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

作者: CodeBoy975 | 来源:发表于2019-05-15 22:25 被阅读0次

    【关于作者】

            古典,知名生涯规划师、企业高管教练、全球职业教练中国区首席导师、清华大学生涯规划客座专家。致力于帮助人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实现个人成长。代表作有《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关于本书】

            本书是作者古典继《拆掉思维力的墙》之后的又一力作,通过研究那些善于利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底层规律,放大个人努力的高手,进而找到他们在选择战略、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等三个方面独有的方法论。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评价说:“古典显然注意到了这个时代的焦虑底色。他在书里指出:在这个时代仅凭个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先理解时代的趋势,站到系统的杠杆点,个人的力量才会被放大。要懂得借时代的势,借平台的势,就像鸟借助上升气流和同辈的拍打翅膀,能够飞越大洋。”

    【核心内容】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在如何做选择、如何学习和如何思考等方面,高手都具有着异于常人的方法。他们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他们总是能够抓住机遇,利用科技和社会的底层规律,放大自己的效能,获得成功。而普通人通过学习,也能够跃迁成为高手。

    带着问题思考下:

    为什么原本起跑线相同的人最终差距越来越大?

    普通人和高手的区别在哪里?

    普通人如何才能通过跨越式成长变成高手?

        我们身处高速发展的时代,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甚至日渐火爆的区块链……如雨后春笋般,以不可抵挡的姿态奔涌在我们面前。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而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总有一些人能够抓住机遇,利用科技和社会的底层规律,放大自己的效能,获得成功。最近很火的“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说法,说的是那些看似跟我们差不多的人,有的因为抓住了自媒体的潮流,一跃成为拥有几十万粉丝的网络大V;有的早早就看到比特币的发展趋势,早早入场,财富翻番。那么,你跟这些人的差距究竟在哪?普通人如何才能实现跨越式成长,成为他们这样的人?

        这些正是《跃迁》这本书将为你解答的,所谓跃迁,指的就是非线性的、爆发式的成长。高手,就是我们刚刚说到的那种利用科技、社会系统的能量,实现快速升级的人。

        本书从如何做选择,到如何学习,再到如何思考等多个方面,全面解析了高手成功的内在逻辑与方法论,是一本让普通人也能成为高手的实战秘籍。

        这本书的作者古典,是著名的生涯规划师、企业高管教练、全球职业教练中国区首席导师、清华大学生涯规划客座专家。他一直致力于帮助人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实现个人成长。他创办的公司,被誉为职业生涯规划领域的“新东方”。他的代表作《拆掉思维里的墙》,至今销量已经超过三百万册,之后还出版了《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跃迁》,是古典的又一力作。

    分三部分来详细讲述书中的重点内容:

    第一部分,高手的选择方法论,面对人生的重要难题,如何做出选择?

    第二部分,高手的学习方法论,如何通过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认知边界?

    第三部分,高手的思维模式,如何解决那些看似无解的问题?

    第一部分,高手的选择方法论,面对人生的重要难题,如何做出选择?

            我们常说,选择比努力重要,但真的面对选择时,却常常拿不定主意,比如:是该留在大城市奋斗,还是该逃离北上广?是该选择做大公司的小角色,还是做小公司的大当家?是该出国深造,还是等待公司晋升?总之,面对这些难题时,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是一项重要能力。那么高手都是如何做选择的呢?

    作者总结出两大原则:一是二八法则,二是头部定律。

            我们先来说一个有趣的研究。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研究国家财富分布时,发现每个国家的财富都呈现出一种幂律分布,就是一个国家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而80%的人只拥有国家20%的财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股市里上涨的股票只占20%左右;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甚至20%的人享受了世界上80%的爱情,办掉了全世界80%的结婚和离婚手续。所以,这种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换句话说,这个世界并没有绝对的公平。

            虽然这听起来很残酷,但是高手却能依据这种不平衡,利用杠杆作用,提取出高价值区,从而达到跃升。这个高价值区,就是二八法则中的那20%的部分,是大部分事物的核心。你把精力放到最核心的地方,长此以往,你和其他人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比如,你想了解一个领域,把这个领域20%的经典读完,那就基本掌握了核心知识;而对于一本书也一样,20%的内容会是重点中的重点,只要抓住这部分内容,其实也就掌握了书里的核心内容。

