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的观念差异,形成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对同样一个事实的认知,没准就会产生南辕北辙,得出完全不相同的结论。最近看了几期“脱口秀”节目,面对台上晚辈演员,老拿自家父母开涮,台下同龄观众开心不已,便感到内心五味杂陈。站在老辈角度看,以过时的传统观念,与晚辈新潮想法遭遇,逆反状况肯定难以避免。反过来晚辈们想法,就一定理所当然吗?我看也未必如此。虽然长江后浪推前浪,是难以改变的大趋势,但后浪的涌动,总是需要前浪的铺垫才能实现。这种新老之间的交替,只有在和谐互动中,才能很好去完成。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bf5f1fb39f3587da.jpg)
很长时间没看电视,感觉有些生分、有些不适应、也有点无趣。试图耐着性子多看几分钟,逐步找回过往的代入感,试了好几天后,还是入不了戏。正迷惑不解?快人快语的女婿,在交谈中也讲了自己的体会。喜欢上在手机上观看、阅读;习惯了碎片式的简短明了;适应了快节奏的浏览方式。要短时间回到过去,有点难。由此看隔代并不是分道扬镳的必然,该有的共情也会长期存在。从新老交替的趋势看,未来的年龄隔代,还会不由分说的被缩短。有人说当下的隔代,年龄差只有3岁、5岁,再怎么也过不了10岁。相信这样的判断吗?既信、也不信。因为这完全取决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适应的能力。单纯用年龄区分代际差异,已经远远不够,哪怕同等年龄,学与不学、能与不能,认知距离也会拉得老远。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1c73e36b84b83099.jpg)
渐老的人,还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健康快乐活着就好,晚辈后生怎么看我们,随他们去吧。如果他们把我们当作靶子,作为可以促使进步的动力,豁达大度笑笑就行了。至于面对全球、国家、居住的城市,所发生的天翻地覆变化,切忌不要心浮气躁,不要整天唠叨这也不是,那也不好。未来不可能按照我们既有的观念去运转,也不能局限我们僵化的方式去延续。未来是属于晚辈后生的,他们身上蕴含着创造、改变世界无限的可能。我们不光要看得顺眼,想得舒心,还得为他们鼓掌、加油喝彩!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7a4eedb83481649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