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圣人以是为未足也,筑为宫室,设为宗祧以别亲疏远迩。教民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众之服自此,故听且速也。二端既立,报以二礼,建设朝事,燔燎膻芗,见以萧光,以报气也。此教众反始也。荐黍稷羞肝肺,首心,见间以侠甒加以郁鬯,以报魄也。教民相爱,上下用情,礼之至也。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以报其亲,不敢弗尽也。
灵魂属于阳气,人禀受阴阳二气而生,所以,人对灵魂的感应,是以同而感。但灵魂存在于人体,魂与身同一,故人要感应自身之魂,又必须以异而感。同时具有以同而感和以异而感,是感应灵魂的特殊之处,此处同与异并不违背排中律,因为就以同而感来说,灵魂属于阳气,却并不是独立体,就以异而感来说,灵魂属于个体,就是一种独立体,所以以同而感和以异而感的灵魂并非在符合同一律的同一语境中存在。
如我们十月怀胎,在母体胞胎中己然与母亲一起【感应】了寒热冷暖诸般痛苦。及至一朝分娩降临人世,更是立即【感应】到“风、寒、暑、湿、躁、火”六淫和“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等等诸般“人情冷暖、炎凉世态”的现实。
从暗室到光天化日,眼睛难以适应,是因为光明使眼睛看不清。你或许也有这样的经验,因为领悟某种真理而无法看清日常世界。
心理学上是这样定义感觉和知觉的。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虽然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从前后关系来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从简繁程度来看,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而知觉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现象。从产生的方式来看,感觉的产生是某一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的产生则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者相继活动的结果。感觉是介于生理和心理之间的活动,而知觉是纯粹的心理活动。由于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如此密切,人们把它们合称为感知觉。
我们之所以认为决定播苹果种子就是决定收获苹果,那是建立在我们的被验证的种子和结果之间关联性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这个就是知觉。我们预期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本质上取决于我们的知觉,如果对事物的认知是错误的。比如认为抛硬币最终朝上的一面是由起抛时朝上的一面决定的。那么事实上我们种下苹果种子是不一定能收获苹果的。知觉的正确性是我们选择并实现目标的保障。
人们倾向于在视野中,把在时间或空间上相邻或接近的刺激物知觉为整体,这是由于在知觉过程中,当刺激物之间的辨别性特征不明显时,人经常会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寻找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得呵护逻辑或有意义的解释或理解。此外,连个刺激在时间和空间相邻或接近,人可能对其产生因果关系的知觉。
我们一直被大量的刺激所轰炸着,尽管我们只能意识到自己的感官所能接受的有限的信息。比如我能看到,听到,感觉到,甚至闻到这只柯基犬,但我无法像蝙蝠一样用声呐来狩猎,或是像猫头鹰一样听到地底下有鼹鼠在打洞,又或者是像螳螂虾一样能看见紫外线和红外线。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去感受相同的东西。所以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极限,我们可以说的更准确一些,如果我们把绝对感受阈限定为刚刚能够引起特定感觉的最小刺激量50%的情况下。
你能看到镜子中自己的脸,这背后一系列复杂而有快速的加工。光线照到你的脸上,反射到镜面,再反射进入你的眼睛,眼球接收全部的光能,并将其转换为神经信息,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最终变成你实际看到的内容,也就是你的脸。如果你在看其他地方,你能看到咖啡杯等等。所以,我们是如何将光波转化成有意义的信息的呢?我们要先来了解光本身的特性。人们能看到的光只是全部电磁辐射光谱中的一小部分,也就是伽马射线到无线电波动饿范围。
当事物的外在形象变化后,知觉可以发现事物,知觉不因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性。
知觉被认为是连续的,这里需要一个想象的部分,比如当我熟背了一首唐诗,当只看到上半句时,我能自然而然地想到下半句。
其实,人和一切都可以感应。有的人,可以感知到风雨雷电的来临;有的人,能感应到山河湖海的远近;有的人,可以感知到灾难的发生。
所有人的感应能力都藏在潜意识中;潜意识会在放松放空时出现。当我们有斗志力时,是意识在控制我们作选择。
有的人直觉是低品质的,这种直觉是不值得信赖的,是有很多混杂的兴趣、情绪、感受所累积的,是没办法把自己带到更好的状况,很有可能是带到更糟糕的状况中去。所以,一直要自我成长,体验富裕的意识,这些最终都会带来自身知觉的不断提升。
最后一个影响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与人互动的因素便是自我概念。高自尊的人比较有可能对别人有较高的评价,低自尊的人可能对别人有较低的评价。我们从别人身上发现的特质,是我们无意识投影在别人身上的影像。
