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勒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诚然,书籍作为全世界的营养品,充实灵魂,让人生厚重丰盈。
一、女儿的童话书
2009年七月的雨天,女儿霏妍来到我的世界,望着她酣眠的小脸,我打开童话绘本,期待她能在书中感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美妙。《白雪公主》《海的女儿》《格林童话》《睡前故事》《稻草人》等等,是她襁褓中的乐曲。
她会爬了,床上床下一刻不安宁。只要我开口讲故事,她就立刻安静下来,黑黑的瞳仁闪着晶亮的光芒,我把她的名字随口编进故事,把她的眼睛也绘入故事:霏妍的眼睛像清澈的泉水,晶莹剔透。后来她会说话了,张口说出的就是这个比喻句。她还说自己的头发像黑色的瀑布,比白雪公主乌木似的头发漂亮,说自己的嘴唇像殷红的凤仙花,就在奶奶家的阳台上。再后来问她妈妈像什么,“妈妈像一本童话书”。好吧,宝贝,我努力成为你的一本书。
二、女儿的诗集书
女儿上幼儿园了,回家就奶声奶气地背诵刚学的诗歌,“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妈妈,蝴蝶是什么?鸟会跟我玩吗?她的脑瓜里装满了问号。我想大自然会给她提供无穷无尽的智慧解答。
我带她奔跑在山林,采摘散落在草丛里的野花,旁边那片金黄的油菜花,随风摇曳,“妈妈,好多小蝴蝶在飞啊飞啊”,可不是,朵朵菜花不正是只只黄蝶吗?我趁势吟诵宋代杨万里的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女儿说,妈妈你给我讲这个故事吧。在她的眼里,诗歌就是故事,我就临时编了个故事:从前啊,有个大诗人来到春天的田野,看到一个孩子在追逐黄色的蝴蝶……
她听得津津有味,很快就把那首诗背诵了。我深受启发,每次想教她背诗,都会把诗歌编成故事,多年后这样的画面时时浮现脑海:一条林荫道上,我骑着自行车,女儿坐在车后为她特制的“宝座”上,我们迎着清风,讲着王安石的小诗故事,听她背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午后的阳光暖暖的,鸟儿的啁啾亮亮的,一如我那时的心情。
三、女儿的小说书
上小学了,女儿的识字量增多了。每逢周末,我带她去图书城,寻一处僻静角落,给她买上一杯果汁,一天的光阴就在袅袅书香中翩然而去。
她渐渐迷上了小说,特别是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像《鸟奴》、《雪豹悲歌》、《狼王梦》、《白天鹅红珊瑚》《第七条猎狗》等,她读得如痴如醉。
她看书的速度极快,她看完三本小说,我顶多看完半本薄书。为此,我也没少被她的小眼神藐视。
有一天,她拿出一个笔记本,雄心万丈地立志:“妈妈,我要写一个动物小说,题目叫《雪狼国》。我写好后,你把它发在你的公众号里,还能给你增加点击量”。我大笑,她不理我,埋头开始“创作”了,写着写着,苦恼多了,雪怎么描写啊,狼的家族有什么特点啊……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看来宝宝还是要多读书,长大再写小说吧”,她终于顿悟了,突然又郑重其事起来,“妈妈,你可以写小说啊,连载的那种,让读者看了还想看,吊着他们的胃口,晚上睡不着觉”。我暗暗苦笑:唉,宝贝,这恐怕会让妈妈睡不着觉了。这个遗憾还是留给你来弥补吧,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期待中阅读,在期待中成长,在期待中寻找你渴望的样子。
四、女儿的历史书
一场春雨,四月的校园落花缤纷。她接过我的《上下五千年》,终于爱上了读历史书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成为她新的思考,她困惑项羽宁愿自杀,也不肯过江,她不知道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我说,历史书是人写得,但历史永远不会明确好或坏,黑或白,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她眨巴着眼睛,似懂非懂。
正如西塞罗所言,一个不懂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没关系,“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相信,在史书的阅读中,她会找到缕缕阳光,驱散人生的阴霾,也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她会写下自己的史书,我期待着。
梭罗说,谢天谢地,世界并不仅限于此。成为女儿读不透的一本书,便是我此生的期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