            再进一步,你抓住的这20%,内部也依旧遵循着二八法则。如果从20%的核心里,找到它的20%,再找到它20%的20%,掌握的就是核心的核心。

            而除了利用二八法则寻找高价值区之外,高手们做选择的第二个原则,就是通过选择头部,来实现自己的跃迁。

            先问你两个问题: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世界第二大高峰是什么?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和他一起登上月球的人是谁?可能大多数人都答不上来。这样的场景,也经常出现在现实生活里。比如,老板每次都会选择文笔最好的那个人,来负责公司的某一个应急文案;同事们也会挑拍照最好的人,来担任公司某一重要场合的摄影师。而前面所说的“第一”“文笔最好的”“拍照最好的”,就是所谓的“头部”,也就是你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

    所以,高手往往都会把自己提升为某一个领域的头部,以此来获取更多锻炼和结交头部的机会。除此之外,高手们还会选择去头部公司,加入更快的赛道,利用公司带来的资源,就可以实现效能的双重提升。

            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到可以进入的头部区域,把自己变成头部呢?

    作者在书里介绍了三个原则

        一是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就是先确定高价值,再思考优势;

        二是思考差异化优势,就是不在热门领域随大溜;

        三是从身边的头部做起,就是从小头部到大头部,从鸡头变成凤头。

     第一个原则: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

            很多人会觉得找工作要从自己的优势出发,但你自认为的优势,就是真的优势吗?

            比如我们在大学毕业找工作时,会有这样的困扰:是去专业对口的烂工作?还是去专业不对口但有前途的工作?其实工作几年你就会发现,学科优势在职场上并不算是什么优势,反而在学校养成的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才是真正的核心优势。

            高手在面对这样的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后者,就是哪怕放弃自己原有的优势,也要选择方向正确、可以持续积累资源与能力的公司,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效能。

    第二个原则:思考差异化优势。

            最近这几年,新媒体、内容创业异常火爆。千万级粉丝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凭借微信公众号就赚了上百万广告费,靠星座漫画走红的同道大叔更是通过卖掉自己的品牌“同道大叔”套现1.78亿。越来越多的人也跃跃欲试,想要通过学习写作,从内容营销的大浪潮中分一杯羹。

            虽然学习写作是好事,也不分早晚。但有个客观事实被大部分人忽略了,那就是,现在很多内容创业的人,都有多年积累下来的写作功底。就拿六神磊磊来说,他曾是新华社资深时政记者,所以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多年不断的努力与积累的结果。所以,对于想要随大溜入场的人来说,从头开始学习写作,其实就已经晚了。

            作者在这里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在热门领域随大溜。高手们在面对这类选择的时候,往往会先评估自己的实力,如果优势不足以在这个领域占据头部,就选择差异化竞争,找到一个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而将优势发挥到最大。

            比如,虽然写作不是你的强项,但是你画画很好,就可以选择将文字与绘画结合,做出独具风格的内容作品。

    第三个原则:从身边的头部做起,从鸡头变成凤头。

        很多人做事之前都踌躇满志:要做全世界最好的公司,要做出能够改变世界的产品。但作者告诉我们,距离太遥远的事,想得再好也没用。高手会选择把精力放在眼前,锁定身边的领域,从“小头部”做起。比如,如果你在三四线城市做生意,那就先做到当地市场的头部;如果你在一个小团队里,那就先成为小团队的头部。总之,要先占领一个头部,然后再去想着如何推动自己成为更高的头部,不断地由小头部跃迁为大头部,才能完成从鸡头变成凤头的跨越。

    以上就是第一部分内容,我们来总结一下: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选择确实比努力重要。高手做选择通常有两个原则。一是二八法则,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物20%的核心部分,收获更高的价值。二是尽可能地选择去头部区域,把自己变成头部,获得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快的提升。

    第二个部分,高手的学习方法论,如何通过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认知边界?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知识袭来,难免引发学习焦虑。为了缓解这种焦虑,很多人会大量买书、买付费课程,生怕被其他人甩在后面。但到头来,大部分人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成长,就是我们常说的“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而高手与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能够凭借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中的跃迁。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高手的三个学习方法:从知识的源头学习、联机学习,以及把知识变成价值。

