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天经地义——自立自信的荷兰年轻博士夫妇
早就接到邀请,4月底去荷兰一所大学参加亲戚S的博士学位授予仪式。
S今年32岁,是一个自然、朴实,能干的荷兰女士,或许算不上漂亮,但目光坚定、执着,言谈举止亲切大方,让人一见如故。两年前得知她上班的同时在读博士,当时虽未见过面,但心生敬意。现在,S已经有一个20个月大的儿子,目前正怀着第二个孩子。
很是好奇并期待着这一天,因为从来参加过类似的仪式,只是经常看到过留学生在国外获得学位时,家长、亲属参加学生的学位授予仪式,分享学子的快乐的场面。
这一天,S的丈夫、父母、弟弟,公婆,叔叔、同学等亲朋好友20多人前来参加仪式。S一头金色短发,身穿一件深蓝色的蕾丝长袖连衣裙,中跟黑皮鞋,看上去很是干练。站在礼堂主席台的一侧,向评委们介绍她的研究课题,并用荷兰语、英语回答评委们提出的问题。看得出来,s的腹部高耸。S的丈夫是一个热情开朗、阳光帅气的荷兰青年,长S一岁,也是S的师兄,两人都是这所大学、儿科医学专业的博士生,只是丈夫比S高一届,也就是2015年4月,丈夫获得了博士学位。其实,S本可以在研究生毕业后做儿科医生,收入不错,工作稳定,可以边工作边照顾孩子和家庭。但她还是坚持有着自己的职业理想,选择了边工作,边攻读博士学位,边照顾孩子和家庭。
望着主席台一侧的S,尽管她身材不高,但显得是那么有能量、有定力,令人心生敬意。
攻读博士学位,需要5年左右时间。
这对博士夫妇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生了大儿子;获得博士学位的今天,S怀着“老二”。去年,这对博士夫妇在儿子4个月大的时候,带着小baby,一家三口去南非旅游;假期,带着小baby去海边度假。平日,博士丈夫在大学做研究、上班,偶尔出差,S是一个儿科医生,要去大学上课,还要去上班,同时还要照看儿子。一个人有多少精力才能同时做这么多事情?S如何分配有限的时间?如何做到分身有术的?
夫妻俩要工作、要上学,还要照看孩子,如此忙碌,居然没有请保姆带孩子。一来请保姆带孩子,费用很高,尽管两个人的工资收入可以支付这些费用;二来,这对博士夫妻认为,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天经地义。
他们是这样解决带孩子难题的:夫妻两人每周工作4天,每周除了周末两天外,还有一天不用工作;博士丈夫在家带一天孩子,妻子带一天孩子,孩子的爷爷奶奶带一天,姥姥姥爷带一天,还有一天没人带孩子,就送到幼儿园。几个月大的小baby,荷兰的幼儿园也接收,只是一天的费用据说要100欧元左右,相当于750元人民币,很贵。
夫妻两人的父母都已退休,但这对博士夫妻没有要求父母每天帮忙带孩子,而只是请双方父母每周抽出一天时间来家里照顾孩子。博士丈夫有时候出差,不能保证每周可以在家照顾一天孩子,S挺着孕肚,独自一人在家带孩子,同时还要上班、上课。晚上,当忙完家务孩子睡下,S才能做自己的事情。他们一岁多的儿子,聪明漂亮、健康活泼,人见人爱。对大儿子,夫妻俩不那么溺爱,没有把孩子当成家庭的中心。
博士学位授予仪式结束后,客人们带着贺卡回到S家,并向她表示祝贺,儿子也从幼儿园接回家。家里的客厅里都是大人们。儿子刚学会走路,还走不稳当,但没人搀扶。小家伙一会儿爬在地上玩木头火车玩具,一会儿颤颤巍巍地走到大人们中间,客人们聊天、吃饭,偶尔和这个没有专人照顾的小家伙玩一会儿。
大人们午餐时,小家伙也饿了,S的公公给自己的小孙子一个面包,有baby的半张脸大,小家伙的小手拿着大面包,张大小嘴巴自己啃,一会儿功夫面包就吃完了,留下满脸的面包屑。小家伙自己玩,自己乐,渴了自己找爷爷要水喝。爷爷蹲下身,小家伙提着脚后跟,把着爷爷的水杯鼓咚咚地大口喝白开水。
上班、带孩子、读博士-----这对年轻的博士夫妻将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处理得如此轻松、游刃有余。不依附、不抱怨,尽自己所能解决一个个国人视为棘手的问题,他们是如此的自立、自强,读书、工作、生孩子、旅游,事事不耽误。
了不起!年轻的荷兰博士夫妇,为你们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