我们要张开心灵之眼,让理性开始运作,这样才能够使我们认识真相,进而做勇敢的抉择。
在我看来,感知觉是一种不自觉发生的现象。我之所以把它定以为一种现象,正是因为它发生的方式是不自觉的。就是你也许知道它会何时发生,如何发生,但是对于它所造成的后果,你是没有办法确定的。就像我前面举出的那个例子。因为知觉中的第一印象,你讨厌了一个人。这个过程的发生你是知道时间的,你也知道你是因为什么而讨厌那个人。也许是他的脾气太过暴躁,也许是他平时太过闹腾,吵到了你。但是你讨厌了他,这会造成什么后果,这个选项有很多,所以我把它认定为是未知的。也就是说,感知觉是一种不自觉的现象,会产生未知的后果。也许正因为感知觉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许多未知,也才那么有趣和可贵。“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
社会知觉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人的社会化过程和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
知觉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个准确的对世界的“确定”。
模糊性:是理解知觉的一个重要概念,因为它表明在感觉水平上单一的图像在知觉和辨认水平上可能有多种解释。
知觉组织:在这一阶段形成了对一个客体的内部表征和对外部刺激的知觉。
知觉的恒常性——大小恒常、形状恒常、方向恒常、亮度恒常
物体识别:基于成分的识别,情境和期望对知觉和反应的影响。
定势:运动定势,心理定势,知觉定势。
知觉敏锐性与我们的理解、判断快速地连接在一起,我们回应给对方的往往是一个评价,于是在不同的评价里矛盾出现了,没有解释的余地,而且越解释越糟糕。不然放慢一点,再往前倒一下,看看知觉这个环境,描述一下这个部分。我们选择性的看到、听到的时候就已经具有很个性化的特征了。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已不同于感觉。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的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构成的,既有多种属性又有整体性的事物,这种对象仍被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属性,既可以同时地被反映,也可以相继地被反映;既可以作用于同一种感觉器官,又可以作用于不同的感觉器官。我们对图形结构和大小的视知觉,这是由于图形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同时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器官。我们对有声电影的知觉,这是由于有声电影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同时而又相继地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
知觉是否敏锐也是需要锻炼的,在不同的生命环境当中形成的敏锐性不同,影响知觉敏锐性的因素有知识、经验、期待、场景等等。
感觉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感觉越丰富越精确,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从牛顿三大定律到相对论,就是一个完美的证明。
智慧思维的概念不仅仅来源于抽象和概括,概念除了知觉材料外,还同或多或少复杂的特殊结构结合在一起。
逻辑-数理概念含有一系列的运算,这些运算并非从知觉到的事物直接抽象得来,而是从作用于这些事物的动作抽象得来,两者完全不同。
概念的来源,经验主义认为概念的内容来源于知觉,概念的形式仅是由经验的抽象和概括所组成,并没有任何所谓“构成的结构”;即是说,除了知觉所提供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外,并无其他任何来源。而皮亚杰认为,“构成的结构”总是存在,并由动作或运算产生。不仅如此,这结构还利用非知觉的内容来丰富概念。
这些知觉恒常性都具备相同的性质:即使近刺激改变,我们对物体的知觉仍维持恒常。因此,知觉恒常性的功能即在于:可使我们维持对同一物体的恒定知觉。否则各种感官所接收的近刺激瞬息万变,若没有此类知觉恒常性的特质,势必无法分辨下列两种情况:究竟是不同的物体使得近刺激不同,或是相同的物体但在不同的照明、距离或吸气方式下而使得近刺激不同。
感觉应当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因为感觉的基础是传入神经的活动,以及人类神经网的天生部分的活动,对于每个正常人来说都是一致的。只是感觉经过知觉的解读与过滤带上了主观的成分,因为知觉不仅来源感觉还来源于以往的经验。以往的经验会使得每个人对同一个感觉的解释是通过不同的已知进行的,于是解释变得有所不同,知觉出现了差异性。
完整的知觉经验除了是一种感官间的信息整合之外,也包含了注意、情绪以及高层次的认知活动等等非知觉成分的影响。
两可刺激给你的知觉系统带来了在几种可能性中识别唯一图形的挑战。对某种刺激这样或那样的解释是否正确取决于特定的环境。当你的知觉系统欺骗你用被证明是错误的方式体验一个刺激图形时,你就在感受错觉。(幻觉是由于异常生理或精神状态而使个体体验到的不能共享的知觉扭曲。)
深度知觉是需要对感觉输入进行解释的,而且这种解释可能是错误的。你对深度的解释依赖于很多关于距离的不同信息来源(通常称作深度线索)——包括双眼线索、运动线索和图形线索。
我们能否感知世界的真、自然的美、人的善,我们是否能了解自己内心,不在于世界、自然、人、内心本身,在于我们能否知觉。如何才能唤醒我们的知觉...
