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一本一直想看的书读完了,不知如何描述读后心情,复杂、温暖、感动、启发,不一而足,希望通过书写的方式进行整理,把它的内涵总结出来,用它的气质滋养自己,作为成长的动力。
《我的几何人生》这本书是在我生活的城市里最大最典雅的书店里发现的,它是一本黑色厚重的书,封面是数学家丘成桐的大头照,整本书的设计显得端庄、可值得信赖,作者天才的睿智也能从中窥测一二。封面的两句话最吸引我的注意,是说“从贫穷的孩子到数学皇帝”、“在哈弗,丘成桐一个人就是一个数学系”。当然了从侧面也可以了解到一本书的封面设计、导语是非常关键的,它瞬间给读者留下直接的印象、也可以给读者概括出关键的内容,让读者自由选择是否够买。
![](https://img.haomeiwen.com/i5328084/3b024a1a7640bdd2.jpg)
我作为物理教育的老师,物理与数学可以说是不分家的,是互相促进的,所以我对于数学也是感兴趣的。特别对于科学家的传记、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科学家传记,有很大的兴趣。我希望从中可以了解数学的美、发展的前沿,更重要的是我需要了解一个人是如何培养理科的兴趣、如何创造伟大的事业的——这对我自己孩子的教育、中学生的教育是大有帮助的。
那么读完整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一是作者不但有理科数学的才华,也有文学的深厚积淀。他从小在父亲的教育下学习传统文化,如诸子百家、诗词歌赋,这些优秀的文化深深滋养着作者的心灵,使他永远对祖国充满着割舍不掉的情怀。中国传统文化里宏观的人生哲学也同样作用在作者的事业上,使他灵活且充满毅力。
在书最后的章节里,作者用楚体、用文言文的形式把几千年的历史抒发出来,从中可以了解各个朝代帝王将相发生的重要事件,除了感叹佩服,我唯有学习、认真学习了。
顺便也说说他的父亲吧,他是通晓文、史、哲的教授,一个有志向、有骨气、学识渊博的文人、老师。他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注重孩子兴趣、人生方向的把握,所以即便在艰苦的年代,他的孩子们都上很好的学校,一直学习传统文化。正如本书作者所言,父亲是影响他最大的人。只可惜,在那个年代,生活太苦了,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可是对作者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二是要发现孩子的职业兴趣,给予鼓励与支持。我一直认为,父母在哪一科感兴趣、有才华,孩子也大致会对那一些科目感兴趣、表现出天赋,现在发现不一定的。作者对数学的天赋才华真的不是他父母的影响,他的父亲是一个文科教授,没有看出他父亲的任何指点。作者的数学天分是自发的,但是在学校里受到很好的开发,那里有很好的数学老师。作为父亲,他表现出骄傲自豪,也给予儿子很大的支持。
![](https://img.haomeiwen.com/i5328084/ccf8223260a44dde.jpg)
三是再一次认识到即使在学术领域里,竞争也无处不在。作者用很大的篇幅讲述了在研究的几十年里,面对着各种学术的与人事的挑战。他认识到学术不是象牙塔,那些很多高学历的人物仅仅把数学当做一个工作,为了事业成功、获得更高待遇而常常陷入非良性竞争。
四是作者感叹数学在中国的教育情况。也就是学生不是真的领略数学的美,更少探究数学的精神,而是把数学作为一个工作而已,这常常体现在中国的留学生中。他认为,发现数学的美,研究数学本身,才能忍受或者享受数学的研究过程,并最终获得数学的成就,我想这是他亲身的体验与感悟。
是为读后感,总结书本内涵,启发自我,并与读者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