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之间,“我”所见闻
@阿平
《大国大城》作者认为,如果一味地限制人的户籍身份,外来移民在城市里就没有归属感。
当一个人没有归属感,他就会有三种动机去储蓄:一种动机是养老和预防生病,因为没有很好的社会保障覆盖;第二种动机,是人们预期未来要回老家,所以不敢买耐用消费品;第三种动机,是人们预期回到老家以后,自己的收入会下降,所以为了平滑消费,他要把自己现在挣的钱留在未来花。在这三个因素的制约下,当一个人没有本地户籍的时候,他的消费会比有本地户籍的可比对象低17%到20%
@施二聿行
昨天读完了《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最近读台湾作者的书多一点。觉得台湾作者的写作就如同他们人一样,慎,缓,沉。这是我正在学习的——修辞立其诚。
这本书里写到的作者在芬兰六年,对芬兰教育的走访录。资源有限,反而造成芬兰在教育上“不敢抛下任何一个人”。进而,教育资源非常“一致”的平等。连芬兰人也未曾想到他们的教育会变成世界领先。“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课程安排,看罢大呼,这才是学校本来就该教孩子的事啊!
@akatuki
许多书搬上荧屏后,便很少再次去翻看了。《平凡的世界》看过电视,而它的书却是值得一看在看。也难怪有人会买下好几本。
“苦难”——一些人因为苦而竭力想逃脱受苦的地方;而一些人恰恰因为苦才留恋受过苦的地方!不管你今天在经历如何的坎坷苦难,那是你人生中成长的肥料没有这些你永远长不大
“贫穷”——古语都说莫欺少年穷,可怕的是拥有穷人的思维!要像少平一样多读书多学习拥有精神食粮开阔自己的眼界
“现实”——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这可能也是一种最好的安排!不要懊恼沮丧更不要只看在一时,把眼光放长远些不要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永远乐观奋斗相信天无绝人之路
“选择”——穷人变成富人是可能的而且很可能,穷人能穷一辈子也是必然的,只是看你如何选择
“心态”——心若向阳何惧悲伤!虽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却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心态心态决定人生
“亲情”——人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艰辛,只要有这种感情存在会感到一种慰藉。家之所以温暖亲人之所以成为亲人,是因为我们之间可以多讲情少讲理
“友情”——只要自己诚心待人别人也才可能对自己以诚相待。推心置腹以诚相待才能获得真挚的友情
“爱情”——少平与晓霞堪称完美的爱情,两人虽然阶层不同但在精神层面却有着高度的共鸣,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
“生活”——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如果你不积极主动生活就会压得你喘不过气
“命运”——为梦想灼伤了自己也不要平庸的喘息,你希望一切都能变得更加美好,那就从改变自己开始当你变好你才配得起更好
二、御书房“提问接龙”精华分享
周一:回顾2017年,年初定下的目标可能差几样,但都能完成一两样,那完成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样的动力督促着自己去完成的?from winni
@微蓝
2017年的年初还在没有目标得过且过中度过。从八月份参加知识训练营然后九月份报名梦想早读会才开启了我学习的大门。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更好的影响宝宝,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周二:新一年,需要计划、想象和执行。来说说,你认识的最精力充沛,学习能力旺盛的人是什么样?你喜欢他们吗?from 施二聿行
@平淡
我的一个同事,高中时就是学霸,大学本科时考过了英语六级,还拿了其他一堆证。毕业前就好多单位抢着要,结果人家轻轻松松考上研究生,一路读到博士。读研时,谈了朋友、结了婚,拿到博士学位第二个月又生了女儿。在我们单位,她也是神一般的存在。读书写作带孩子,样样不耽误,每个月的稿费比工资还多。这不,又刚生了个儿子。她每天五点起床读书,晚上哄完孩子还能写作到十二点。干什么事都是条理性特别强。
@七秒
我认识的最经济充沛,学习能力旺盛的人往往都是自我管理特别好的人,也都比较喜欢做计划,工作生活有条不紊,有自己的目标管理法,很强的执行力。很钦佩在繁忙的情况下,他一如即往的从容状态。
周三:2018年想阅读多少本书?from 李斌
@高科技
目前计划阅读四个主题:沟通,亲子,情绪,思考,再加上每周一本!加油!
