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真是我的婶娘,个子矮小,清瘦,嗓门大,剪一头齐耳短发,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款发型亘古不变。不变的还有阿真的外裤,裤线永远都是熨烫得笔直有型。
阿真的父亲是个马车夫,母亲是个家庭妇女。阿真妈可以称得上是英雄母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那样的生活艰难中,从20岁到42岁,她共生育了9个孩子,存活下来7个,5女2男。
阿真排行老大,年龄相比最小的妹妹,整整大了20岁。悬殊的差距,一直让阿真心怀芥蒂,她觉得自己已经成年了,母亲还在生孩子,同学们知道了定会嚼舌根说闲话嘲笑她。其实阿真多心了,在那个没有推行节育措施多子多福观念盛兴的年代,她担心的事情根本不会发生。
阿真自小读书就很刻苦,成绩优秀。学习的内驱力,源于她是大姐,得给弟弟妹妹们做个好榜样的想法。阿真写的字,无论是硬笔还是软笔,都很娟秀,大气,大家每每看到她的字,都会啧啧称赞。"这字,哪里就好了,一般啦。"阿真嘴里谦虚,内心是无比满足和荣耀的,这也成了她一辈子的傲娇。
阿真顺利考上医学院,毕业后,当了医生。她内心憧憬的职业其实是当记者。"这份工作不用你求人,适合你"——阿真妈没什么文化,但她很了解这个女儿。
二十九岁那年,经热心人牵线,阿真结识了我叔叔。叔叔已经30+,嘴讷,和陌生人讲话都会脸红,和异性说话更是耳赤。谁料在初次见面后,叔叔竟然到阿真家登门造访了。很难想象叔叔当时是受了谁的撺掇,是鼓起了多大的勇气才迈出这一步的。
事后,阿真对叔叔的先斩后奏一直耿耿于怀,她觉得敢这样做,说明叔叔为人性子急,不稳重,且不懂得尊重她,有点逼婚的味道——左邻右舍的人都知道了她和叔叔在处对象,而且大家对叔叔的印象都不错:军人,党员,老实,有技术,脾气好,样貌不赖,来自农村,根正苗红,和阿真很登对。
周围人看好叔叔,这给阿真挺大的压力,真要跟这个人结婚吗?阿真内心深处对叔叔是有排斥的:叔叔是农村人,兄弟姊妹多,亲戚多,应付这些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会相当麻烦。但无奈年龄偏大,又没有备胎可选,尽管内心有小纠结,但最终阿真和叔叔还是结婚了。
婚后第三年,阿真要生产了。因为胎位不正,难产,阿真躺在产床上整整被折腾了24小时,但她始终咬着牙,一声不吭,最后,逼不得已,实施了剖腹产。产后第四天,阿真闹着出院了,当时正值盛夏,阿真不管不顾,洗头洗澡,毫不忌讳月子里的种种"不可以",亲戚们都劝不听,只能摇头作罢。
56天产假一结束,阿真就上班了。孩子托给母亲带。忙碌的工作让阿真顾不及哺乳,小孩只能吃米糊。"吃米糊的孩子长得结实",阿真是这么个观念。"小孩没母乳吃,长大后会和妈不亲。"阿真的嫂子这么回应她。还真的给嫂子说准了,阿真的孩子,我的堂姐,长大后和阿真的感情一直很隔膜,淡漠,母女之间有的是中规中矩的交往,缺少些许亲昵和默契。
叔叔在不惑之年,突然官运亨通,被提拔为单位高层领导。一时间家里变得门庭若市。求帮忙,求办事,求关照的各色人等,络绎不绝。一次,一个留着络腮胡子的男人一进门,就把几捆毛爷爷直接往桌子上一放,看得叔叔心脏狂跳,眼睛放光,但思虑再三,最终他还是义正辞严地让对方把"不义之财"拿走了。
络腮胡悻悻离开之后,阿真扯着嗓门,侧目那个"富贵不能淫"的叔叔:"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过期作废!!"叔叔不言语,沉默以对。一年后,叔叔单位的另一位领导因受贿被查处,阿真呐呐自语:"好在啊,当时……"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而今,叔叔已病世,阿真也已白发苍苍。两年前,阿真脑梗住院,还好,是小中风,因治疗得及时,没有留下太明显的后遗症,但这一病,阿真的记性,判断能力,自理能力已大不如前。
堂姐给阿真请了保姆伺候她,保姆笃信天主教,每周日阿真都要随她去教堂做礼拜。在弥撒礼成时,阿真最喜欢听的一句是"祝大家平安,阿门!"这祝福让阿真心里很熨帖。
我也衷心祝福婶娘阿真能平平安安,颐养天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