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品读文章优秀语句,重点学习把物比作人及把人比作物的方法。
2.通过小练笔,将“变身”的妙招与修辞结合起来,学会借助修辞为语言增色,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仿照课文构段特点,学习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获得启示。
环节一:品读语言会鉴赏
1.谈话导入
风趣的语言除了有趣以外,艺术性也是不能或缺的,丰子恺不仅是一位风趣大师,更是一位语言大师,这节课我们就去破译他《手指》中的语言密码。
2.品读语句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点名读,发现共性。
1.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2.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
3. 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
4. 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比喻和拟人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修辞手法,它们都是根据事物的特征,类比为具有相似特性的人或物。
但是,不管是运用比喻还是拟人,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合乎情理,和谐自然
②比作的事物或人物要与表现的事物特征一致,情感相同。
例如,
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无名指和食指分别比作了关平和周仓,同时把中指比喻成关公。那这三根手指和三个人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就是关系紧密,这样的比喻就是合理恰当的。除了把物比作人,同样也可以把人比作物。
3.学习方法
请你用也同样的方法,分析句子:
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猴子在树林中攀缘、穿行。
同桌两人,借助思维图示,任选一种情景将物比作人或者将人比作物,说一说:
游子回到家乡雨点儿落在窗玻璃上云朵在天空飘荡
活动意图:品读语句,提高鉴赏能力。学习方法,借助图示,再现思维过程,学习人、物互拟的方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也将技巧更加规范化。
环节二:自主批注寻修辞
在课文中除了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以外,还有很多修辞,请你再次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并且批注你认为这种修辞的表达效果。
1.学生自主阅读,做好批注,教师巡视解疑。
2.师生交流,总结。
这篇散文,语言风趣幽默,说理透彻深刻,除了作者独特的“变身”思维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修辞的恰当运用。
活动意图: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品读语句,调动旧知积累,运用新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环节三:布置任务来练笔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变身演绎达人的方法,语言是幽默的载体,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那么我们就来试一试,你能不能也变身角色,创编出幽默的语言呢。
出示要求:
1.从五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
2.练习运用这两课所学的方法。
3.字数不得少于100字。
4.写完后,自读修改,语句要通顺,标点要正确。
学生自主构思,完成小练笔,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推选最优,班级展示。
活动意图:本环节将两课时所学整合,并且活学活用,学以致用,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跟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环节四:评价修改集众思
1.出示练笔评价单,进行互评。
2.根据评价意见,组员间点评,修改完善。
3.商议你们的脱口秀作品中,有没有可以运用修辞的地方,小组讨论,组长整理意见,丰富作品。
设计意图:将课堂引申到脱口秀作品,丰富训练素材,为大任务服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