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萌宠简友广场
打架的牛——《斗牛图》赏析

打架的牛——《斗牛图》赏析

作者: 风景宜人99 | 来源:发表于2023-05-21 15:28 被阅读0次

     

    声明:原创非首发,原文发于《学与玩》杂志

    亲爱的小读者,欣赏了上面的《五牛图》,你是不是喜欢上了这五匹生动有趣的牛儿呢?甚至想跟他们玩耍,体验一下“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诗意?不过现在你要注意了,下面出场的《斗牛图》里的牛,不但不能碰,最好离得远远的,因为他们在打架!

    你看,这是两条很健硕的公牛,一头牛低头用两角尖顶向对方的肚子,他的肌肉鼓胀着,甩开四蹄,疾奔而来,凶猛无比,如果让它给顶上,那还不给顶得四蹄朝天,人仰马翻!另一头牛显然实力稍弱些,它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不敢再迎战,目光惊恐,转头想要逃跑。

    这么生动的形象,这么激烈的场景,却是纯用水墨画成的。牛的全身染成墨色,用墨色的深淡变化,体现出牛身的结构和运动时肌肉的紧张。再用浓墨勾画出牛的角、蹄,点出眼睛、鬃毛。看似色彩单纯,但仍能感觉到墨生“五彩”,极其优雅。

    看到这里,你是否好奇《斗牛图》这样高明的画作,是谁画出来的?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他就是《五牛图》作者韩滉的学生唐朝画家戴嵩。传说戴嵩曾画饮水中的牛,连水中牛的倒影都唇鼻相连,可以看出来戴嵩在写生上下的功夫多么的精微。

    这幅画不但画得精彩,题诗也很有意义。那可是乾隆皇帝写的呢,而且是两首。

    我们先看第一首:“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前两句说这两头牛打架时的形态生动形象。后面的两句诗,还包含了一个故事。

    据说,出身书香门第的戴嵩非常聪慧,小时候画画就很有名,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向他求一幅画,他就将《斗牛图》送给了这位客人。客人看到画上的牛生动逼真,非常高兴,拿着画边走边欣赏,走到村头时碰到了一个放牛娃,正在挥着鞭子驱赶牛群。客人就和放牛娃开玩笑说:“你看,戴嵩画的牛比你放的牛彪悍强壮,还要更加好看。”没想到放牛娃看了这幅画之后,忍不住哈哈大笑说:“牛打架的时候全身力气都使在牛角上,尾巴是夹住的,可是这画上的牛尾巴却在左右摇摆,不符合实际啊。”

    送客的戴嵩听后脸红了,他想画画不光技法好,还得从实际出发。从此戴嵩观察的更仔细了,经常看牛的各种神态,向放牛娃了解牛的生活习性,后来他画得越来越好,和韩干画马一样出名,被人称为“韩马戴牛”。

    这样看来,乾隆的第一首诗歌已经将画作讲得很清楚了,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为什么又写了第二首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

    原来,乾隆也认为牧童是对的,戴嵩画牛的时候是经过牧童指点后画的。然而,公元1781年冬季的一天, 已经70高龄的乾隆皇帝来到北京顺义观看斗牛大赛时发现,这些黄牛在相斗的多数时候,尾巴是夹住的,但也有时候尾巴是翘起来的,而且得胜的时候尾巴翘得很高。

    回到宫里,乾隆就在戴嵩的《斗牛图》上又题了一首诗:“牧童游戏何处去?独放双牛斗角叉。画跋曾经关画录,录诚差跋更为差。”乾隆题了第二首诗,在自己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对戴嵩《斗牛图》重新进行了评价,怀疑“牧童和戴嵩”故事的真实性,牛在相斗的时候尾巴并非都夹起来。看来观察很重要,实践出真知啊。

    小档案

    名称:斗牛图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戴嵩

    材质:绢本画作,水墨画

    规格:纵横48.7厘米,31.2厘米

    藏馆: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家说

    我是戴嵩,唐代画家。最初学画时,我以韩滉为师。擅画田家、川原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人们赞我“青出于蓝“,愧不敢当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架的牛——《斗牛图》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na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