    第一个:从知识的源头学习。

            书里提到,所谓知识的源头,就是站在人类认知边缘,研究、思考和论证的人,他们发表的研究论文、最新的数据报告、最新的思考等蕴含着最前沿、最专业的知识。但我们普通人,现在获得的更多的是二手、三手,甚至四手的知识。

            举个例子,你肯定听说过“一万小时”理论这个概念。很多公众号、人生导师、励志作者告诉你:在任何一个领域,只要练习了一万个小时,每个人都会成为该领域的大师。

            这个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973年,当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与蔡斯通过研究国际象棋大师与新手之间的差异,发现国际象棋大师的长时记忆中有5万-10万个棋局组块,而新手学习这些需要花上10年。他们便由此提出了棋手专业技能习得的“10年定律”。这就是知识的源头。

    1993年,《刻意练习》的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在西蒙的研究成果之上,提出了“在技能学习中,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门槛让人成为大师”的结论。比如:在18岁之前,一般的小提琴学生花在训练上的时间平均为3420小时,优异的小提琴学生是5301小时,而最杰出的小提琴学生也不过7401小时。而且,刻意练习还和天赋和练习的方式有关,有些低水平的勤奋者,练习多少小时都没用。这是二手知识,是对一手知识的忠实转述。

            那么1万小时理论又是怎么火起来的呢?

            这还要提到《异类》这本书的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他在这本书里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因为天资超人,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一时之间,这句话风靡全球。天才靠着“持续不断的努力”取得成绩,自然没错。但是“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这个理论显然没有科学依据。这就是三手知识,为了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的观点。

            像这样追究到知识的源头,我们通常会发现,自己熟知的“一万小时”理论,其实都是错的,作者把这个称为四手知识,是传播者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

            高手学习的第二大法宝:联机学习

            它指的是和同行交流,用答案换答案。过去,我们的学习方式是单机学习,也就是依靠自学。但问题是,知识能够学习到哪种程度,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认知能力。很可能一晚上闭门造车,只理解了一个小概念。

            而高手的学习方法是联机学习,他们将自己的所学与人分享,再把别人反馈回来的知识加以融会贯通,最终构建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李小龙,他经常跟弟子或者其他行家学习不同的武术,然后迅速整合,创立了“截拳道”这一武术体系,再分享给其他更多的弟子。这样的分享—学习—再分享的快速学习小循环,使他的功夫融合了各家所长,最终成就一代武术宗师。

           高手的第三个学习法宝,就是把知识变成价值,书里叫“知识IPO”。

            很多人应对知识焦虑的办法,就是不管是课程也好、书也好,先买回来囤着,但基本都会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如果想不清楚学什么、怎么学、学到哪种程度,真金白银买回来的知识是产生不了本应有的价值的。

            高手常用的“知识IPO”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I”就是Input a question,输入问题。在学习之前,考虑清楚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

            比如,你想学习如何阅读,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读书效率,这就是你要解决的问题。“P”就是Problem solving,解决问题。找到了自己要学的东西,接下来就需要考虑,到哪里找学习资料?然后整合自己能找到的相关书籍、课程,全面学习。“O”就是Output,输出产品。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以写作或者教学的形式分享出去。作者告诉我们,分享是最能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方法。

            因为这个过程中,你能找出自己还待补进的地方,不断完善。而且,知识的输出倒逼着你要不断输入,这个循环可以让你实现连续的知识跃迁。

            以上就是第二部分,我们说到了高手学习中的三个法宝:一是站在知识的源头学习,找到最前沿、最专业的知识。二是联机学习,打磨自己的知识体系,换取别人的知识,以此来增加知识储量。三是通过“输入问题-解决问题—输出产品”的知识IPO法则,把知识变成价值。

    第三部分,高手的思维模式,如何解决那些看似无解的问题?

