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观察一下一些火爆视频的BGM特点
1. 声音不间断,营造沉浸感。
整个视频的观看过程中,不间断的音乐几乎是「标配」
就算是「语言类」视频,所有的气口都被剪辑掉,声音仍然不停歇。
就算是「语言类」视频,所有的气口都被剪辑掉,声音仍然不停歇。
2. 声音牵着画面走,强化情绪预设满足。
音乐的转变和情节的转折形成巧妙的呼应
每一个「BGM」都代表着不同的「套路」,音乐主导了表演与剪辑。声音优先于画面主导情绪,比如诡异音乐使视频充满悬念。
每一个「BGM」都代表着不同的「套路」,音乐主导了表演与剪辑。声音优先于画面主导情绪,比如诡异音乐使视频充满悬念。
3.声音是身份证明,是「梗」的灵魂。
抖音中的梗,但凡“红出圈外”,绝大部分都是以声音为标签的。或者说,绝大部分能够被网友记住并跨平台传播的抖音梗,都是以声音作为记忆媒介的。比如说“爱的魔力转圈圈”“来了老弟”“好嗨哟”
那些火出抖音的梗
《沙漠骆驼》,这是由展展与罗罗于2017年创作发布的单曲,在抖音上迅速走红,成为翻唱度极高的热门歌曲,诞生了众多经典的抖音版。
《沙漠骆驼》,这是由展展与罗罗于2017年创作发布的单曲,在抖音上迅速走红,成为翻唱度极高的热门歌曲,诞生了众多经典的抖音版。
歌曲的知名度不断扩大,2018年底,德云社的相声表演中,这首“抖音神曲”又一次被翻唱。
大红大紫的《好嗨哦》最初只是出现在抖音达人毛毛姐视频中的一句话,在抖音上不断发展演变,最终成为了知名的抖音梗、抖音神曲。《好嗨哦》迅速传至站外,在各大平台都是高热度话题,就连某年的元宵晚会甚至也提到了这句抖音梗。
声音会成为「线索」也会成为「标签」,在30分钟舒适度内,两段同样BGM出现就会产生熟悉的感觉音乐便会在脑海中深度留存
如何指导内容/广告创作
1. 声音不能停
用音乐添加一种情绪
原本普通平淡的视频素材,如果配上调性明确的音乐,充分利用音乐中的「情绪符号」,就能让整个视频耳目一新。例如一段无聊的瘦身操,也能因为配了这样一段音乐而变得幽默吸引人。
用配音讲述一个故事
配音赋予画面故事性,其所能承载的信息量足以挽救一段平淡无奇的画面剪辑。用声音讲故事,效率极高。例如本来拍摄、布景毫无奇观的猫猫视频,有了配音后就成了一则很有感染力的故事,短时间内制造了很多笑点。
用声效强化特效
恰到好处的声效出现在视频关键时间节点,会成为视频的看点和亮点。声效可以放大特效的效果,升级感官体验。例如一段特效为主的视频,干脆利落的声效完美地强化了特效的转场效果,使视频风格更鲜明。
用声音给耳朵按摩
选好声效不但可以为画面效果服务,更能真切地取悦听者的耳朵,给耳朵做一次按摩。例如一段视频的原声,由素材中的天然声音进行放大渲染拼接,节奏感与舒适感并重。
以声音作为重要创意维度
用节奏引领剪辑思路
选择节奏鲜明的音乐来引导剪辑思路是常用且高效的做法,既让剪辑有章可循,又避免了声音和画面自说自话。一段素材通过强节奏的音乐带动,画面转换和节奏变化完美契合,给整体增添了很多张力。
用抖音神曲组织已有素材
将现成素材搬上抖音,除了符合抖音特色的剪辑手法和特效,合理地选择「抖音神曲」来组织素材,能够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用反转音乐预设满足
「一听就好像知道有什么神转折会发生。」反转梗虽然常见,但总是有效。反转音乐能快速建立心理预期,预设满足感。例如这段视频充分利用两种音乐的反差制造了期待感和幽默感。
用歌曲赋予主体信息
歌曲本身的旋律或歌词,会带着相当多信息进场,如果画面是相辅相承的,整体传递出的信息就会非常立体。
例如《西安人的歌》独特的方言唱腔,会让听者瞬间建立起视频内容与西安有关系的心理预期。
给足声音存在感与标签性
用已成型音乐梗开启新鲜内容
已成型的音乐梗通常能建立明确的内容期待。灵活借用这些音乐的思路,不是直接生搬硬套,而是创意出新玩法,更会让人惊喜,耳目一新。例如《I don’t wannasee you anymore》,除了自拍,同样能用于很多反转幽默的视频。
用标志性人声强化可识别性
与音乐和环境声效相比,人声更能「直击灵魂」。开门见山,简洁有张力,往往能深刻留存在听者的脑海中。开头便先声夺人,主题脱颖而出。
用全方位造词创建内容矩阵
声音可以帮助打造关键词。声音还可以帮助延展关键词,并以此建立内容矩阵。以多维度的「关键词」为核心,掀起一场挑战赛,创造一场热闹且有效的传播战役,甚至是一场流行。
用原创歌曲引领流行
定制音乐是一种新颖的模式。将品牌元素化为一种情绪,利用音乐独有的触感,传递给用户。出众的原创音乐,会让流行持续更久,影响更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