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一词最早来自于印度佛教用语,是佛教中收录的大约3万条词汇中的一条,“臭皮囊”这句俗语源于《四十二章经》:“天神献玉女于佛,欲以试佛意、观佛道。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以可诳俗,难动六通。去,吾不用尔。天神愈敬佛,因问道意。佛为解释,即得须陀洹(小乘初果的境界)。” 佛把天仙美女视为盛满污秽之物的皮袋子,这在佛教教义里面的一个修持法门叫“不净观”,专用以破除淫欲。后来佛教中大多把皮囊借喻人畜的躯体。
五代时后梁高僧布袋和尚,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那布袋又是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打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他早已回答众人:诸事要放下。
百度一搜皮囊一词,就会跳出来蔡崇达的《皮囊》,是一本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他所表达核心思想是:皮囊之下,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在努力地活着,都是在尝试寻找与自己、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的方式。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灵魂,那么,我们的皮囊便是灵魂的栖息处,在那里,无人打扰,你可以随心耕种。书中讲述阿太活到了九十九岁,她是作者外婆的母亲,阿太的女儿,在五十多岁的时候,突然撒手人寰,她白发人送黑发人,却在葬礼上,一声都没有哭。那一天,代替阿太伤心情绪的是愤怒,她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一会儿掀开棺材看看女儿的样子,一会儿到厨房盯一盯用来祭祀的供品。当她看到一只没有被割中动脉,还洒着血到处跳的鸡时,阿太立刻跑了过去,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往地上一摔,终于,那只鸡死了,不再扑腾。“这不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灵魂。”这是阿太摔死那只鸡之后的感言。阿太确实是个狠心的人儿,她在厨房里不小心切断了自己的手指头,一家人都很慌乱,她却始终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除了对自己狠,她还曾把年幼且不会游泳的儿子直接扔到海里,让他学习游泳,可想而知,阿太的儿子差点溺亡,但被人救起之后,阿太却不心疼,没几天就把儿子再次扔到水里。别人说她没良心,她却冷言道:“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阿太执念于此,在去世的时候,还给作者留了这么一段话:黑狗达不准哭……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我每次读到这段话,内心一整悸动,感慨阿太才是一个真正活明白了的人,瞬间也会想到张艺谋电影【活着】里面主角富贵的一生。同时也理解了小时候在故乡看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那种“冷漠”。也为自己经常还在和人讨论什么叫活的明白而羞愧,可能很多时候我们都把应该怎么活太当回事了!红粉骷髅森森白骨皮囊而已。但是仍然要祝福你我心中有光,照亮皮囊,既不会失去家乡,又能走到远方。
好看的皮囊浪荡成性,有趣的灵魂单身成瘾。当今社会流行以貌取人,无论是在娱乐圈还是职场。其实,人们的肉眼看到的只是皮囊而已,美丽的外表或许可以成为“加分项”,但绝不是唯一的“得分项”,真正使人能够立足于社会,根基深稳健康发展的,是独立自信的人格、美好的品行和成熟稳健的个人能力。原本熟悉的同学再见面时,竟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同学何处来”的场面。“你割了双眼皮?好巧,我也去隆了个鼻”,意不意外?惊不惊喜?这样的场景,说起来多少会让人觉得尴尬滑稽。实际上,随着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美”行业及市场也顺势而强,尤其是最近几年,“有趣的灵魂百转千回,美丽的外表唾手可得”“自己动手,魅力恒久”的价值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认同。诚然,“我的美丽我做主”本无可厚非,但将“好看的皮囊”作为攀比炫耀,甚至是未来奋斗的实力筹码,这种盲目跟风及偏执扭曲的“起跑线思维”背后所折射出的现实问题,便要引起社会的深思了。
空有一副好皮囊,腹中原来是草莽。说的正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贾宝玉,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衔通灵宝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其沉浸在个人的世界中,不管社会国家的兴衰最后成为一个悲剧式的人物。我们最怕也就是长了颗红楼梦的心,却生活在水浒的世界,想交些三国里的桃园弟兄,却总遇到些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皮囊可卸,傲骨长存。但终究皮囊而已。
在《道德经》第三十二章,老子提出了一个非常可贵的概念叫“自宾”:“道常无名,朴虽小,而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我自己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自己要把自己看成是宾客一样,早晚是要走的,过客而已,我们既然来做客,我们就不应该随意的破坏这个环境。我们既然来做客,我们就要尊重主人的意见,不可以说我自作主张。我们自己的身体也只是借用这几十年,好好沟通好好相处好好自修,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过客,皮囊而已。身体之外的更是如此,对待名利欲望等身外之物,更要学会“自宾”。人都是有欲望的,但不被节制的欲望一定会泛滥成灾,最后受伤最重的恰恰是自己。老子说“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面对名和利的诱惑,自以为是、不自量力、居功自傲、自吹自擂是四大绊脚石,是“余食赘形”。要移除这些石头,“自宾”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知道收敛,懂得放下,才能成为最后的通透者和明白人。
来时身无粗布霓裳,去时留下空空皮囊。《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此心非此心,诸行亦无常。此身非此身,空空一皮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