身边的世界不断发生变化,他向你输送的信息也不断变化,当知觉的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你对他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知觉就是身体受到环境刺激,输入信息转换为身体的反应,即感觉,经过知觉组织过程,这就产生了自下而上的辨认与识别过程;而自上而下的辨认与识别过程是一个逆向的过程。
我赞同科学界的观点,但是对于一些现象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其实有的时候就在于你怎么看,相信的就是对的。当然,也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心灵感应的问题将不再是个谜。
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心灵行走,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都是无价之宝。你必须相信一些东西--直觉、勇气、命运、生命、缘分。这种相信从不会使我倒下,反而使我的生命变得与众不同。"
我们可以利用潜意识推动我们更大的成功。
去跟随你那股非做不可的热情,去跟随你内心的感应去做选择。不到最后一刻,天机是不会显露的。
当你相信内心的感应,并且听从内心作选择,听从内心指挥,你知道你会有什么样的状态吗?作者说,你会获得一种结果:好运不断提升。
你不可能拿着自己的使命,却走在别人的道路上,这是一条错误的路,所以会越走越用力、吃力。
心里装着位子、票子、房子,你的生命就会在物质世界里疲于奔命。当这些东西渐次踏来,你欲壑难平的追逐,甚至让你在精神世界里迷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到头来撒手人寰,只能带着愧疚和遗憾空空的庸碌而去。
我们可以在每天睡觉之前跟自己说“梦啊梦啊,请你告诉我一个预兆吧,请你给我一个指引吧….”反正你所求的你都可以去跟你的梦境去说,然后看一看是否有什么好玩的事情。
人有小聪明、天有大算盘。理性的人对人生的看法总是局限的,因为生活只允许我们每一次看见拼图的一小片,但我们却可以去换一种态度。与其满腹质疑的去揣测这片奇形怪状的小拼图意味着什么,还不如安之入命。因为所有的小碎片都属于某种更高境界的力量所操控的规划途径。
心宁静方能专注。精义入神,则灵魂之理亦见于心。“圣人惟于屈伸有感,能有屈伸,所以得天下之物,何用憧憧以思而求朋!”人惟有感应灵魂,才会获得灵魂,否则身体中只是有个“阳气”,还不足以称其为“魂”。“大抵咸卦六爻皆以有应不尽咸道,故君子欲得虚受人,能容以虚,受人之道也。”虚以受人,同理,虚以受魂。若执着于“灵魂”或“我”这类假名,终究是我执太重,则所执之魂便不是真正合理的“魂”,而只是被自己的偏执所缘系的虚妄。
心灵感应,其实是:远程的同理心,是你的情感被激活。你的内心,越是充满无条件的爱,你越是能与其他人产生共鸣(认同他人),你越是与他们在同一波长上,那么,你就会和他们在同一时间,有着同样的想法,这就是所谓的“心灵感应”。你并没有读取任何人的思想,你只不过跟他们在同一时间有着同样的想法,因为,你们在同一个频率上,所以,同理心(同情),心灵感应,感同身受,是你,通过与他人内在的“爱”相互和谐共振。并且你爱自己,而这,会使你越来越多地体验到“心灵感应”,你并没有读取对方的思想。我跟你说的,是它的运作机制,并不存你说的这种情况,在你的宇宙中,你是唯一的一个人,你明白吗?在你的宇宙中,没有其他人,没有谁的思想,可以让你读取,所谓的“其他人”,并不是你的宇宙,所以,在你的宇宙中,读取他人的思想,只不过是你读取了自己的思想,但是,你把他人当做一种“象征物”,并且与他们共振,从而将自己调整到某种振频,然后,你就可以与对方产生共鸣,你就可以把自己当做成对方,这种情况,就像是音叉(音叉效应),如果你把两个音叉调整到同一个频率,再敲击其中一个音叉,那么,另一个音叉将与之和谐地振动,但如果这两个音叉原先的频率不一致,那你敲一个,另一个则不会与之和谐地共振,除非你两个都敲打了,而这又会制造出不同的和炫音,如果你想与对方在同一波长上振动,那你必须尽各种可能地与Ta产生共鸣,并把自己当做是Ta,这样,当你调整到(制造出)同一频率,那么,同一时间,你和Ta就会有着相同的想法,而这,就是心灵感应,你并没有直接地读取Ta的思想,但你却知道Ta在想什么,因为,你跟Ta的想法一样,感受一样,视角一样,在那个当下,至少你是尽可能地接近“一样”,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见那些相爱中的人,他们不是经常“秒懂”彼此的想法吗?他们不是经常“异口同声”,把对方的话给说完吗?