            现实中,很多事情似乎都是无解的。比如节食减肥、拖延症等等,总是循环往复,似乎永远没有办法解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斯坦福大学精神科教授瓦茨拉维克曾在《改变》这本书中提出一个观点:改变一件事情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叫做“第一序改变”,是指在不影响原有模式下做的改变;第二种叫做“第二序改变”,也就是模式整体的改变。

            拿节食减肥这件事来说吧,减体重的根本方法是消耗量大于摄入量,但节食减慢了新陈代谢,之后再照常吃喝,摄入量增大,但消耗依然小,体重还是会反弹。

            只从问题的表象出发寻求答案,是第一序的改变,花费再多的时间也是枉然。所以,正确的减肥方法是改善生活方式,使饮食、作息和运动统一均衡,提高新陈代谢,实现消耗量大于摄入量,这才是第二序的改变。

            这就是高手在面对看似无解的问题时常用的系统思维。

            那么我们如何能够像高手一样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系统思维呢?作者在书里提供了两个思维模式可供大家学习,一个是回路思维,一个是层级思维。

            第一个系统思维模式: 回路思维        

            回路思维,指的是从时间的维度来看事物发展的脉络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核心关键,简单说就是看得远。就像电流的回路一样,生活中也经常会有某种回路,产生一个可闭合的通路。

            比如,越忙越乱,越乱越忙,忙乱就是一个回路。一旦这个回路形成,你就会陷入一个痛苦的死循环中。

            而高手解决这种负面的回路循环,一般有两种方式:要么直接切断,逆着时间打断负循环。比如停下手头的工作,找到自己忙乱的原因。

            要么顺着时间建立正循环回路。比如设想忙完这项工作,会产生什么收益?自己会获得什么样的成功?一旦有了这样的正反馈情绪,那些负面情绪也就会慢慢停止。

           第二个系统思维模式,层级思维

            层级思维指的是,从空间的维度来看事情背后真正的逻辑,用更宏观的视角去找寻问题的答案。简单说就是看得透。

            之前,首富王健林繁忙一天的日程表火遍朋友圈:早起健身,飞往两个国家、三个城市,签订500亿元的合同……有人说,最怕比你有钱的人比你还勤奋。很多人会限于这种平面思维,认为这些成就都是努力获得的。

            但实际上,高手和普通人相比,并不是更勤奋,而是能通过层级思维放大勤奋的效能。高手都有一个自己的层级体系,最底层是资源层,关注的是时间、精力的投入和产出;中层是方法论层,关注的是使用什么资源、如何提高效率;而最高层是目标层,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背后依附着什么样的价值判断。

            就拿微信跳一跳的小游戏来说,低端玩家会通过玩几次、几十次来达到一个满意的分数。中端玩家会选择先看攻略,找到踩音乐盒会加分之类的套路,再去刷分。而高级玩家明确了排名第一的目标,则会跳出“玩”到第一的思维定式,思考怎样编写程序,直接拿到排行榜第一。

    总结起来一句话,低水平勤奋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奋靠方法论,高水平勤奋靠选择目标。高手正是通过这种层级思维,实现层级与层级之间的跃迁,最终达到最高层级,找到做事情最高效的方式。

            以上就是第三部分内容。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高手的核心思维模式就是系统思维,简单来说就是能看得远、看得透,一些看似无解的问题,都能找到最核心的解决办法。想要看得远,要使用回路思维,以时间的维度来看待事物的发展。想要看得透,要使用层级思维,从空间的角度一层一层地分解问题。

    总结

        《跃迁》这本书到这里就讲完了,我们讲了高手是如何做选择、如何学习和如何思考的,普通人通过学习,就能够跃迁成为高手。过去的社会发展速度慢,资源少,人生可以循序渐进;现在的社会高速发展,资源丰富,人生的走向更多,却更难抉择。就像小说《在轮下》里说的那样:“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碾作尘土,且不偿命。”

    金句

    1. 二八法则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股市里上涨的股票只占20%左右;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甚至20%的人享受了世界上80%的爱情,办掉了全世界80%的结婚和离婚手续。所以,这种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换句话说,这个世界并没有绝对的公平。

    2. 你想了解一个领域,把这个领域20%的经典读完,那就基本掌握了核心知识;而对于一本书也一样,20%的内容会是重点中的重点,只要抓住这部分内容,其实也就掌握了书里的核心内容。

    3. 高手的学习方法是联机学习,他们将自己的所学与人分享,再把别人反馈回来的知识加以融会贯通,最终构建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4. 有人说,最怕比你有钱的人比你还勤奋。很多人会限于这种平面思维,认为这些成就都是努力获得的。但实际上,高手和普通人相比,并不是更勤奋,而是能通过层级思维放大勤奋的效能。

    5. 低水平勤奋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奋靠方法论,高水平勤奋靠选择目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跃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rv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