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闲的无事,看着天气不错,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早饭后萌生了一个念头,独自去南关的老街看看。
说走就走,拿了一个手提袋,保温杯泡了一大杯茶水。老伴还给手提袋里装了一些餐巾纸和十几棵新鲜的红枣。我就骑辆半新旧的自行车出发了。
近几个月,我短途出行时喜欢骑自行车,特别是在城里跑,骑自行车既经济又环保,不担心违章罚款,停放还方便。在骑车的过程中还捎带锻练了身体,一举多得。所以我建议大家不妨试试。
从世纪广场西侧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近年才建成的吕梁文工团公寓大楼。
这里我很熟悉,文工团的旧址,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是一处保存完整的老四合院。连着四合院的是离石看守所。
这处四合院,是座有历史的高门大宅。院子的正面有五孔砖结构的窑洞,窑洞前还建有很气派的木结构长廊雨搭,雨搭与窑洞浑为一体。几根圆木柱子支撑着足有三米宽的瓦檐,整体建筑中规中距,精巧气派,是典型的中国明清建筑风格。院子的东西两侧建有对称的两排瓦房,院子的南侧靠东是入院的大门,大门洞的右侧还有四间房子。根据整体建筑风格和规模看,过去一定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宅院。
为什么我对这处院落这么熟悉呢?因为这所院子靠大门的两间,在五十七年前,曾是我们住过的家。
我妹妹彩平就是在这间房里出生的。
记得挨我们的另两间是贾俊医生住着,贾住的房子一半被西侧的房子挡了一个窗户。
西侧房子住的是任尚益、胡秀英夫妇,他们的儿子就是任黎明。黎明当时只有四五岁。
正面窑洞中住的是李元海和马如俊两家。当时这处院子的产权属于离石城关医院。记得更真切的是,院子里有间井房,天热的时候我和弟弟,还有任㴝明、李二小几个孩子为了消暑纳凉,经常端着饭碗凑在一起,在井房里边吃饭边玩耍。
收起记忆,再往西走不远,就是过去离石县城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大楼底。
这幢建筑解放前是关帝庙,解放后改为烈士陵园。在烈士楼上,曾画有许多反映离石人民抗日故事的精美壁画。
我们从上学开始,每年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来烈士陵园参观祭拜,接受传统的红色教育。
现在这里好像很冷清,只有半壁院墙像近年涂刷过,烈士楼的楼顶上挂着两个红灯笼,再没有任何痕迹能看出这里还有人在管理
大楼底在离石人的心中有着抹不掉的历史记忆,这里过去曾有一堵东西走向的土城墙,墙只剩残垣断壁。看是一堵墙,看着更像一座土丘。土城墙里边,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北面还有一个古戏台。离石县过去举行重大活动,一般都会在这里进行。这个广场曾开过许多的群众大会,在特殊时期,这里经常会出现红旗招展、口号震天的景象。每有重大活动,挂在电杆上的高音喇叭的叫喊声,瞬间能响彻整个离石城,能使城里的每一角落都听的清清楚楚。
烈士楼对面不远处,是六十年代建的第一座水塔,这座水塔现在还在,只是在周边高楼的映衬下,不再显得那么高大了,但它是离石城从此有了自来水的一个历史标志,也算是一个有着纪念意义的建筑物。
我还从大楼底下的楼洞穿过去,步入既熟悉又陌生的一条很短的街巷,说它是街很短,说它是巷又很宽。过去我经常来这里玩耍。巷口是郭志明家,记得我还和儿时的玩伴任启华,小名叫三,曾在郭家的小院里为启华的哥哥任安生照看过安生和建明结婚用的新房。为了看门,还和三在收拾好的新房里住过几个晚上。
街口转弯处有间临街房子,曾是离石晋剧团名角二奴奴的旧居。这位艺人在晋陕蒙晋剧界影响很大,可能她一生未婚,我看到她时,她已经是位60多岁的老人了,只见她骨瘦如柴,腿脚也不是很好。听人们说,她一直抽大烟,晚年无人照顾,鼻子的皮肤烂的已经变色,生活十分凄惨。
在这条巷里还住着我的几个同学,现在只记得名字的只有冯金虎,成成和郭志明三位。
原路返回,文工团寓所对面是邮电局家属院。现在院内的窑洞和房子都还在,过去几十年了,现在也已房是人非,完全没有了过去的印象中的气息。
向南不远是原来粮油食品厂,现在也改建成了二幢高层住宅楼,其中一幢好像是有了纠纷,主体建筑上挂着许多白布条幅,写着讨要血汗钱等文字内容。
进入南关的第一个路口,西侧是当年的县营造厂。厂大门两边用砖砌的方门埻还在,厂区的院子和那栋窑洞式二层楼,已被各种杂物堆放的看不清楚原有的样子。
现在南关的老街,沿街两边的房子大都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房子都被房主随心所欲改造过,改造时显然缺少政府的统一规划,。街道路面上铺的青石还在,只是没有了过去那种让人走在青石路上,光滑通透的感觉了。坡也没有过去陡,人也没有过去多。整条街冷冷清清,显见有人走动。听不到商家的叫卖声,也看不到临街铺面应有的烟火气。
只有那座残存的破城门楼,仍然沧桑地屹立在老街中部的转弯处,向人们述说着这里的岁月风霜,城楼的每一块砖都已经伤痕累累,张着嘴像是对前来看他的人,无声地表达着百年的往事。
南关老街好像成了一个离石市区的商业死角,像现代城市喧嚣中的一块荒地。置身其中让人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惋惜!
现在许多地方都能无中生有,把原本没有的事,编岀许多故事来招商引财。我们却把曾有的东西主动放弃。让南关古街在历史上曾有的繁华,演绎成了一个成殇。
过去梦中的几度繁华,一切都随风而去。剩下的只是一片荒凉。整条街的故事现在已是人走茶凉。现实中看到的许多印记只能让人心酸,三级台下的一股清泉能润泽离石的万物生长,能溢出莲花池的湖泊荡漾。却泛不起泉后的那条老街他应有的万千景象。
南关老街——在失落中被秋风掠过,人们主动的离开此处的落寞,去繁华的地方寻找新他们想要的幸福。
南关老街呵!你再等等,也许能遇到一个机会让你再度繁华。再度成为十月南关古会永不落幕的一处巿井地!
离开南关古街后,我骑行在回家的路上,感慨地哼出
谁记南关街凄凉
旧砖破瓦守残阳
沉思过往烟火事
窄幅小巷味道香
人声鼎沸古会康
石道铺路不寻常
一个甲子如沉梦
难醒流水三级淌
二零二三年十月十五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