心灵感应就是人类“意识”间的感应,就是“整体意识”中的感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有物质的运动才受时空的限制,这表明凡是没有意识的物质,是不具备这样的“超能力”,也无法进行在不同时空中的信息交流,这是宇宙给予我们唯一的独特天赋,善加利用造福与人类才是科学的最终解释
最大的神通,不是别的,而是放下一切执着,一切都无所谓,这就是“道通”。“神者智也,通者达也。智足以通达一切,不受境夺者,曰大神通。”“在物不染,处事不乱,斯大道妙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心为阴,相为阳。因为心已不再执着出神通、证涅磐、度众生、祛无明,又由于“相由心生”、“阴阳不二”、“阴阳互根”的规律,所以合道之后,就真的渐渐恢复成普通人了。这个阶段不再有五眼六神通,平凡得没有一丝奇特。不但进入不了入定态,接收不到外来的阴性信息,也感应不到自己任何的阴性信息,甚至连感应一下的欲望都没有。阴性的场能还是很强,表现为混混沌沌、阴阳不分的寒凉状态。
心态变得极为冷静、冷漠、冷淡,宠辱不惊、洒脱自在。不留恋过去,不幻想未来,沉静地活在当下,活在柴米油盐酱醋里,活在早起晚归的辛劳中。虽然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却不在乎得失、成败、荣辱。心虽在物中,却不被物牵绊束缚,于是知道,所谓的“为而不为”,原来只是如此罢了。
合道后,恢复到未修炼之前的普通人,好像自己从来都没有修炼过一样,所以叫“无修”。曾经拥有的功能神通都已消失,所以叫“无得”。任何境界也不再显现,所以叫“无证”。明白的道理越多,越不在乎开不开悟、有没有智慧,反而觉得有无智慧、开不开悟都不重要。于是能够踏踏实实、轻松安逸、无牵无挂、无忧无虑地活着,什么也不想,什么也想不出来,所以叫“无智”。无修无得无证无智的境界,也可叫“大象无形”,都是真心因为无所执着、无有索取而得到的真实果报。
内外互根,内外不二,内中有外,外中有内,内外是对立统一的。内变,外也变;外变,内也变。内即心,外即相。心与相是一不是二。内在的心可以改变外在的相,外在的相也可以改变内在的心。无论修心或是修相,无论修阴或是修阳,都能导致其对立面发生改变。所以否定一方而偏执于另一方是片面的。
真正的“回家稳坐”,就是踏踏实实、心无挂碍地在尘世中自在轻松地生活、工作、学习、修炼。看似未修,实则真修。
一般人认为,有了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就什么都能听到、看到、知道,反不知这是更大的障碍与迷思。比方你没有他心通,人家要害你,你不知情能活得自在,若事先知道了,你还能快乐吗?你没有天耳通,听不到人家骂你,耳不听心不烦。如果有天眼通,看到人间的苦难重重,还能快乐起来吗?耳不听眼不看心不知,没有神通的日子,你反而会过得更好。
心力潜力,人人都生来就有,可惜多数人不去释放它,不知运用它。如果人人都静定,潜能就会逐渐释放出来,如果用之与善,则造福自己和他人,用之于恶,就会变成害人不利己的可怕武器。
道家是中国自生的本土宗教,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也就是说,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道教认为:在万物中,除了人居住的世界外,还有神仙居住的所谓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道化为三种气,再化成三位至高无上的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道教信奉的神还有许许多多,拥有庞大的神团系统。如三官、四御、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真武大帝、东岳大帝、碧霞元君、斗姥元君、骊山老母、关圣帝君、城隍、土地、灶君、门神等等。
