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留在家乡的记忆
陈九如先生在四处访亲问友之余,多次到月山寺、大王庙、南关村老院子、清化老街等地考察,还经常寻访陈家老宅、陈氏祠堂、苏寨村玉皇庙,考察老家谱、老物件、老碑记,探索祖辈活动的踪迹。收获确实不菲。
苏寨陈家现存两套家谱,一套原本,系民国初年由老辈人在“博爱县财务委员会制发”的稿纸上毛笔抄写,续谱到陈家十六世,现完好藏于同族一户人家;另一套是油印本,1990年由村里老辈文化人组织编撰,在原序后面写了新序,续谱到十九世,现散藏于多户人家。家谱记载,陈家历史上有功名的共5人,其中4人在陈维精一支。陈维精与次子陈位林同系国子监太学生,长子陈位乾是武生,过继给他的堂兄陈维奎;三子陈位贤是修职郎。陈位林的长子十五世陈谐声在晚清曾任地方水官和“社掌”,获清政府“赠六品衔”荣誉。陈家一直坚持耕读传家,十一世陈可大、十二世陈广学在乾隆年间曾经营过牛肉面和小车牛肉,赚钱供养子女们读书,经常跑西安、天水、兰州一线。
但是从十三世陈维精之后就不再经营牛肉面和小车牛肉生意,而是读书入仕,虽然官职不大。陈谐声的长子十六世陈全天曾任民国时期江西萍乡、河南周口税局局长,次子陈全伦是黄埔二十期毕业生,曾在台北海关任职;陈全天长子陈万选曾任民国武威县县长,次子陈万通1938年为躲避日寇求学到兰州,解放后任甘肃省卫生防疫站站长,直到1987年退休,八十年代曾主持制定了兰州牛肉面的食品卫生标准;陈万通4个儿子都在兰州生活过,长子陈世荣是音乐教授,次子陈世凯从事金融现居新疆乌市,三子陈世泰是中医教授居新疆石河子,四子即电子科学家陈九如,居住兰州;由此可见,陈家与兰州的历史渊源特别深长。这一点还可以从陈九如的堂兄、陈万选之子陈世贵晚年撰写的《月山老人自述·故乡情》文中得到证实:陈世贵出生于1926年,1940年只有14岁,为躲避日寇侵略战火,随母亲逃难到甘肃寻找在此为官的父亲,解放后在武威一带从教一辈子。他在晚年写下回忆录,不仅记载了当年苏寨村竹林环抱、溪水潺潺、鸟语花香的美景,而且叙述了一家人步行、坐马车两千多里到达兰州、武威的艰辛。好在凭着陈全天的帖子,西行途中无论西安,还是天水、兰州,都有陈家的朋友关照,辗转两个多月没有吃多大苦头。90年代陈世贵回乡探亲,把这份4万字的回忆录留给了堂弟陈世斌,陈九如先生才有缘细细品味这段往事。
陈家几代人都秉承中国农民所具备的勤劳、挚朴、诚实与善良。陈九如先生还记得父亲常讲十三世祖陈维精“居田识美、耕田为勤、思田养真、收田行善”的教诲,还有祖父陈全天留下的家训:“劳者如圣,施济为稳。富贵看空,勋名如土。清心薄利,物色招损。羡竹阴下,诗书盘桓”。陈家祖辈一直告诫子孙后代:财产和金钱随时会失去,只有知识和技艺是别人夺不去的。”正是由于祖辈们言传身教,陈家的后人虽然散落西北地区,但个个事业有成。
拉面千丝香,惟独马家爷。
马家大爷牛肉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