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的第二天,应同学之邀去旧城观光。说是旧城,实际上也没有被相关机构直接命名,只是城内外的老住户把后来发展起来方向偏南的城域称作新城,相比之下,发展较慢的北面曾经红火的老城就慢慢约定成俗地被大家称之为旧城了。
印象中的旧城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沿着不宽的街道两边一字排开,有卖服装、电器、食品、玩具、甚至还有老字号裁缝店、点心部、照相馆等等,相对杂乱,但却红火热闹。那是当时省城人们购物的集散地,只要去一趟,想买什么都可以在同一条街里找到,缺点是:进一个店铺只能选择其单一的商品类型。不像现在的新城综合性立体商城包罗万象,规模大,商品全,集购物、饮食、手工艺、超市、影城为一体,只要进去就可以逛上一天,带孩子玩不出商场也尽兴,这样一比较,新旧城的优劣区别就显而易见了。
再就是旧城时期交通匹配的也只有公交车,站点一般也会在所经过的商店附近,下车跨过马路或者同一方向也能找见所要逛的店铺,那时的街道窄点,也不显得拥挤,因为商家不设有停车场,私家车也少,不允许进,这样以来,旧城也就自然形成相似于步行街的味道。
食品街因为时间有限,这一天也只能在原来的食品一条街逛逛,逛这条街就是觉得好久没来了,专门寻旧找找感觉,现实是其他店面拆的拆,改造的改造,唯有这里还保持继承了一些旧风貌,细看其实也参杂了新元素。感觉变化大的就是原来的砖铺路变成了具有现代观赏价值的人造石路面,各家服务门面装修更加考究,看起来有点古香色彩,形成了既红火又典雅,的确显现出具有现代饮食特色的新型街道特点。人们不但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曾青睐的传统美食,也可以选择具有现代特色的“社区食堂”实惠便民的家常饭菜。
走过半条街,看到这里更多的是年轻人喜欢的烧烤,蘸串、鱼类和各色火锅,同学家离得比较近,她说:看见白天这人不算少,到了晚上,尤其是夏季,那些年轻的同伴、情侣、同学会成群结队而来,穿梭的人们摩肩接踵,却也乐此不疲。放假期间几乎每晚都是拥挤热闹,各种特色的饭店小吃几乎爆满,不买不吃的也有来这里就是要感受老城的曾经,哪怕只为走走这条南北3公里的巷道,染一身烟火,也会显得融入生活,最多是回家洗个澡,第二天依然清清爽爽进学校上课,干干净净去公司上班。
走过街道,随便左右看一下,你就不难发现这条街和它的名字“食品街”多么贴切,不经意斜目,竟然“烹饪培训学校”隐在巷凹处,难不成培训完了就直接进了各色炊厨了吗?哈哈,这还真够速成的了。
新城这条原有巷道,从一条由红灯笼龙早通道就可以通向诺大一个停车场,我们来时车就停在那里,听说白天收银10元,晚间稍贵一点。
通向停车场第一次来,感觉10元也能接受,就放心大胆地停了。
社区食堂到了饭点,经过筛选,果断进社区食堂就餐:点了两个排骨砂锅和两个酱肉饼,共消费46元,心里暗喜:便宜。如若不是这种性质的饭店,这价格绝对拿不下。
两人午餐人们往往是眼大肚子小,我俩连自己那份砂锅都没吃完,夹肉饼打包带走,响应光盘不浪费。
这次逛街耗时3小时,出停车场,心里早就准备好扫码10元付费,结果报出价格:7.5元,省了2.5也属意外惊喜,我俩小高兴了一下,毕竟消费比预算要少,我俩相互戏谑:都是财迷转向,打趣就不分场合了。
这一天,是久违的自由的一天,是重温老城味道的一天,是开心快乐的一天,是最近以来走路消耗体力最多的一天,不管怎样,我们开车出去,呼吸了一下多少年未呼吸到老城空气,也属于温故知新的一天,简单说就两字: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