虽然懂得这些神通,但是他们还是需要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的去完成,他们只是简化了这个过程,消除了那些,最初的无序工作。,让自己的从一个无秩序的工作成长的状态,转化成为一个有秩序的成长,有步骤有阶段的成长的状态。
拥有「神通眼」的人,不仅有很强的感知能力,在记忆力方面也相当出色,可以过目不忘,就如同有超能力一般。有着「神通眼」的,人容易吸引到一些灵界的「东西」,所以才会拥有如此特别的能力。
真正的学佛人,修行到位的人,真正有了禅定之后,神通自然就会产生。现在的人特别懈惰,很难修出神通。如果想骗人就会瞎编,也能忽悠一些人。真正修出神通,是要下功夫的。现在的人真正很像样地上座一个小时都很费劲。那还能修出神通吗?还能达到禅定的状态吗?这是不可能的事。
神通是人类经验的累积,是智慧的呈现,是潜能不断开发的超绝运用。神通若建立在有形、有相上求,这个“有”,就是有限、有量、有尽;唯有空无的真理,才有无限的妙用。所以神通不必处处求,日常生活里处处都可以体验,就看自己有没有用心,有没有智慧罢了。具有神通并不一定拥有幸福,只有道德、慈悲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所有的对身体的刺激都会以换能的形式转换成身体的反应,即从一种能量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外界的物理刺激转换成一定形式的神经冲动,到达大脑的对应皮层区域,大脑区分出不同的感觉。
感应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力量,一直存在于宇宙之中。
请你保持有觉知的生活,去感应生命中的无形的预兆。
靠一个人的理智去做选择,所做出来的选择它是符合人意的;但如果是用你的感应去做选择的话,你做出来的选择是符合天意的!如果在你生命当中百分之百、所有事情事无钜细都是靠你的理智去做选择的话,即使你做对了选择,但它也只是符合人意而已。
有感应的人被称为天命所归之人,没有感应的人被称为时运不济之人,尽管非常努力,但是没有听从内心的选择,没有接收到宇宙给你的暗示,按照理智行事,非常努力但是也非常用力。当你在用力做某件事情而不得的时候,一定要停下来看看什么地方出错了。按照宇宙定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过上轻松,自在荣耀的生活。
一只自强不息的猴子,拜师学艺,取名孙悟空,学会72变,到东海龙王那取了金箍棒,到了天宫做官,嫌官小,大闹天宫,打赢了大大小小的兵将,最后还是被五行山压住,身上头上长满了草,四季交替,饥渴寒热,和在花果山当大王的日子相比,并没有过得更好。
道通是“万缘放下”时阳性功能的、实存在的表现,神通则是“万缘放下”时阴性功能的、虚存在的表现。神通是“神仙圣人”的层次,道通是“凡圣不二”的凡人的层次。由凡到圣,再由圣到凡;由实到虚,再由虚到实;由无到有,再由有到无的体证过程,再次验证了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否定之否定规律”)。
千万个说,不如一个行。一遇考验就退缩,言行不一,只能被耻笑为“夸夸其谈”。千万个修,亦不如一个行。到底修得如何?是骡子是马,还得拉出来溜溜!“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虽说与常人无二,但和从前相比还是有些不同之处。例如对世俗中的种种见闻觉知,不易迷惑,不易动摇。对无所谓的事,总是很快忘记。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有探索求知的欲望。但一经了解后,若判断为不值得进一步深入下去,就会很快失去兴趣。兴趣的浓淡是应实际需求而来。一切嗜好都没有了,怎么样都行。身体各方面都在好转,体力较从前更趋旺盛。
神通只是修行的副产品,过分地追求和过分地贬斥都不足取,要以平常心看待。
