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些日子李王之间的网络撕逼大戏中,李靓蕾可以说是大获全胜,名利双收,既收获了高知女性的标签,每月还有(普通人眼中)高额的抚养费到手。我曾对她如此“一帆风顺”的成功表示不解,直到看完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我似乎突然为这件事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弗洛姆说,社会的进步让我们挣脱了过去的家庭、社会和宗教的诸多束缚,我们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但同时,我们失去了在社会中固有的角色身份和位置。就像水分子挣脱了液体水的束缚,游离在空气中,自由,却也孤独。所以我们寻找和这个世界新的联系,来解除我们的孤独和无助。对权威的顺从,就是其中的方式之一。而成为别人的主宰,则是另一种方式。
而李靓蕾的几篇小作文,则做到了讨好和强势的完美结合。一者,她(或许是其背后团队,未知)以惊天大瓜满足了网友们的吃瓜欲望,她明白重要的不是她在乎什么,而是网友在乎什么,那是她底气最足的地方;二者,她又立足了高知女性的强势形象,对待敌人展示了其强硬的一面,让所有带入她的视角的观众体验到了爽文的快感。前者让观众体验到了被奉承,而后者,则给观众树立了一个去敬仰的形象。
很可惜弗洛姆没能活到二十一世纪,如果他能看到如今网络世界的繁荣,不知道他是否能对那些孤独者开出新的良方?当光纤变成一根根蛛丝,整个世界被连接成一张巨大的蛛网,失去了自己的位置的现代人是否能在这张网里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无处不在的争吵,和真真假假的喧嚣,这往往是社交网络留给我们的显著印象,这甚至会让我们忘了,我们本是其中的一员,忘了每一个ip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时候,我们避之唯恐不及,可我们都知道,历史不会倒流,我们已经以不可逆的步伐深入了网络世界。
但实际,互联网既可能把我们困在信息茧房里,让我们去到极端和偏执;也可能利用物理世界的隔断让我们免于盲目的兴奋和高潮。当欢呼声隔着屏幕,它也为每一个个体留下了独立思考的空间,每一个能动的个体不必然淹没在荷尔蒙的洪水里,也许它可以成为“乌合之众”的解药,只要我们相信,在网络的另一端,有着和我们一样的“人”。
当我想到这个可能性的时候,这片网络第一次给我带来了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