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月26日晚19:30-21:30
【导读】:徐浅浅
【内容】:第6章《请求帮助》
一、重要知识点
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的回应呢?
① 提出具体的请求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
我们习惯于告诉对方,不希望他们做什么,这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也容易使对方陷入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
我们习惯于使用抽象的语言,这妨碍了自我认知与人际交流。
我们感到灰心和沮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清楚自己对他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
② 明确谈话的目的
我们在和另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希望有所回应。
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③ 请求反馈
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馈。
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④ 了解他人的反应
了解对方的反应,分为三个方面: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对方正在想什么、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⑤ 在集体讨论时提出要求
参加集体讨论时,说清楚我们希望得到怎样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
⑥ 请求与命令的区别
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区分: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
⑦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
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使别人真正产生改变,除非他感受到爱。
请给你的爱人百分之百的爱和百分之百的自信,让他能量满满地去闯荡世界。
二、个人反馈表
1、对于《今天的活动》:
我的观察:进入会议室参加共度的伙伴们,一半以上人员积极领读。
我的感受:大家读书热情都很高,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得到的满足:表达需求越具体清晰,才越能有望得到积极反馈。
未得到的满足:无。
2、对于《我的参与》:
我的观察:我没有参与共读。
我的感受:我还是怯场,读书太少。
得到的满足:学会更深入了解自己,才能更具体和精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
未得到的满足:无
3、对于《其他人的参与》:
我的观察:部分人员区分不了要求和命令。
我的感受:大家读书很认真,掌握了今天学习知识要点。
得到的满足:学会区分自己表达的言语,属于命令还是需要。
未得到的满足:无
4、对于《老师带领活动》:
我的观察:今天共读2个小时,此以前一节课多读了30分钟。
我的感受:今天共读章节内容多,又很重要。浅浅老师,非常负责人,征求大家意见延长30分钟。她不知道,我们巴不得她多讲一会儿,把重要知识点讲透,只是辛苦她了。感谢负责、有爱的浅浅老师。
得到的满足:共读本章节内容,教会了我们如何具体清晰表达需求。浅浅老师分享了“请给你爱的人们100%的爱和100%的自信,让他们能量满满去闯世界”(略有改动),太经典了,让我们受益匪浅。
未得到的满足:无
三、读书感悟
区分需要和请求是技术活儿,需要提升自我认知水平。恰当且清晰表达地需求,也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沟通技能。
关于表达需求,依据本章所学,总结三个步骤,如下:
首先,降低自己对外界的期待至合理水平。
期待暗含威胁,容易对别人造成压力和反感。期待,需要恰当,才能更好地被别人接受。过高的期待,比如,期望一个中等成绩排名30的学生,利用两个月苦学进入前五名。
其次,学会向内觉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弄明白自己的真正需求。
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明白自己的真正需求。当自己有不良情绪时,静下心来分析,是自己没有控制好情绪,导致心烦,与他人无关。
所以,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别让情绪左右了自己的心情,或者忘记自己前进的路。发泄肯定不是自己的需求,而是表达情绪的一种不当方式而已。
静下心来,觉察自我,分析清楚,自己希望对方如何,自己什么样的需求,希望得到满足。简言之,明白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最后,用更为具体语言清晰地表达需求。
说话不要用类似“你这个人说话不算数”等笼统且带评判的语言,说的人带有情绪,也会激怒听话的人。
表达需求要具体,谈自己的感受,也照顾对方的感受。可以说:“您答应抽时间教我excell中作图表分析,过去两周,还没有教我,我很想学习,也很着急要用。您看下周哪一天有空,我去您那里,向您学习。期待抽出宝贵时间,给我肯定答复。谢谢。”
后面,另起一文写更多的读后感《“忠言”未必“逆耳”,非暴力沟通教你如何表达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