你拿这就使得有很多人,他们虽然领悟了神通,领悟了道法的玄妙,领悟了各种各样的技巧,但是他们始终不会去使用这些技巧,依然是按部就班的去做。,他们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只是利用这些信息优势来让自己更快的获得成功,而不是直接去收获这些东西。
具备五眼、六神通无可厚非,但如果没有见性,没有觉悟、智慧,就不可以修这些神通,也不可以具备这些。否则一定会耽着、玩弄神通,甚至用神通造业。
明心见性是根本,神通是枝末。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神通,只是我们和它太接近,反而感觉不出奇妙。比方说,肚子饿了,吃一碗饭就饱了,这不就是神通?天冷了,多加一件衣服就暖和了,这也是神通;精通各国语言的人,与人交谈没有障碍,就是天耳通;电视传讯,给我们看到世界,不也是“天眼通”;游走世界,只要搭乘飞机,数小时便能抵达,可说是“神足通”。其实,一切经验的累积及智慧的判断,都是相似的神通。
心里装着天地,你就会溶入洪宇之中,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争争斗斗、功名利禄、升降荣辱,一切的一切,都不会遮住你的慧眼。你就会悠然自得,在道法自然中宁静致远,在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中任逍遥,感受生命的美好。相反,心里装着仇恨的种子,它就会在你的生命中生根发芽开花,其结果,骂人先脏了自己的嘴,打人先疼了自己的手,仇恨者先被自己仇恨,最先伤害的是自己。
拥有「神通眼」说明你是一个直觉很准的人,感知能力特别强,很多时候凭着第六感就能得到很多的机会和好运。
学佛修行是很严厉,也是很危险的事情。最初刚到红尘,接触汉人,我都担心有人会修神通,但现在越来越放心了,不会存在这种情况,人都很懈惰,想修出神通难于上青天,这么多年也没有出现过意外的事情。而有些神神叨叨的人,要么是有附体,要么是神经有问题,那就要依赖医学了,我们也无能为力。所以我们学佛人不要求感应,要求感应就是着魔了,无求自有求,没有感应就是感应。阿弥陀佛!
先看这两个字:感,从咸从心,咸字的厂到了应字上;应的三个点,到了感字的心上。此有则彼有,谓之感应。
顺其自然者,不是听之任之、与世无争。如此为之者,又陷入“自然”之极端。顺其自然的“自然”,是自然与人为不二,争与不争不二。该积极主动时,就不能听之任之,而要主动造势。所以,修行的功用应该是积极处世,而不是消极处世。
人人生来就都已有潜能,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说什么谁比谁高,谁比谁低,说什么谁才有专利神通,这都是匪夷所思的。
那些不具有基本注意力素养(包括辨别真假、参与、合作、自我保护意识)的人容易陷入批评家指出的所有陷阱:浅薄,轻信,分神,异化上瘾。更准确的说即判断力缺失。管理注意力、判断信息、和陌生人社会协作,缺失这些能力的确会让你溺亡,但当你掌握了这些“神通”,你会成为真正的“超人”。
知觉的最后一个特点是整体性。很多时候,我们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就是建立在知觉的整体性基础上。格式塔心理学有一个很好的比喻:一支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整体,若拆开分成各种音符,就什么也不是了。音乐尚如此,我们却在生活中却常常仅凭一面去判断一个人。。。
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无论行善或是作恶,无论顺境或是逆境,都是成长的过程,都是必经之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没智慧和定力,不要奢望有神通!
人与天的关系里,有气的重要,有神的内涵,有灵魂的参入,但灵魂的意义,却全在于气与神。因此,理学思想将“灵魂”这一范畴升华为“神”。灵魂不可能因其在感应中被认知而具有实体属性。感应是关系范畴,不是实体范畴。关系不能导致实体。
这才是真正正法讲的“妙有真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