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
黑龙江之旅(三)

黑龙江之旅(三)

作者: 张守权 | 来源:发表于2017-08-10 23:08 被阅读312次

    黑龙江之旅(三)

    文/张守权

    二、横道的回眸

    3.沧桑百年机车库

            小吃部的老板说过,来横道河子如果不登佛手山那就等于白来。其实,登这座山并非我们计划内的活动,毕竟来之前已在网上了解到这座山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风景。然而,孔老师和华妃等女士想通过登山锻炼锻炼带来的三个小孩子,于是,我们打听了一条捷径,之后便走进小镇的一条狭窄胡同。雨后的胡同稍有些泥泞,虽无法与北京老胡同相提并论,但两侧却有百年老屋以及灰黑色的老石墙,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果,倒也别有一番风味。穿过胡同,我们来到一处稍高的空地,眼前豁然开朗,放眼望去,整个横道河子有如一块月牙状的宝石镶嵌在山谷中,不远处,机车库独具特色的屋顶隐约可见。

            在这片开阔地的周围,俄式老屋十分集中。在南侧,一幢长约三十余米的未曾维修的老屋格外引人注目,待到正面一看,果然大有来头,是建于1900——1935年间的中东铁路服务所。其西北则是铁路治安所,它们同属于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东铁路建筑群。铁路服务所对过的建筑已经过维修,现辟为黑龙江省漫画馆等艺术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十分客气的邀请我们进去参观。漫画馆刚刚成立不久,展室中的画作不是很多,与雷子的感觉大抵一样,只有关于日本投降的雕塑及鲁迅雕像给我们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九弟和老马分别于此留影。

    中东铁路服务所

            走下山坡,一行人先后踏上了宽阔的绥满公路(绥芬河至满洲里),因公路的路基较高,因此,走在上面一边可北望佛手山的漫山染璧,另一边可俯视横道河子的百年沧桑。我们一路说说笑笑,且行且拍,很快就到了佛手山的山道口。

            这时,我忽然发现原来一直苦寻的机车库恰恰就在登山路口的山脚下。在绥满公路的大转弯处向南俯视,红色的机车库主体建筑有如一把巨大的折扇平铺在山脚下。干脆先看机车库然后再登山吧。于是,我们三三两两走下绥满公路,绕过机车库南侧长长的栅栏来到其西侧的正门。正门右侧,“中东铁路博物馆”七个大字赫然在目,其下还有一串俄文。该说一说中东铁路了,所谓“中东铁路”乃“中国东方铁路”的简称,亦称“东清铁路”、“东省铁路”。1897年,沙俄根据上一年与清政府签署的《中俄密约》在东北修建此路。满洲国和苏联共同运营时期以长春为界北段改称北满铁路,南段改称南满铁路。二战后苏联控制该铁路,称为中国长春铁路,简称中长铁路。此铁路系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从而构成了东北铁路丁字形骨架,全长约2400公里。解放后该铁路移交中国,分为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三条铁路线。在近代中国,列强的铁路修建到哪里,其势力就深入到哪里。中东铁路是俄国侵略中国的一个历史见证。

            令我们倍感欣喜的是,机车库如今已经完全对游客开放,而且不收门票。走进正门,绕过横道机务段运转室旧址,机车库的全貌便呈现在我们眼前。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真的佩服黑格尔,能够说出如此精准的暗喻。机车库的建筑设计可谓别具匠心,它由是15个车库纵向并联在一起的扇形建筑,15条路轨有如扇骨般向转盘形成向心。整个建筑红砖黑瓦,一个个拱形的车门使建筑充满了男人十足的的野性与张力。如果把圣母进堂教堂比喻成温文尔雅的圣母的话,机车库就宛如一个血脉贲张的将军。机车库门前有一个大大的转盘(曾一度拆除,现已复建),转动后连接各停车位上的机车出入库。据了解,当年从牡丹江到哈尔滨的列车需要翻越张广才岭,在横道河子需要加挂补机助推,最多需加挂5、6辆助推机车。为了维修和存放这些机车,1903年也就是中东铁路全线贯通时,修建了这座机车库。这里一直是运输组织的重点,八十年代以前车库每天昼夜都有工人工作,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进入90年代,随着铁路装备的改善,当内燃机车驰骋在滨绥线上的时候,这个使用了近百年的远东机车库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于1990年停止使用,这个曾经热闹非凡的机车库渐渐被人淡忘,因长期无人经管,直到前几年还淹没在一片荒草丛中。

    转盘

            转盘下是个无水池子,感觉好像是一个喷泉池。转盘前面,十五条路轨有条不紊的通向15个车库。此时,早已有一些来自各地的游人围聚在中间一辆高大的蒸汽机车车头旁摄影留念,远望可见圆圆的车头上有“大干四化,立当先行”八个金字。凭我的直觉它一定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车头,彼时,我国刚刚粉碎“四人帮”,华国锋如愿成为毛主席的接班人,志得意满的他倡导我国要在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即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四个现代化,简称“四化”)。走到附近一看介绍,果然是1981年由大同机车厂生产的,1999年退役。

            北面一个库门也是打开的,还是进去看看吧。

            走进高大的车库门,发觉15个车库之间并未有兼并墙,而是彼此相通的一个大间。室内光线幽暗,只有最里侧两个不甚大的窗口向室内透入一些有限的光。靠东侧的几条路轨上依次停放着四列不同时期的蒸汽机车车头。其中有一列是唐山机车厂1970年生产的上游型机车,还有一辆是有大同机车厂于1987年生产的建设型机车。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位于车库最里侧的解放型886机车,从车旁的说明获悉,该车系1936年日本川崎重工制造,是日本侵华的一个见证及罪证。最初取名“米卡多”,1959年改称“解放1型”。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该车担当了牵引沈阳至长春区间毛主席专列的光荣任务。1950年11月该车在沈丹线为抗美援朝运输大量战备物资,2006年该车退役。哦!这个不起眼的解放886竟然身背如此多的荣耀和光环,无怪乎参观的游客都纷纷在车前留影。在刻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鎏金大字的车头前,我们纷纷留影,只想分享些许这辆已近耄耋之年的老车曾有的的无尚荣光和骄傲。

    解放型886机车

            车库西侧的入门处保留了一些老枕木,他们饱经人世风雨沧桑,历久弥坚,静静地躺在展区设置的玻璃板下,默默向人们诉说业已逝去的峥嵘岁月。玻璃板上,还有一些简单的一句话历史,向游客简介世界铁路发展的历史。

    老枕木的诉说

            车库外的西侧可是拍摄的最佳角度,这里可看到车库的全貌,放眼望去,15个车库门在视觉中由高到低,错落有致,自成景深。建筑整体呈一弯月牙的造型,正好形成“L”型构图。我们于此摄影。

            望着这座险些遗失在历史的夹缝中的中东铁路机车库展区,我想,虽然这个满面沧桑的建筑早已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但是如果有一天,这里的旅游资源一旦像周庄乌镇那样广为世人关注,那么,这个小小的机车库的放射形的路轨便会将横道河子的旅游文化乃至铁路文化这些厚重的文化资源辐射到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辐射到每个对文化情有独钟的人的心中。

            我们期待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黑龙江之旅(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mk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