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阅读或观看《骆驼祥子》,心都为祥子而喜或悲,为其努力奋斗而终落魄不堪,唏嘘不已。
有人说《骆驼祥子》:一个人贫穷的根源,在于自己的认知不够。著名学者许子东曾说:“看《骆驼祥子》,第一遍看的是斗争,第二遍看的是老舍,第三遍看的是自己。”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被誉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我自中学起就读过原著,看过改编电影,每当看到里面祥子、老马、小福子等人物,他们的命运都会人给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年少时,以为这是一场时代悲剧,为祥子平凡却坎坷的一生而愤愤不平。就像《红与黑》中的于连,个人奋斗,天才式的平民欲通过个人奋斗冲出自己原生阶层的桎梏,在严酷的社会面前,复杂的人际关系,终于德·雷纳夫人的告发信令侯爵取消了于连与女儿的婚约,狂怒之中的于连打伤了德·雷纳夫人被判处死刑。
长大后,发觉祥子命运的果,早就埋藏在了他狭隘又顽固的认知里就像老舍在书中所言:“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所谓的经验,正是一个人的眼界、见识和思维方式。你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人生结局。像这次地名故事采风活动,有的人一意孤行,到了升平古渡,又盲目的去周边转转,结果在去灵山寺的路上遇到电车的电力不足,不得不提前返程,不得不半路喊滴滴出行。滴滴司机杨师傅说:“如果电瓶不行就要换一个新的,这样出行安全一点!”
祥子生长于乡间,失去父母和几亩薄田后,跑到北平城拉车谋生。他年轻力壮,腿脚伶俐,是车夫里一等一的好手。他也没有其他车夫的不良嗜好,烟酒、赌博一概不碰,只想买辆属于自己的洋车。花了三年时间,祥子终于买下了新车。这本该是件好事,但他却开始沾沾自喜起来,觉得再没什么事能难住自己。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天到晚围着车打转。
我在工作了几年后,发现生财之路缺乏,光靠那点死工资养不活自己,更不能攒钱娶媳妇,于是东拼西凑买了辆摩托车,业余时间做点搭客小生意。不管是课外,还是周末或寒暑假假期,奔波一天,操劳一年,渐渐地发现原来摩的的生意也不好做!摩的车多,乘车的人少,而且自己又不是专业的,很多时候一天没有一单。
春雨迟迟不来,庄稼收成不好,粮食都涨了价钱,他丝毫不放在心上。战争的消息频频传来,街上的店铺都关了门,他也完全不当回事儿。后来,外面传言到处都有士兵抓车,车夫们都不敢再拉生意。只有祥子对危险浑然不觉,为赚两块钱上了路。结果,他被士兵们连车带人一同掳走,去部队做了苦力。新车、积蓄全都没了,留给他的只有一身的伤和满脚的疱。祥子感慨自己不走运,平白无故遭受欺辱。
仔细想来,这是他只顾埋头苦干,从来不愿多提升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而导致的苦果。
一个人要融入社会,不能我行我素,活在单一的关系里。能屈能伸,难得糊涂,有时候退一步真的就会改变很多。同学群,朋友圈,家长群,是交往,也是江湖,也有生机。
祥子从兵营里逃出来时,顺手牵走了三只骆驼。他靠卖骆驼赚了三十多块钱,手里再次有了积蓄。可要买辆新车,这笔钱还远远不够。他只好去洋车厂租辆车,继续卖力气攒钱。这时的祥子依然是走个人奋斗的道路,没有想到抱团儿。
车厂厂主刘四爷,看他为人老实,主动提出借钱给他买车。他舍不得出利息,坚持要现钱买现货。主顾方太太想帮他在银行办张存折,既安全方便,又能赚到利息。他信不过银行,拒绝了对方的好意。这样他又与社会隔了一层,对现实社会缺乏了解,这是一个悲剧。
在一位曹先生家里当包月车夫时,他又认识了精通赚钱门路的高妈。高妈建议他去放贷或起会集资,很快就能凑齐买新车的钱。祥子依旧听不进去,认为钱只有放在自己手里才踏实。祥子什么人的话都不相信,只相信自己,这种盲目地固执,让人产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想法。
没想到,一位跟踪曹先生的侦探盯上了他,三言两语就骗走了他的家底。祥子追悔莫及,责怪命运待他不公平。坏人不是一眼看出的,什么时候都不要疏忽大意,一本黄历看到底,多面手,复杂度,芸芸众生,“人多了,都会有个上中下”。
在好坏不分的情况下,个人的认知水平太低,导致思维模式单一,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凡事只认死理,过于固执己见,不知不觉就将自己推进了火坑。
《教父》里有句话说得好:“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也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人这一生,都是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你永远看不到高于眼界的风景,也赚不到超出认知的财富。思维上的通透与闭塞,决定了物质上的富足与匮乏。只有不断升级认知,才能突破重重壁垒,站上一览无余的巅峰。
自甘堕落成为金钱的奴隶,令人叹息,从祥子身上我想到的是,情义无价,要有追求也要有所抛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