周四:现在人总是想快速成功,所以看很多功利性的书,而忽略了经典文学,诸如鲁迅,沈从文等人的作品这种现象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from 俊辉
@木吉
如果以一个社会读功利性工具书还是读经典文学的比例多寡,作为判断一个社会进步还是退步的依据。那不就是说,可以凭一个人读功利性工具书还是经典文学的数量多寡,来判断一个人优秀与否了吗?
可是,一个人读功利性工具书更多,就可以证明他优秀了吗?还是他读经典文学书更多,才可以证明他优秀?
其实,一个人处于人生的不同时期,对书的需求是不同的。
在事业的上升期,在公司的成长期,在个人亟需学习一系列实用技能以应对应接不暇的挑战的时候,阅读功利性工具书的作用是要远大于阅读经典文学书籍的。
而忙碌的工作与生活之后,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需要找人分享自己的痛苦和喜悦却又想一个人待着,需要认清自己的内心。这时,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书籍的作用又是远大于阅读功利性工具书的。
因此,如果真要评论一个社会如何才是最进步的,应该是各种书籍百家争鸣,而每个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老师。
@竹冷君
觉得这不涉及到进步或是退步的问题~
功利性的书,是一种可量化的读书收获,它存在的目的是用最直接的手法来告诉焦虑于自我认知模糊的人如何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
大家名著,是一种长期沉浸式的积淀,你明明知道自己只能过一生,却如同体验过几百种人生而变得通透豁达明朗~~
我也会经常想这个问题,我的思考是,因为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大部分人都充满了对变化的不安,大家需要找到一根稻草以安抚生活,进而再体验百种人生以升华生命~~这两种阶段,也许会前后衔接,也许会同步进行,无妨无碍!
@陈老师
前者为更好的生存,后者为滋养灵魂。除去少数人能以后者为生,多数人要为前者让路。
只是,我们能坦然接受'身体和灵魂,至少有一个在路上',却常常陷入'月亮 和六便士'的苦恼。但这明明是同一个问题啊!
所以无所谓倒退还是进步。对双手沾满泥巴还能翻书找授粉技术的花农竖起大拇指,对衣不蔽体还张口一百零八好汉闭口末代皇帝灭亡史的人就两个字‘矫情’。
周五:韩寒电影里说:懂得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可最近,我也发现读过那么多书,生活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面对这个问题,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吧?from 本超
@勇者逗恶龙
在你听过的众多道理中,不知你是否听过“阅读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但回报却会超出你的想象”,那既然是投资,就一定会有收益时期的长短,一般而言,我们会把超短期投资、短期投资、中期投资、长期投资合理分配,形成资产配置。我们应该不会奢望超短期投资会有高收益,长期投资马上受益吧?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像资产配置一样去读不同类型的书,来解决你眼前的问题呢?
@木吉
解决方法:更加目标导向地去阅读。
先明确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时间管理,还是投资理财,还是经济学知识。尽量把问题具体化,如投资理财,是要学习如何把控自己的经济状况,还是学习具体的投资操作,还是想学习投资理念和心态。问题越具体,解决方法就会更有效。
拿起一本书时,不急着翻看内容。先确认下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接着翻看目录,是否有对应的解决方法。如果没有,合起来放回书架。如果有,直接翻看对应章节,而不是从第一页看起。
看完,用自己的语言把知识解释清楚,越简单越好,最好可以简单到连小孩子都可以理解。再从大脑里搜索过去的知识,有没有与该知识关联的,或者重复的。整合关联到一起。
最后,把该知识转化为可直接行动的小步骤。可以拆分为几个步骤,每个步骤要足够简单,看了就可以行动。然后,立即行动起来。
总之,只有能改变行动的知识才有价值。只学习有价值的知识,并迅速转化为行动。
@陶肚
知识对我们的改变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知道,也就是对自己理念的冲击和改变。这是我们行动改变的基础。
第二个层次是行为的改变,也就是我们用这些知识改变了我们以前的做法。
第三个层次是积累,通过积累让我们的一系列改变放大,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
改变我们的生活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还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因为通常这是一个比较细微的变化,需要一些时间来让它发酵长大。虽然漫长,但如果我不断的做出改变,这个变化其实是非常巨大的。1.01的365次方是27.8倍。每一天其实很难看出差别,但站在一年的年底看年初,我们会发现这个改变其实是非常巨大的。这就是复利和不断学习成长的馈赠。以上是我的回答。
