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书的事
书,对于三十年前的我来说,它是奢侈品。在那个年代的小山村,不缺的是青翠的山和清澈见底的溪水。而对于书,除了课本之外再无其他。所以拥有一本除课本之外的书,那真的是一件奢侈品。
同一家人我拥有的第一本书,是爸爸从姑妈家带回来的一本作文书。虽然那本作文书已经破旧的没有了底面,封面也缺了一个角,但我仍然非常爱惜它。犹记得第一次见到它时,两眼放光,爱不释手的情形。记得那时候正读四年级,每每写作文都是很头大的问题。有了这本作文书后,把里面的每篇文章都细细读了一遍。再写作文时,稍稍能模仿其中一些作文的写作方式,这样子作文写的也有点儿模样了,再也不是那么干瘪枯燥乏味了。每次作文讲评课,老师都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无疑,这给了我巨大的鼓励,以至于在后来的学习中,作文成了我的一大优势。谢谢给与我作文启蒙的老师,更谢谢这位无声的老师!
新版本我拥有的第二本书(应该说是一套书)是小弥猴智力画刊。可能是因为父亲发现了我对书的热爱,因为那本作文书看了无数遍。所以父亲在家里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条件下给我订了半年的智力画刊。感谢父亲!
因为这套书,让我获得了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了视野,知道了很多视野外的知识。印象中,书里面连词成句,要求是句子倒着读和顺着读的意思要一样。这句话是: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那时候觉得好神奇啊!上海离大海那么近吗?上海离我们这儿远吗?我将来一定要去看看上海!如今,我在这个离上海两小时车程不到的地方工作和生活。可能也有当初对上海的向往吧!
小弥猴智力画刊现在叫少儿智力画刊,孩子每期都订阅它。当他知道我小时候也订过这套书时,对这套书就更加的喜欢了。记得我那时候,每一本都要看很多遍,有些到最后都磨破的不成样子。因为书的匮乏,每期都要和班里的同学一起分享着看,所以每一本都是看烂的。这估计是现在的孩子所不能想象的。
第一卷第三本书是《毛泽东选集》。不能说我拥有它,因为那是母亲的书。这本书估计是在我上小学之前家里有的唯一的一本书。因为里面写的内容比较理论化,没有故事情节所以一直到五年级,这本书才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找不到其他书可看,所以那段时间里,这本书就成了我攻克的目标。
对于那个年龄段的我来说,这书真的是太深奥了,往往有些句子要读好多遍才能读懂,有些甚至要琢磨好久才能真正理解。但就是这样一本书也让我读的着了迷。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都是新奇的,论据论证都是鲜明的。真的要谢谢毛主席的这本书,以至于到了高中写议论文,对我来说都是比较轻松的事情,每每议论文写完,总要受到罗老师的表扬。
如今的封面第四本书是《西游记》。这本书是二伯父家的。去二伯父家玩时无意间看到这本书,就悄悄地问堂哥借来了,只是拿到时发现是下册,怎么办呢?于是让堂哥回家找上册,遗憾的是没有上册。下册就下册吧!先看了再说,就这样开启了没有上册的《西游记》之旅。
三十年前的孩子们,不是读书专业户。放学后要干很多活,有些要照看弟弟妹妹,有些要去割猪草,有些要去放牛。我属于要割猪草,要放牛,还要照看弟弟妹妹的那种,能用来看书的时间真的很少。书是随身带着的,下课后的每一分钟都要好好利用,就怕听到上课铃声,多么渴望课间十分钟能长些,再长些。只是十分钟就只是十分钟!
《西游记》这本书是偷偷摸摸看完的。因为那是本小说,小说之类的书是不能乱看的,所以怕被父亲知道后要挨骂,还叮嘱堂哥不能告诉伯父。回过来想想,现在老师都要求孩子们必读的四大名著,在我小时候的那个年代竟然要这般偷偷的看。现在的孩子们真的是太幸福了,图书馆随时都能借阅到自己想看的书,经济宽裕的还可以买很多自己喜欢的书。
四本书的故事说完了,只是书的故事还在继续着……
四本书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