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晴
毛主席写过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词的意思是: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光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洒下万里秋霜。
古人常常悲秋,而这首词却一扫秋天的衰颓萧瑟之气。毛主席以壮阔绚丽的笔触、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毛主席的旷达豪迈,总是让后人折服。这首词应该是描写重阳节的诗词中最令人振奋的一篇。
九月初九,重阳节。九,数之至大者,阳之极也。重九,故又名重阳。物极必反,物壮则老,故这一天又称为老人节。时值深秋,天气寒凉,老人对于天气的变化尤为敏感,我们小辈在这一天孝顺老人,送上温暖,既是物质的需要也是精神上的必须。
不过,我觉得孝敬老人也不必总等到这一天,也可以在平时带老人出去溜达溜达、看看戏剧、吃吃大餐,带着老人一起享受这烟火人间,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
登高风俗其由来: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另外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秋高气爽的气候。特别是重阳节这天山下黄叶飘零,山上木叶尽脱,登高远眺,当有一种苍凉迟暮之感。
这提醒我们年轻一辈应当珍惜时间,进取拼搏,不负韶华,不负所托,勇攀高峰,完善自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重阳节时还有放纸鸢的风俗,这是为了“放晦气”,纸鸢飞得越高越远,则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更有甚者,还要专门将线弄断,让风筝消失于云天之外。另有一种解释则说重阳放纸鸢是“放吉祥”、“放福气”,纸鸢飞得越好,则福气越浓。
重阳节到来了,可惜没有假期,我们也没法在上班时间陪伴老人家出游、晒晒太阳,现在的氛围和以前大不一样了。现在重阳节的氛围逐渐淡化。一天假都没有,没法去陪老人一起过的。这难道是传统节日变得不重要了吗?事实上传统节日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重大。
重阳节是祭租、登高、赏菊等活动的日子,这些习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信仰。此外重阳节也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是传承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时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重阳节的习俗和意义。
这主要是因为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逐渐被商业化和现代化的节日取代,人们更加关注商业节日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这几年,由于西方国家对我们经济上的打压,我们也开始对西方文化入侵进行反击,也在逐渐淡化西方的节日。
同时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很多传统节日又不放假,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庆祝传统节日,包括重阳节。
而且这些年来,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逐渐降低。他们可能没有接受过足够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于重阳节的意义和庆祝方式不太了解。
更重要的是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人们更多地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庆祝活动,而不是传统的节日庆祝方式。
尽管如此,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仍然有一些人会继续庆祝和关注。一些老年人和传统文化爱好者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以保持传统的节日氛围。
同时,一些文化机构和社区也会组织相关的活动,以增加人们对重阳节的认识和关注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