周六:在功利读书还是非功利读书探讨之后,你觉得有没有必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为什么?你养成读书的习惯了吗?如果没有,为什么没有养成?from 陶肚
@考拉南瓜
有养成,当读书成为习惯,何必在意功利与否。
万事皆有用,无用即大用。
@竹冷君
个人认为,阅读这件事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高级需求,除非读书关乎你的生物性需求,否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真正的养成习惯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培养出兴趣则是比较容易的。
当我们一直无法养成阅读习惯时,并不用怀疑自己。我们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的类型入手,形成对阅读的习惯,之后对自己进行“挑战式”阅读,去慢慢接触那些曾经不感兴趣或者未曾关注过的书籍!当然,如果尝试过后,依然无法读进去自己不感兴趣的书籍,也不用自责,术业有专攻,能在一个领域有所深入,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阅读是一件愉快身心的爱好,不要把它变成你的负担!
@勇者逗恶龙
引用罗胖在《终身学习》里的一段话“读书,是把别人的经历变成自己的经验,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见识。
读书,就是和一切过往雄杰秉烛夜谈。
读书,就是用最低的成本成全一个最好的自己。
读书,就是把有限的一生多活几遍。
松浦弥太郎说:“书是用来读的,不是装饰品。读了就可以处理掉。”
读书如见客。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接下来我想说,读书万般好,也要你能用,读书习惯的养成,于我而言是有必要的。过去,你不读书可能还能谋生,现今,你不学习却难以求存。为什么?就因为我们活在一个高速旋转的世界中,你必须倾尽全力去跑,才能站在原地。我是个自制力很差的人,可能前一秒想着好好学习,后一秒就被提示音或者其他东西吸引,思绪飞扬。
周日:很高兴在御书房相遇各路大侠,今天就请大侠们向大家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并分享你的推荐理由!from竹冷君
@akatuki
哈好书太多,喜欢的书也挺多的,非要推荐的话就这本吧~《100个基本》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
买这本书的时候,还有个小故事,印象深刻
然后会想把这本书随身带着,因为它小小的,不过平常书本的一半。封面各种小叶与小花,是那种淡淡的,小清新。
读起来也非常方便,随便一页都可以开始看。
会忍不住把作者的人生信条奉为自己的座右铭,简简单单的一两句话,却总让人心泛涟漪。
还可以自己做个许愿瓶,把这100个信条放进去,时不时抽一个。或是写下自己的100个基本。
@木吉
今天想和大家推荐的是,小王子。
我买的版本只有120页,很短。题材是小说,而且每个故事都有配色温暖的插画,读起来很轻松。老少咸宜。
小说很特别,它简单得连小孩子都看得懂,但又深刻得连成年人都能从中体味生活的意义。简单是因为它的文字简洁朴素,小孩子也能轻易读懂整个故事。深刻是因为,简单的文字背后,蕴含了作者想传达给我们的丰富的信息。
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这是小说的主旨。
看懂了这句话,我们才看懂了小说。
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个花园就有五千朵和她一模一样的玫瑰花,可是她依然会对小王子说,她是宇宙里唯一的玫瑰花。
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狐狸说,我得到了好处,因为小麦的颜色。
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小王子后面会不再迷惑,可以确切地告诉其他玫瑰花,她比你们全部加起来还重要,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希望你们也会喜欢这本书。
@阿平
《少即是多》
“少即是多”推崇的是一种“轻物质,重体验”的生活方式,作者认为,“比起金钱和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充实感”。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获取幸福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在物质上做加法,比如为家里添置冰箱,买回电视机,配齐洗衣机,再买辆车……
而在现在,获取幸福的方式是在物质上做减法,挣脱物质的束缚;而在体验上做加法,增加生活的阅历和厚度,让生活变得更多元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