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第一次参加局外人观影团的活动,和众多影迷一起欣赏了喜剧电影《走走停停》。整个观影过程给了我不少惊喜,剧情川味儿十足(主要拍摄地点在四川内江,极具烟火气和松驰感),老中青演员都是实力派,不仅演技精湛,四川话也说得挺溜。
其实影片好不好,从观众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这应该是我近几年来,在现场听到的笑声和掌声最多的影片——有趣有料、悲喜交加的故事情节完全找准了观众情绪的出口,让人不自自主地感觉那些熟悉亲切的生活片段好像就发生在自己身边。
直到影片放映结束,我仍然沉浸在诙谐生动的剧情中。当部分主创人员来到现场,热情地与大家互动交流的时候,我的大脑却没怎么跟上节奏,事先想好的问题也记不起来,只觉得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和简单朴素的片名一样,影片既没有唱高调、打鸡血,让人精神抖擞,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没有发牢骚、泼冷水,让人意志消沉,没到黄河心先死。
影片中胡歌饰演的北漂返乡人员“吴迪”和他的家人都很有意思。他本人处于工作不顺、感情失意的空窗(档)期,尽管人到中年一无所有,但不沮丧、不颓废,连回家啃老都自信满满。
他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父母早已退休,妹妹在开出租车。他从北京回来,家里就多了一张吃闲饭的嘴。父亲生怕儿子躺平,急着托人给他落实工作问题,母亲倒不介意儿子没有工作,只要逛超市有人陪就行。
虽然他自己也在积极应聘新的工作岗位,但并不顺利,父亲费尽周折托人找的工作,他又一口回绝。直到他在街上排队领免费鸡蛋,偶遇正在从事纪录片拍摄工作的高中同学,才在她的激发和帮助下,重燃导演梦。
因为资源有限,他自己以前创作的手稿就是剧本,父母简陋窄小的单元房就是拍摄基地,父亲藏在书里的私房钱就是拍摄经费,年轻时爱做舞蹈梦的母亲和一位早已过气的话剧演员就是男女主演,身强力壮的妹妹则主动给摄影师当下手。
这场面真是比“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还让人感动——全家总动员去拍一部电影,各自发挥特长,分工明确,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尽管拍摄过程磕磕绊绊,难免发生矛盾冲突和意外事件,但也给了他重新认识和理解自己家人的机会。他眼里的家人,不再那么平庸和琐碎,不仅全力以赴支持他的艺术梦想,而且自己也有未了的心愿。这些都促使他进一步思考生命和生活的意义。
特别是影片中的母亲金句频出,简单朴素又富有人生哲理。比如她在和儿子私下谈心时说,“生活有点小秘密,日子才过得下去”。
又比如她在接受儿子的同学采访时说的那句话,“人总是下意识地选择更容易走的那条路,有遗憾很正常,没有谁的生活是完美的”。
再比如她为了安慰儿子说的那句话,“你不用是屎也不用是金子,是一个普通人就好,走走停停是人生的常态”。这刚好是影片的主题,也是主创人员最想对那些和“吴迪”一样,经历过各种失败和挫折的人所说的话。
电影临近结尾的部分,母亲突然离世,父亲则戴着假发,穿着碎花连衣裙,代替母亲补拍了后期的镜头。看着父亲模仿母亲的动作,在厨房里做绿豆冰糕的背影,我不禁想起了朱自清的那篇回忆父亲的散文……
只是影片中的父爱要更加宽泛一些,既包含了对儿子的爱,也包含了对妻子的爱,但都同样深刻细腻,真挚热烈。
影片的结局还算完美,妹妹离开家乡,和别人合伙开了健身房。哥哥则一边开出租车,一边体验生活。不知道是命中注定还是机缘巧合,银幕上已经去世的母亲最后被授予了最佳新人奖 ,而银幕下饰演母亲的演员岳红也在北京国际电影节获得了最佳女配角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胡歌在影片中的表演也相当出彩,兼具力道和味道。他塑造的返乡男形象和那些生活在偏远小城市中不起眼的普通人相比,没有太大区别,亲切自然就不说了,分寸还拿捏得恰到好处,真正做到了失意不失志,丢人不丢份。
哪怕在片中被别有用心的当地媒体刻意宣传为北漂失败的“废柴”编辑,他也没怎么难过和生气,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他相信自己即便是“废柴”,也有重新燃烧起来的那一刻。
其实胡歌本人在成都路演现场对“走走停停”的解读也很到位,他认为活得优秀,不如活得真实和真诚。当有一天发现你的“走”是在走给别人看的时候,那倒不如让自己停一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