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挫折教育”绝不是刻意为之?

“挫折教育”绝不是刻意为之?

作者: jo小朵儿 | 来源:发表于2021-03-28 16:59 被阅读0次

 

现如今,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而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越来越弱。

独生子女们在父母、祖父母的宠爱、溺爱的包裹中慢慢长大,不仅被过分保护,更是缺乏有效的“挫折教育”,从小就没有培养他们抗挫折的能力,待他们长大成人走入社会后自然不会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抵御“外界的侵袭”。

到底什么是“挫折教育”呢?

孩子摔倒了,不停地哭闹,父母站在一旁只是说“你要勇敢,要学会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孩子遇到了困难,甚至是家长“制造”的困难,无法面对,无法解决的时候,父母只会说“自己再想想办法。这么一点困难,你都解决不了,一点点挫折都无法承受,怎么行呢?”

......

以上这些根本不叫挫折教育,而是打击教育,是制造困难式教育。

01  提高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

近年来,很多发生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恶性事件,让社会高度关注青少年如此“脆弱”的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教育缺失。

挫折教育,则慢慢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成长路上,挫折教育也成为了必修课。

我们看到的一些社会现象,例如学生因为考试成绩差,无法承受老师和家长的指责而崩溃,甚至做出极端行为;经历了宅家上网课、延迟开学,开学后成绩下滑等挫折后,学生情绪濒临崩溃......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的背后是因为这些孩子的抗挫能力较差。

抗挫能力,在心理学领域叫做Resilience,指的是能像弹簧一样,在遇到挫折和失败后的反弹能力。心理研究发现,面对挫折与困难,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是抗挫力的高低。抗挫力强,可增强个人的生命力,提升个人直面挫折和挑战的勇气与智慧。

挫折教育的核心,不是给孩子制造各种挫折,告诉他们要越挫越勇,失败乃成功之母......而是要在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用有温度的关爱去陪伴和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

与此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他们坚强的后盾,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02  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一书中向读者们展示了现实中的两种思维模式:

一种是认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只相信天赋,自大或自卑,不停地证明自己给别人看,这样的思维模式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

 

另一种是认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培养,不会给自己贴上标签或对自己失去信心,即使感到沮丧,也准备好了去承担这个风险,直面挑战,继续为此奋斗,这样的思维模式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简单来说,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始终相信才能是固定不变的;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不断努力培养和提升的。

青少年阶段是增强心理承受力的最佳时期。面对这一时期的孩子,父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和安全感,帮助他们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塑造他们强大的内心,教会他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要镇定,不要害怕,不能气馁,要敢于迎接一切挑战,无畏失败和挫折。

当孩子有一些情绪表达的时候,父母们要懂得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接受孩子的情绪表达,学会认同和理解孩子的挫折感。

03   写在最后

 

养育孩子,父母的责任重大,需要承受不小的压力。但是为人父母,就应该勇于承担这份责任。把孩子教育好,绝非易事,需要父母们终身学习,与孩子一起持续成长。

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所以,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导师,自己首先要学会如何运用成长型思维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记住,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失败,只是暂时未到达终点而已。所以,把注意力关注在事情的过程之中,放下对结果的过度在意,你也许会发现最后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是Jo小朵儿,乐于分享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想的北京大妞儿,愿给平凡的生活加点料,给奋斗的人生多一点正能量,多一点色彩与活力!感谢大家的关注!

欢迎大家到同名的头条号串门儿。

相关文章

  • “挫折教育”绝不是刻意为之?

    现如今,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而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越来越弱。 独生子女们在父母、祖父母的宠爱、溺...

  • 都2020年了,你的孩子还需要“挫折教育”吗?

    “挫折教育不是故意给孩子制造挫折,故意为难他们,而是在孩子遇到挫折时,你如何倾听他的委屈和诉求,如何鼓励他重振旗鼓...

  • 教育不刻意为之

    一、教育不刻意为之,反而能发现美好 发现一个这样规律,有时候自己懒一下,比如沉浸在追剧里,不想动,让儿子们自己做个...

  • 《家庭对话之挫折教育》

    晚上九点半,女儿从画室回来一脸的不高兴,老公关切的问:“晚饭吃的什么?” 女儿:“没吃,气都气饱了。” 老公:“发...

  • 所谓教育|王文丽:孩子是非常灵性的,我们时常被孩子教育着。

    教育,为二字,名意为:师者,诗书礼仪、知识常识授予解惑也。教与育,动意为:授之以基本生活原理,传之以学习动力,勉励...

  • 浅谈挫折教育-2019-08-28

    浅谈挫折教育 鲁志民—2019.8.28 今天跟大家谈谈挫折教育方面的事情。谈起挫折教育,这是很多家长包括教育从业...

  • 家庭教育心理学胶囊第20颗

    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抗挫能力。 知识点详解 挫折教育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遭受挫折,...

  • 挫折教育

    第一,受挫时,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受挫时,如学习成绩不佳,同伴关系不好等,内心一定感到非常难过,而家长此...

  • 挫折教育

    从教育的目标出发,挫折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得抗挫折能力。当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够不被打倒,像弹簧一样,被压下去,...

  • 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这四个字是我偶然间和一位忘年交闲聊时谈到的。深有体会。 我虽然还算年轻,不过,我的朋友里,很多都是可以做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挫折教育”绝不是刻意为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np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