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之船最终会开向哪里,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前方有很多美丽的风景等着我。每天替自己的船换一块更好的木板,驶向未来。
——题记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网师家人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新网师学员宁超群,学号202061。我分享的题目为《每天替自己的船换一块更好的木板》,这个题目源于干国祥老师公众号的一段话。他说:每天替自己的船换一块更好的木板。船只是有限的比喻,语言有尽,意义无穷。这艘船会长大,会变形。只要你每天更换的是更好更大的木板,它就可以行驶到不可想象的远方。这段话非常契合我这些年在新网师的学习之旅。因此,我将从以下三个板块,和大家聊聊我和新网师的那些故事。
一、2021年生命叙事背后的故事
2021年,工作25年,家里学校两点一线,兢兢业业,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却没有到达自己想要的状态。我迷惑了:我的生命到底要往何处去?我能把学生们的生命引向高处吗?2020年秋季,刚进入网师那一学期,笨拙地前行,还获得了“新网师榜样学员”的称号,可是2021年春季跟随小语研课时就松懈下来,最后差一点没有拿到结业证书。2021年5月,郑州共读《教学勇气》,2021年暑假成都共读存在主义哲学,重新燃起了我的教育勇气。所以,在撰写2021年的生命叙事时,我刻意挑选了秋季在新网师重新出发的三件典型事例。我缔造“完美教室“,老老实实地做晨诵、午读、暮省、微写;我构筑”理想课堂“,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大单元教学;我研发“卓越课程“,一本又一本地啃读课程类书籍,想要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这样的叙事,与其说是我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我用整个生命做出来的。贯穿那一年的关键词是‘行动”,也是“苦熬”。 太想突破自己,多管齐下,加上完美主义作祟,用力过猛,导致身体消耗过度,生命之船时时都有倾覆的可能。书写生命叙事时,我坦然呈现了自己行动过程伴随着痛苦、纠结、迷惘,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思考。我也没有想到,2021年的生命叙事会获得“十佳生命叙事”, 被《江苏教育报》刊发,算是对我的重新出发的一种额外奖赏吧。
这一年的生命叙事的书写,也暴露了我在专业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埋头苦干却忘记了抬头看天,用表面的勤奋掩盖了思维上的懒惰。那样的行动并没有真正赶走我内心的焦灼与恐惧。前段时间拿到新书《遇见“尺码相同”的你》,才知道是吉林省长春师范大学的孙影教授为我的生命叙事写了评述,她在肯定了我的努力之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问题:“只是开花,但不结果”。从花走向果,是要有果子的意识、思维和行动。因此,解决问题的路径就是——做科研型教师。很庆幸的是,2021年之后的专业发展中,我正好契合了孙影教授指出的路径。
二、近三年的尝试
常言道:不吃读书的苦,就会吃生活的苦。可是,我们不要以为吃了读书的苦,就一定不吃生活的苦。以前我是以勤奋刻苦为荣的。后来我终于明白,吃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只会吃苦,不会反思,反而阻碍专业发展之路,从2022年开始,我调整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规划,以新网师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基石,让生命的小船稳稳地前行。
1.专业阅读,为船身加固基础
泛读:《智力心理学》《自我发展心理学》《自卑与超越》《儿童的人格教育》《心流》《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发生认识论原理》《社会中的心智》《知识大融通》《混沌》《布鲁纳教育文化观》 《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论语》《庄子》叶嘉莹系列书籍、尼采系列书籍、语文学科类理论书籍……
细读:《科学革命的结构》《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教育目标的新分类学》《教什么知识》《思维与语言》《传习录》《柏拉图对话集》《学会关心》《终身成长》《自私的基因》《民主主义与教育》……
精读: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后现代课程观》《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大概念教学》《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人是如何学习的》 《破解高效学习的密码》《人学与教育NLP》……
泛读的书籍来源有三,一是根据新网师的推荐,二是以书找书,三是自己淘来的感兴趣的书籍。主要是挤出各种时间间隙来读,有纸质书籍,也有电子书籍,不方便看时,就一边做事,一边听书,其目的是打开自己的视野,对一些经典书籍有一个浪漫的感知。
