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尔森做了个实验:他们在课堂上拍卖一个存钱罐子,罐子里装满了硬币。学生们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钱。每个学生都来猜,到底里面有多少钱。猜完了就竞价,出价最高的学生获得这个罐子和里面的硬币。罐子里实际上有8美元的硬币。
他们做了很多次实验。学生们的猜测各不相同,平均估值是5.13美元。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对罐子的估值都远低于真实价值。赢家的出价平均是10.01美元,这意味着,平均每个赢家要亏损2.01美元。
这就是所谓的“赢家的诅咒”,应该承认,做“赢家”是不容易的,甚至是不划算的。
为什么总是会有“赢家的诅咒”呢?
有两个原因: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因为竞拍者不知道标的物的真正价值,所以只能靠主观猜测,这就会带来判断失误。其次,最直接的原因是傲慢。赢家过于自负,总认为自己比市场上其他参与者的判断更为准确,而且求胜心切,志在必得,抱着这样的心态,不犯错误那才叫反常。
有一个更普遍的例子,一说大家懂:
在学校的时候,校花是大多数男生暗恋的对象。校花的周围有很多追求者,他们都要对校花的真实价值做出评估,然后报价,报价最高者胜出。
毫无疑问,那个把校花娶走的哥们,一定是付出的代价最高的。许多年过去了,娶走校花的兄弟,你过得还好吗?内心的苍凉和失落,要不要找个人诉说?
知道了什么是赢家的诅咒,我们再回到理智的层面上来,走得再深一点:存在赢家的诅咒,对赢家也好,对其他竞拍者也好,都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不想当受到诅咒的赢家,我们该怎么办呢?
聪明的你,应该选择不参与竞拍。
举个例子来说:黑石是一家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它最擅长的就是把不值钱的企业包装好了卖个高价。现在它要卖自己,难道我们还不知道它想干什么吗?
但是,总是退出竞拍也不是万全之策。排名第一的校花被娶走了,大家又会竞拍排名第二的校花,如果你总是不出手,最后只能落得一个孤家寡人。
最最正确的做法是:你可以让赢家先买走,然后做空赢家。
就是说,先让那个哥们把校花娶走,然后等他们过不下去了,再乘虚而人。但这是非常危险的策略。个人自己去思考、衡量吧。
还有更好的办法是什么吗?
当然有!你可以假装漫不经心地让所有人明白,越是竞争者人多,越要谨慎求实,或许大家可以平心静气地谈谈,校花到底值不值得花那么高的代价去追。如果有人改变当初的冲动想法,不去追校花了,那么,作为替补的你就可以去追校花了,代价会比什么都不做小很多。
呵呵,我是女生,更不是校花,所以问题留给“他人”去思考、去践行、去回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