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静吟“式微”

心静吟“式微”

作者: 霍跳锋 | 来源:发表于2022-05-20 21:23 被阅读0次

——068霍跳锋学吟《式微》心得: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这首诗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中的一首,我已经带着好几届学生学习过了。正如魏老师所说,我是按照教科书的注解教的——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表达对统治阶级不满情绪的诗歌。至于发感慨的是谁人,为何发出这种感慨,我并没有没有深究过。可以说,我就是教科书的传声筒,除此之外,对于这首诗,我无动于衷。

      听了魏老师讲的这首诗,我很惭愧。魏老师不仅以情带声吟出了归隐静心的向往,还结合历史挖掘诗歌的深度,引导我们用心走进诗歌的田园,把生活过成诗。

      魏老师以独特的视角,把这首诗归结为归隐诗的鼻祖,给我们列举了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川田家》“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孟浩然的《都下送辛大夫之鄂》“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以及魏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一下子拓宽了课堂容量,我想如果我这样给学生教的话,课堂氛围一定充满生机。联系后人学习及引用这首诗的诗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这不就是大语文观吗?这不就是教学中传达给学生的人文精神吗?

      我印象最深的是魏老师讲“黎民百姓”这个词。虽然我们现在也常说常用,但却没有深入思考过。“黎”就指的是黎侯,他为了躲避狄的攻击,逃到当时的卫,后又恢复势力不断壮大,发展为九族,人们称那里的人们为“黎民百姓”,后来人们说普通老百姓为“黎民百姓”。《毛诗·韩诗》中解读:黎侯逃到卫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的随从看他抑郁于中,就劝告他重返黎地,唱出了“胡不归”的归去调。《烈女传》中解读为黎侯逃到卫国,卫君把女儿嫁给他,是谓黎庄夫人,但是后来黎侯对黎庄夫人并不好,她的仆人就劝说她重返卫国,黎庄夫人不为所动,从一而终,用此诗表明自己的心志。

    魏老师不拘泥于一种风格的解读,引导我们在了解众家对这首诗是解读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心声。是啊!这才是真正的读诗。每个人心中都应该藏着一片心灵的“式微”之地,自由自在地吟唱。当我们在露中时节不能得到休息,当我们深陷泥潭之中不能解脱时,抱怨之后,归入那片故园,享受天伦之乐。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我们是应该时不时放空身体,以“归去”的心态面对自己、面对生活,让心灵得到片刻安宁。无论动还是静都可以在诗里,工作压力过大想要得到解脱,可以吟唱这首“式微”;生活恬淡休闲,可以吟一吟归去。心静,用心吟走烦恼,吟来一片心之所向的田园风光。

     

相关文章

  • 心静吟“式微”

    ——068霍跳锋学吟《式微》心得: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

  • 七绝.改写郑愁予《错误》

    三月江南柳不飞, 朱阁颦蹙掩心扉。 马蹄狂乱惊颜色, 空惹泣窗吟式微。1 注:《诗经·国风·邶风·式微》,有“式微...

  • 一日一书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 采绿吟·式微

    去日无多虑,梦几瓣、羽化中西。星云捻韵,蕙兰连佩,风月成诗。短长浑不见,琴弦上、寸心恰似琉璃。想当然,无须有、幽幽...

  • 古绝 山中 赠眠石先生

    躔迹缥缈处,野鹤伴云飞。 争知烟岚里,何人吟式微?

  • 雨中池塘漫步

    门前白鹭飞,微雨燕双归。人生驹过隙,怅然吟式微。

  • 随笔(紫陌)

    晨兴临秋水 漠漠云如絮 两岸夕颜满 低眉吟式微。

  • 《雪日》

    琼枝吹雪乱花飞,醉客乍然吟式微。 倾酒杯中年味淡,观音庙里夜灯稀。

  • 题友人庭院

    一方庭院一壶茶 半卷闲书吟式微 最爱微醺红尘外 此处心安是吾乡

  • 《江南莫之》撰并书.对联

    风轻莺乱语 日暖蝶闲狂 临风心静逸 吟水韵流连 空界禅心静 浮生笔墨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静吟“式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zx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