩寒小时候则在父亲的影响下很少阅读极左时期出版的著作,而喜欢阅读现代自由主义作家、台湾作家的作品,也因此锻炼培养出反主流文化的思路和品格,作品侧重于对社会人生的批判,一度被梁文道、路金波等人称为有望发展成当代鲁迅。
李敖跟韩寒一样,其实是个高中肄业生,高三读了一个多礼拜,就主动休学回家;但与韩寒的区别是李敖后来通过自学补课考上了台湾大学。对李敖了解颇多的韩寒不可能不知道这个桥段,在内心深处,韩寒当年退学时可能或多或少地也指望过可以像李敖那样走入大学的校门。只是本朝严谨的教育制度,岂是台湾过家家式的教育可比,愣是没给韩寒任何空子可钻。
在内心深处,李敖和韩寒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人。李敖曾说:“基本上人是经不得考验的,所以我对人的评价很低,尽量跟人不来往,也不太相信别人,原因就是觉得人不可靠。”有意无意与世界保持距离的韩寒也对社会人生充满了怀疑。
李敖大学毕业后,没有做正式工作,而选择了职业写作,对社会文化口诛笔伐数十年,好打文墨官司,被他骂过的人据统计总数已超过三千,在古今中外“骂史”上无人能望其项背,被西方传媒称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作为一个蜚声海内外的知名作家,李敖在华文世界尤其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崇拜者,对台湾近几十年来的民主化进程不无贡献,甚至陈水扁等民进党人士也得奉其为“老大”。
想来,韩寒坚决地从松江二中出走时,他心里对于自己要做职业作家的未来勾勒,就隐约地参考过李敖的案例。但2000年他刚退学前后,不仅大陆出版体制的僵硬限制着他的理想,网络世界的发展也还没有像后来那样给他提供可以自由飞翔的空间。而直到2005年前后,在新浪博客等新型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在各种主客观因素一一齐备的情况下,韩寒终于可以大展拳脚,实践青少年时期的梦想了。
李敖是一个亦正亦邪黄老邪式的人物。“生活中的李敖如此谦卑和气好打交道,文字中的李敖却张牙舞爪盛气凌人”。李敖的狂狷孤傲、特立独行,除了个性使然,很大程度上类似于章太炎的迂腐狂癫、装疯卖傻,也是无拳无勇的知识分子,欲图苟活于乱世,并积极地影响社会的策略。
李敖在生活和创作中从不掩饰自己对女性的欲望,不乏风流韵事流传坊间,在著述中也不乏出手就往下三路捅的神来之笔。例如《政治与生殖器》、《国民党“意淫大陆,手淫台湾”》、《阳痿美国》等,光看书名就很违章。
老而弥坚的李敖李敖不是完全不关心柴米油盐的纯粹书生,他在很大程度上将创作当成一个事业来演绎,年轻时每个月写一本书的速度,就算有才也不无粗制滥造之嫌。
富于情色的政治性社会热点写作,敏锐地把握住了台湾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文化发展潮流,既是满足其雄心壮志、释放其过剩精力的角斗场、温柔乡,也是满足其世俗追求的摇钱树。
“我本善良也不狂傲”的韩寒,文里文外每以狂放不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言论风格点评关注社会热点,而且多集中于公共性话题,同时不忌讳谈论性话题、甚至以对性的调侃作为重要的风格,经常自我标榜风流好色多情,善于利用社会热点进行自我营销,确实给某些人留下了韩寒只不过是一个无故挂齿的文化小混混的印象。这样看待韩寒的评论者无疑没有意识到韩寒的言行风格,也有可能是一种故意而为。
李敖对韩寒的最重要影响是使韩寒看到了:一个作家、一个知识分子、一介书生,当他将其个人的个性、思想追求和人民大众的文化追求相结合时,所能爆发出的巨大潜力和成功可能性。
当韩寒注意到这一点时,他开始重建自己对个人和写作的信心,开始超脱了个人情感世界的有病无病呻吟,在社会正义的背景下审视个人的问题,成功地将个人生活的情感愤懑与社会批判结合起来,转型成为一个更纯粹的社会批判型作家。
韩寒和李敖还有一点是相似的,就是他们都针对对方说过一些互相矛盾的话。在接受杨澜访谈时,杨澜逼着李敖说韩寒一两句好话,结果李敖最后整出这么一句:“韩寒就是长得蛮好看的,蛮体面的”。李敖还批评过韩寒无法进入学术领域,写的文章是臭鸡蛋。但在其他场合,李敖其实也颇为矛盾地给过韩寒极高的评价:“韩的幽默真是信手拈来,……有趣。有才。有理想。有思想。生活健康……爽气。坦诚。说实话,我真觉得韩寒该当十大杰出青年……这样的年轻人应该成为偶像。”而成年后的韩寒将其早年对李敖的无比崇拜称为“错爱”,其变化反差也不能说是不大。
李敖父子曾故意说过一些批判的话来挑战韩寒,韩寒就拿年龄大小当挡箭牌,没怎么应战,确实与韩寒的常规做法不同,很多人认为那样做根本不符合韩寒风格。其深层原因何在?除去大家说话的圈子多少不同,有点鸡同鸭讲的意思,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在内心深处韩寒对于曾经在青少年时代崇拜有加的李大师有点下不去手,那毕竟是自己青春年少时的精神导师啊,当然,也不排除韩同学有担心干不过老师傅的顾虑呢。
李敖2010年访问大陆期间,韩寒曾在李戡的微博上给李敖留言说:“可以不为自由而战,但不能为高墙添砖。……A和B有过节,A和你有过节,不代表你要投诚于B,还有一种姿态,叫独立。”
韩寒对于李敖父子的这种提醒,既委婉地批评了李敖父子的言行,也没忽略这爷俩一对老小奸巨猾所作所为只是表达策略的可能性,显示出韩寒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者的思考和分寸。
韩寒★韩寒小贴士:
年轻人怎样才能成才?有没有速成的捷径?答案是有。其中一种方法是:选择一个所在领域里最厉害的、年轻时个人条件多少跟你有些相似的老大级人物进行研究,摸清他的成功经验,总结出规律方法,然后按照他的套路一路山寨!这个人可能是你的领导、资深同事,也可以是同行业的知名顶尖人士。如果你能创造性地扬弃这个家伙在做人做事方面的人生经验,那你就跟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牛顿一样站得高看得远,取富贵功名如探囊取物。
从年轻人自身特点的角度来说,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在于,年轻人往往干劲十足,但却缺乏经验,对人生和事业缺乏规划,常常将过剩的精力浪费在不必要的事情上。对成功者既有人生道路的借鉴模仿,能够帮我们尽可能快捷省力地定下人生大计,尽可能少地南辕北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