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误导了很多人: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还有句话给出了答案:瞎猫也会碰着死耗子。
经典经济学有两个基本的假设:
1.信息总体是对称的,也就是说你知道的,我大概也会知道。
2.人总体是理性的,我们总是能够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那个选择。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却告诉我们:其实人在很多的情况之下,并不真的那么理性。
某人获得了成功,于是人们开始归纳他成功的原因,认为他以前做的那些林林总总都是那么有道理啊!
于是你会经常看到以下类似的文章
华为老总任正非只身一人排队等的士,在食堂和员工一起排队打饭。文章结论:这么大公司的领导,没专车、不搞特殊化,是华为成功的原因。
仔细看看这段话,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这是结果偏见。
马云又是保镖,又是专车,一样成就世界知名企业。
概念:结果偏见
我们看到一个人获得了成功,就会立刻认为他过去所有的行为都是那么地有道理,可成功者自认为的那个经验,也很有可能是他没有获得更大成功的绊脚石。
前几天,我大舅的小孩过生日,他就以他的小孩生日当天的日期买了张彩票,然后中了2000元。
于是我大舅这几天见到亲戚就讲:买彩票要在自己或者亲人过生日的那天投注那个日期,中奖率高,而且还举出了自己在40岁生日的时候买彩票也中了奖的经历。
很多亲戚就真的信了!
亲戚们告知我大舅,下次我生日记得提醒我买彩票。
不过有个别亲戚提出了一个疑问:世界上天天都有人生日,那么岂不是天天都可以用当天的日期来投注,这样中奖的概率应该大得多吧?
同样,这么大的投注量下,基本上每天都有人用当天的日期投注彩票。那么,那些没有中奖的人呢?噢,他们并没有发言权。
理性的情况下,我们知道投注彩票,任何一组数字,每次出现的概率都是相等的。这在数学上称为:独立随机事件。
运用:如何避免结果偏见?
第一、在归纳法之后,加上演绎法。
从结果中推导出原因的过程叫做归纳法,但得到原因后,一定要再推演一下,看这个原因能不能真的推出正确的结果。
比如很多人说,谷歌的成功是因为招了最优秀的人,在你接受这个原因之前,试着推推看,在谷歌刚创立、并不被看好的时候,真的会有那么多优秀的员工加盟谷歌吗?
第二、用3个问题来武装自己
这个结果,真的有一个人为可控的原因存在吗?
这个分享的人,真的知道那个人为可控的原因是什么吗?
他引以为豪的,会不会恰恰是这个宝玉上的瑕疵呢?
于是,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些人的成功往往只是随机事件的结果,如果不加以思考其成功的真正原因,一味地模仿,更大的概率是导致失败。
我还有个故事:有个同学她的数学成绩并不好,自己知道自己的分数常常不高的原因是因为算算术的时候不认真,在连续低分了很多次,她开始默默努力细心地计算,有一次考了全班第二的成绩。
老师念到她的名次时,全班哗然,小声议论说:她肯定时抄的!老师并有鼓励她,她被周围的声音压垮了,从此不再努力学习数学。
这就是结果偏见,对人的影响,甚至改变人生轨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