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是无意间在“多抓鱼”买书时看到的亲子教育类书籍。百度百科上对作者的简介如下:

豆瓣上这本书也以9.1分的高分位居亲子教育书籍的前列。
阅读完这本书后,首先感觉这本书比较适合初为人父人母阅读的书籍。因为很多基本的育儿原理都是针对10岁以下的儿童展开的。
对于年龄再大点的孩子的父母,是否也适合阅读这本书呢?归纳总结如下:
【目前父母的育儿现状】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在育儿过程中都在感慨,感慨育儿让自己感觉到了烦躁,意识到了沮丧。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那可能是因为我们父母中的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培育出快乐自律的孩子。但是,现状却并不如人意。我们会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需要我们来应对。当无法圆满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时,我们的内心会出现前面提到的烦躁沮丧等心情。
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
【关于行为动机】
什么是行为动机呢?举二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口渴了,我们就会想喝水,然后就会从水壶里倒杯水喝。肚子饿了,我们就会去找食物吃。这就是人的行为动机。所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很多行为也有心理动机产生的行为动机的。孩子的心理动机是获得归属感,也就是孩子能感受到安全感,这是孩子的基本需求。
孩子哭闹,其实孩子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这就是孩子的行为动机。
【“坚定”是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底线】
书中提到的一个案例可能在很多家庭中都有遇到,就是孩子在家里不听母亲的话,而对父亲孩子却规规矩矩、服服帖帖。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那么你一定要知道其中的原因:孩子知道母亲会对他们让步,母亲对他们的行为除了唠叨没有其他办法。而父亲会言出必行,因为父亲的行为体现了“坚定”,这种“坚定”让孩子知道父亲的底线,而母亲没有底线。
所以,对孩子“坚定”是我们需要做到的。
【大人避免出现偏见】
大人的偏见,这是书中提到的另外一个观点。因为很多父母都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好一些自己的事情,于是很多父母就会给孩子定义一份适龄行为标准,而限制孩子尝试在实践中成长。
【了解孩子的三大错误目标】
行为动机会产生行为目标。那为了避免孩子产生较多的错误行为,我们必须了解让孩子产生的错误目标有哪些?
1.过度关注。就是孩子让自己成为关注的焦点,找各种让别人关注到自己的行为的方式,取得父母的关注。这中间会让孩子产生唯我独大的心态,所以显然是不可取的。
【解决之道】:父母避免对孩子的这个要求妥协。
2.权利之争。就是孩子从拒绝父母的合理要求中得到满足。这里父母会因孩子的行为恼羞成怒。而这种恼羞成怒的意味着父母的潜在台词是:除了比你个子大,力气大这个优势,我什么优势都没有了。
【解决之道】:退出战争。即退出与孩子的争论或是批评责备孩子。
3.报复。孩子会用过激言语或行为伤害他人。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父母不停责备他,那么下一次考试中孩子可能索性乱做,考得更差,以示报复。
【解决之道】:父母应规避对孩子的言语伤害,不用责备惩罚方式对待孩子。
4.自暴自弃。就是孩子完全放弃自己。孩子觉得自己没有成功的机会,这是孩子的一种无助感。这种无助感会使孩子夸大自己的弱点,并让孩子失去挑战困难的勇气。
【解决之道是】:安排一些能让孩子发现自己能力的事情。
另外,给予孩子惩罚会带来二种结果: ——给父母带来的是期望的短期效果。 ——给孩子带来的是发展出更强烈的反抗与挑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