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个体较为容易实现自我克制,而庸碌的群体就不太容易做到这点。自私是人之本性,时刻防备自己吃亏,担心好处被别人得去;而那些既能净化自己心灵,又具推动世界前进力量的人,只存在于那些别具高贵、坚毅气质的人当中。他们的言行能够激励他人,振奋人心,使之勇于向前。
艾尔柯勋爵在向东洛锡安的煤矿工人发表演讲的时候,他举出了很多个关于矿工出身的人们获得成功的例子。一开始,他就说到了来自斯塔福德的麦克唐纳先生。他说:“我初次与麦克唐纳先生见面是在下议院的门厅里。当时有人告诉我有一名煤矿工人想见我。我走过去看到了他,他递给我一份该地区的请愿书,希望我能提交下议院。我们开始相互交谈,他表现出的智慧和话语的说服力令人感到惊讶。从交谈中我得知他幼年时就在南开郡一家煤矿里当童工,青年时期,冬季在格拉斯哥大学就读,夏季就拼命干活攒学费和生活费。就在这一时期,他掌握了大量的书本知识,还学会了写作。我认为苏格兰的煤矿工人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赫格博士也曾是英格兰一家矿场的工人,他每天上午干活,下午到学校上课。此后接受了4年的大学教育,又在一家神学院度过了5年。后来因为健康问题离开了英格兰。目前在埃及做传教士的工作。
另一位来自北达勒姆的艾略特先生(即现在的乔治爵士),再没有比他的成功更能说明矿工具备知识的益处了。他经过不断地拼搏奋斗,最终由一名普通的矿工变身为雇用几千名工人的管理者。他从小事做起,渐渐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同时占据了显赫的地位。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只是有的人缺少勤勉与节约的习惯。”
艾尔柯勋爵好像也举了地理学家哈顿博士的事例。哈顿博士是一位煤矿检查员的儿子,天赋极高;据说大名鼎鼎的木刻家别维克也是矿工的后代;坎贝尔博士是发现莫法特和利文斯顿的先行者,他在南非的博茨瓦纳从事艰辛的传教事业。他的父亲是罗汉德的一名矿工;诗人艾伦·莱姆萨的父亲也是一名矿工。
出身于矿工的乔治·斯蒂芬森最终成为了受人尊敬的工程师。乔治一直很勤奋,一旦有了富余的钱,他就用于学习知识。当周薪增加了12先令时他十分兴奋,以至于马上宣布自己是一个“在生活上获得成就的人”!他以自己并不丰厚的收入维持生计,接济贫困的父母,同时省下自己的学费。他的技艺越来越精湛,当他获得1英镑的周薪时,就像那些富于智慧和远见的人那样开始存钱。当他的存款额相当于一块金币的价值的时候,他骄傲地告诉身边的同事,自己“已经是一个富人”了!
他的这种观点很合理。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只要满足自身所需要的物资之后,还有积蓄,那么他就能够远离贫穷,从此过上惬意的生活。肯定地说,从斯蒂芬森积攒下来的一块金币开始,他就不必再去追忆过去的生活时光了。斯蒂芬森是一个不断进取的人,他懂得节俭钱财的重要性,因此他的发展将会像初升的旭日一样充满希望和光芒。曾有一位阅历十分丰富的人说,他从来没在工人当中见过这样的例子:一个收入很少但却能够积蓄到1英镑的人,最后却只能依靠别人的施舍过活。
(英国工业革命时候的煤矿工人,也是最基础,最辛苦,甚至很危险的工种,那时候社会保障制度更加不健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