细读的书籍,大多数是跟着各类读书共同体阅读,包括在新网师常跟的几个在线读书会,如:教育学读书会、心理学读书会、哲学读书会、校长读书会等等。差不多每周会有2-3个晚上参与各类共读。
精读的书籍,主要是根据自己工作的需求,反反复复阅读那几本根本书籍。我要带团队做课程,就和团队一起反复阅读《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后现代课程观》。我们要进行课堂改革研究,就跟着各种团队反复阅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般情况下,为了读懂一本书,我们又会加入其他书籍的泛读或者细读,比如在研究逆向设计时,为了精确描述教学目标,我们又回头研读下面四本书。
我不仅自己读,参与其他团队共读,我还自己组织读书团队共读。前期在泡小天府,和欧小丽老师一起组织“桐下读吧”的共读。去年下半年到新学校后,又重新组织团队,目前和一个团队精读了《问题化教学》,是以工作室成员组织起来的。另一个团队正在精读《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以任务组织起来的团队。所以,如果大家想共读却不知道如何怎么办,可以自主加入新教育读书会,也可以自己加入其他团队组织去做读书牵头人,还可以主动领任务,以任务自己组建共读团队。
读书,一定会边读边思。思共读模型的建构,思共读转化的策略,思共读智慧的彰显
读书,一定是边读边做。近三年将课程研发、课堂改革和课题研究与读书同步进行。做学科课程的高质量实施,做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化建构,做项目式学习分层推进,做反思性实践生长课程。
2.专业写作,锤炼船上的桅杆
如果说专业阅读是加固船身的基础,那么专业写作则是锤炼船上的桅杆。通过写作,我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学实践和思考感悟转化为文字,不仅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轨迹。每一篇文章的完成,都像是为我的船树立了一根更加挺拔的桅杆,让我在教育的天空中飞得更高、更远。
简书是我写作的后花园。目前已经日更1300多天,总计228万多字。每日一记,学习的、工作的、生活的,什么都写,保底200,上不封顶,目的是保持写的习惯,积累素材,同时提升自己的自省能力。
我的公众号一般会围绕某个话题或者主题来写,大体上保持一周一次,内容可能来自简书内容的修改,也可能是来自家长啊、朋友啊的某些需求,或者是对教育问题的某些个人思考。目前发表了300来篇。
同时,我开始拉长思考力,磨练笔力,逐步形成一些文字性成果。这是去年12月发表在《江苏教育报》的《我的灵魂三问》,是对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实践的反思。这一篇是我和欧小丽老师带领桐下读吧共读的思考总结,发表在《教育科学论坛》,这一篇是关于读书推介的,被选入《校长先读》书籍,今年还在语文报刊发表了两篇,一篇是关于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一篇是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论文。
3. 专业交往:为航行注入动力
专业交往,是我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近几年,在新网师这个大家庭里,我线上线下参与了新网师组织的很多活动,如每年的线下共读,武乡的构筑理想课堂活动,线上的云端共读,云端共建等等。我因此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导师。我们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激励彼此成长。每一次的交流碰撞,都像是为我的船注入了新的动力源泉,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前行。
由网师的专业交往,扩展到网师之外的专业交往。藏区送交,我去,课题汇报,我主动承担,教学研讨,我参加,教研组建设,我分享,创新年会,自费也去……走出家门,意味着走出自己的认知局限。只有真正多参与专业交往,才能提升自己的认知,拆除思维的墙。
专业交往,我有“三要”分享给大家。
一要有目标。最高的目标是真诚地求知。我还会根据每一次活动跟自己立下具体目标,包括评估性任务。
二要敢做“显眼包”,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自己发表的是偏见,甚至是错误的理解,也是非常可贵的。因此有高人帮你澄清错误的认知,这种机会可遇而不可求。
三要及时记录,复盘反思,形成文字。将自己的所学所思可视化,本身就是一次再学习。
三 未来之路,朝向自我之路
今年我有五大计划,年底的生命叙事时,可能会抽取其中体验最深、思考最多的点进行书写。
1.持续以逆向设计的思维做好专业发展规划。
2.快速获得知识,然后使用它,学用一体。
3.以研究思维读书、写作、实践与专业交往。
4.以平和的心态做事,相信时间的复利。
5.给自己的生活留白,保持生命的轻盈感。
最后一句是针对自己过于勤奋的告诫。舍得吃苦就会有吃不完的苦。经常感觉在吃苦,就会忘记生活的甜。所以,不要过度消耗自己,才能真正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