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读三毛的《守望的天使》时,内心很久不能平静。父母就像天使一样,一生守望着他们的孩子。可在你没有察觉的时光里,他们正在慢慢变老,当你想要好好的孝顺他们时,却常常找不到合适的方式。
作为一个在孝顺这条路上走了很多弯路的80后,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孝顺父母跟育儿一样,不只是有爱就够了,还得讲求方式方法,而且得因人制宜。
1. 挑选合适实用的礼物,不是越贵越好
关于选礼物,我真是失败经验太多。尤其是我有一个很固执常常把“我不要”挂在嘴边的父亲大人,我真是发挥了越挫越勇的精神,屡次被批,还依旧在摸索中。
恋爱第二年,当时还是男友的老公为了讨好我爸妈,寄了才刚流行的按摩洗脚盆回家,结果我爸打电话来一顿批评,我才叫一个委屈。后来才从妈妈那里知道,原来爸爸骑自行车去镇上领包裹回家时,差点跟一辆大卡车撞上。我顿时觉得后怕。后来,父母觉得浪费水,而且没有力气把水倒掉,那个洗脚盆没用几次后便送给姐姐家了;
给妈妈买了一个很漂亮的紫色皮包,经常做农活的妈妈根本用不上,一直放衣柜里,后来买了几十块的小挎包倒是用的不亦乐乎;
看见小姨和舅妈在选护肤品,我也用奖学金给妈妈买了一套,结果放家里过期了都没用,后来给她一瓶我用过的霜,老妈总算坚持用了;
老公从国外出差回来给我爸妈买了一堆营养品,怕他们看不懂,我用硬纸板大号字体写了详细的说明书给他们,天地良心,我写了那么多,最后那堆营养品都没咋吃,爸妈理由很正当:我们多吃点菜营养就跟上了;
给爸妈买衣服,一开始没经验,颜色,款式,大小总是不合适,又怕老爸说贵,回家前还得用黑笔把价格标签先涂掉;
......
类似的例子太多,不过也不全都是失败的,偶尔也会买到他们合适的。比如给爸爸买了刮胡刀,他不用老去街上刮胡子或者自己用剪刀扯的生疼;给妈妈偶尔更新小厨具和家用品,她用的很开心。
年前逛街,我挑送给妈妈的衣服时想了很多。以前总觉得要买漂亮穿起来优雅的衣服给妈妈,觉得那样才是幸福女人的模样,别人家的妈妈都是那样穿的。可是仔细一想,妈妈生活在农村,已过花甲,穿贵的衣服她总怕弄坏弄脏。其实,在这个年纪,穿着舒服比穿的体面更重要。
所以,选礼物方面我觉得要选实用和适合父母的东西,不要买不符合自己经济实力的礼物。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父母,节约是一辈子坚持的原则,花钱买不实用的东西反而让他们更不安。给父母的爱不该带有任何勉强,他们觉得自在安心才是最重要。
孝顺也不一定是要买多好的礼物。就像读书时,经济条件不允许,可是回到家,我买一张经络图,给妈妈捏捏脚按按摩,陪她聊天到半夜也是幸福啊!
2. 给父母足够的安全感
刚买新房接妈妈过来生活,我明显感受到她手足无措。想帮我们做饭,不会用多功能电饭锅,油烟机,燃气灶;想帮我们洗衣服,洗衣机功能不会用;想看电视,网络电视不知如何操作;想出门透气,可是不熟悉电梯和门禁;出去散步,肠胃不好,总只敢在家附近转转;视力不好,看不清电器上的字,只能死记硬背有几个步骤;晚上睡觉总爱说梦话。姐姐后来跟我说妈妈很害怕几十层的高楼,所以晚上老做噩梦说梦话。不过,来新家多生活了几次后,妈妈慢慢熟悉了各种电器的使用,家附近也都转熟了,也跟邻居开始交往了,没有了之前的拘谨和不适。所以给时间让她慢慢适应很重要。
带父母坐动车时,教他们使用自动取票机,一开始爸爸还是很有兴趣,后来他听力和视力都不好,听我一示范,觉得太麻烦,硬是坚持回家要坐汽车。不过回去时,他发现车站有志愿者帮忙,内心就放心了,和耗时的汽车相比,他当然更愿意坐动车。所以解决他的困扰很重要。
买了智能手机给父母。爸爸饶有兴致的坐在我旁边听我讲解,只是才听了不到一分钟就走开了,拒绝使用。我怎么威逼利诱都不行。后来我才明白,爸爸的眼睛一直不好,看手机很吃力,加上又完全不熟悉智能手机,总害怕随便点一下就浪费钱了,所以拒绝使用。于是我把手机的字体设置到最大,下载了音乐和游戏,并拉着他去配了老花镜,并告诉他手机一点都不贵,是买的打折产品,家里有网不用收费。我爸终于开始接受新手机了,戴着老花镜开始学听歌,玩游戏。所以慢慢引导他体验美好很重要。
可能尚年轻的我们有时不理解父母为何如此缺乏安全感,但你仔细一想,他们年纪大了,进过医院做过手术,常年被慢性病困扰,身边熟悉的人一个个离去,孩子也只能一年见几次。想想我们自己,重感冒了都觉得世界末日一样,而年迈的他们却在各种困扰下还在为子女们考虑。所以多一点理解很重要。
我是遗传父母,天生的急性子,以前遇到好东西,总想着让爸妈赶紧体验。
几次经历后才明白,父母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慢,我们不能急,也不能理所当然的觉得你熟悉的东西他们也都会。要保护好他们的安全感,然后慢慢的引导他们感受新事物的便利和美好。就像我们小时候,他们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教会我们走路和用筷子吃饭一样,对待父母要多一点耐心,对一点包容!
