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萃聚,必将有所建树,有功则能获升迁也,故<萃>卦后继之以<升>。
<升>从<萃>倒覆而来,上卦坤土,下卦巽木,地中有木,木往上生长,慢慢升起;巽下之阴,风善入,上顺而下入,风入无阻,亦有上升之象,故卦名为<升>。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九三之刚,能上升至地面,九二刚中,上应六五之虚君,九三九二齐齐上升,大亨通也,故曰<元(大)亨>。震为覆艮,艮为手,喻<用>,上能用下,才能见到九二刚中之<大人>,故曰<用见大人>。震为覆艮,非用,不用则不可见也。冯氏曰下巽为<多白眼>为<见>,人翻白眼,是两眼望天(阮籍喜作青白眼),岂能下视“大人”,既不用汝安可见耶?用见大人,在六五虚君之心情也。
用见大人,是在六五之位下视,才能见艮之<用>。九三位正,能为艮之<用>,下卦则成坎<忧>了,今九三既在艮用之上,下巽就不成坎之忧<恤>了,故曰<勿恤>,即<不忧>。不忧者,九二有实才,又处巽(逊)顺之中,坤为虚,为<不富>,六五虚君在坤中,必要拔升九二才能富己。九二能得用,故不忧(勿恤)。。九三在上互震之<阳动>,能震而上升,上应上六,按《易》例,上南下北,九三在震为马、足、动,马足行动,即<征>战,九三上六位正而应,上行无阻,即<征>无阻,合则<南征,吉>。上卦坤为国,为乱,上互震为动,是<国有动乱>之象,因有动乱,九二之王室之宗亲有实力者,入京勤王,能得重用,此即<升>迁之路(震为<大途>,即<道路>)。
<初六,允升,大吉。>
九三九二被升用而进京(入国)除乱,初六亦顺(巽)势而随之而升,上承两刚,奉命(巽为命)而入坤国,是受到两刚之允命而随升,故曰<允升>。初六位虽不正,但随命而入京(坤国),故能<大吉>。动乱之时,奉旨勤王是为<顺(坤)命(巽)>,小兵小将亦能跟随主帅而升官显达,是为<大吉>。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升>之九二在巽顺,萃之六二在坤顺,皆因上下孚信而爻辞亦似。六五中虚以孚九二,六五在坤<吝啬>之中,下互兑为口、食,喻<享>,即<祭祀>,坤吝啬,合<祭>即<禴>(薄祭之意)。六五下视下互兑为巽<利>,上互震为艮<用>,合则<孚乃利用禴>,全从萃卦而来。
九二位不正,本有咎,但六五虚君拔升九二,故<无咎>。
<九三,升虚邑。>
上六在坤虚之极,坤为<邑>,九三与上六应,九三在下互震之阳刚,动而上升以应上六,故曰<升虚邑>。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六四已在上卦,所应系者只在下卦,下视即身在艮山之中,六四在下互兑之口,喻<享>,六四又在艮<用>之中,兑为金,方位在正西,合则<用享于西山>(西山即岐山)。六五虽为虚君,但为<坤>国之主,即<王>,六四所备之兑羊、坤牛,是为六五之<王>所设,故曰<王用享于岐山>。六四位正,有功于国,当然<吉>,虽与初六无应,但有功于上,故<无咎>。
<六五,贞吉,升阶。>
六五在坤之<贞>中,虽不当位,但下有九二巽木之栋梁而辅之,故仍能因坤之柔顺贞固而能<贞吉>。因为六五之柔弱,而成就了九二、九三之晋升,六五乃有九二、九三晋升之阶梯之用,故曰<升阶>。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上六在坤之极,坤纯阴,为黑、夜,故曰<冥>,上六处<升>之极,已无处再升,<冥升>,升入冥地也,即<死亡>。坤为终,喻<息>灭。九三与上六应,九三在震动之阳,上六之<息>应九三之震动,即<不息>,上六下视九三在上互震动之中,合则<利于不息之贞>。坤为<死>,人老若能健动不息,则犹可迁延时日,不燥不妄而守正道,即能<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上升之路,初六位卑失正,能顺巽命而得允升,将有立功之机,故能<大吉>。
九二勤王之帅,薄祭而南征,其升不言吉,其征(勤王)乃份内之事也。
九三一马当先(震之阳刚),入上六之乱国之中,升虚邑,如入无人之境,是勇而立功而升高位,有诸侯勤王而封<公>之象。
六四乃柔顺之大臣,下乘重刚,上不能辅柔君,下又不得民众,故只能勤劳于<祭祀>,亦可获吉。
六五柔而居尊,是<国乱>之源,最后只能作为功臣晋升之阶梯,大封功臣,以安天下。
上六处<升>之极,已无再升之理,只能祈求身体健康,<不息>而能再活几年,经历国乱,能活着已是万幸了。
升为下升于上,在下卦者皆可升,本在巽顺有利,升之自然;在上者皆为有位,能保位即是太平。擢拔有功,是上位者之本分。圣人曰:乱邦莫入。救乱者非宗亲外臣即忠顺良将,士卒听命(巽命)才能立救乱之功,故擢升有功,应不分远近,不论亲疏,如此方能邦固(坤贞)而命顺(巽命),天下太平。<升>,上坤为民,下巽为利,人民有利,方能晋<升>为文明进步之邦国。
升卦所取用之象:
坤:地、国、邑、中虚、吝啬(薄)、黑、(冥)、息(终)、土阶、孚
巽:利、入(升)
兑:口(亨)、西方(岐)
坎:忧(恤)
艮:用
震:动(不息)、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