3. 尊重父母的生活方式,接受他们的爱
之前跟好友聊天,她把妈妈从老家接过来,可妈妈不开心,总想回去。原因是好友为了心疼妈妈,不让她做家务,也不让她老在家窝着。可妈妈除了做家务也不知道做啥,女儿一上班,她对周围也不熟悉,除了买菜,也不敢出去太远。下班回来想聊天,可又不知道聊什么。妈妈也觉得无聊,老觉得在孩子这里没有用处。
原来大家都一样。
我妈妈才来新家时,每天仍旧像在老家一样,擦完桌子拖地,甚至连地板的踢脚线都擦的很干净。做儿女的初衷都是想接父母过来享福的,于是总极力阻止他们做事,拉他们看电视,出去转。一辈子习惯做事的妈妈突然闲下来就不知所措,吃完饭就在沙发上昏昏欲睡,饭桌上又不熟悉我们的话题,总是默默吃饭。
所以,我跟好友说,妈妈想做事情就让她做吧,这是她一辈子的习惯。虽然孩子想孝顺父母,但爱是相互的,妈妈给孩子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才觉得依然有能力照顾孩子,而不是孩子的负担,这也是价值和存在感的体现,不是让他们啥都不做才是孝顺。
我的父亲大人连着两年来新家过年,都坚持自己采购过年用品。一开始我老公是坚决不同意,怎么能用岳父的钱呢。我说没关系,父母花的钱我们以后可以从其他方面再给他们,我爸一辈子不爱给别人添麻烦,他自己花钱买年货才待得自在舒服。
好多孩子长大后物质条件改善了,都想着接父母过来一起生活。这个出发点是好的,可我的经历告诉我,父母这个年纪,只有跟同龄人相处时才最自在开心。我妈妈每次刚开始来我家时都很兴奋,可不到半个月,她就开始有点沉默了,电视也不爱看了。于是便送她回老家生活一段时间,再一打电话,就能听到她恢复活力的声音,兴奋的告诉我她今天又跟邻居一起采茶了,下午又跟邻居的叔叔阿姨打牌了。我也开始明白,有些爱和陪伴其实是我们这些当子女的给不了的。人要找到自己的价值和熟悉的环境才能自在舒服的生活!
所以,尊重父母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尊重他们的节约,且欣赏他们过日子的能力,老一辈人自己动手做事的能力和对物品的珍惜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可能不是那么健康,但也不可能一下子改掉,只能慢慢引导;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理解和爱,就像我爸说的那样,我都六十几了,你还想试图改变我的性格和习惯不太可能。
我曾一度觉得原生家庭带给我影响很大,尤其是有些性格因素让我很操心压抑,所以跟父母相处时,一度想改变他们,但因为太根深蒂固,于是我觉得沮丧难受。可是后来我想通了,父母的性格已然造成了影响,可我是成年人了,我应该改变的是自己,而不是父母!
4. 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是孝顺
那天照镜子,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脸色蜡黄,没有精神,我突然觉得自己很不孝。父母来过年,原因就是因为年前我身体出了点小问题,他们怕我到处奔波不利于身体恢复,二话没说,提着一包土特产来照顾我。吃饭时,平时不善言辞的爸爸总说让我多吃点有营养的,把身体调养好。
父母和孩子的爱是相互的。我希望父母开心健康,父母当然也希望我气色好工作顺利家庭和睦。
所以,今后的我会好好锻炼身体,认真工作,只有我自己更健康更有实力,父母才会放心,也才会安心的接受我的孝顺。
那天阳光很好,妈妈走在前面,我在中间,爸爸在后面,我们走在去菜场的路上,不时的聊天,到了菜场,他们俩低头选菜,一瞬间,我觉得,那就是幸福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