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桌子前打电脑,窗外又传来隔壁邻居妈妈大声斥责孩子的声音,接着又是孩子的哭闹声。“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就是不听话”;“不许哭,再哭妈妈就打你!”然后又是孩子哭哭啼啼的声音,“不要打我,不要打我”。这种状态就是家常便饭,天天都是如此,搅得我心烦意乱。我在思索:这种靠打靠骂出来的教育有用吗?究竟怎样才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和孩子相处?
对于父母:大多数的父母其实并不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
自从孩子出生,在生理上我们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父母的角色。父母天然地具有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与义务。就好似几乎所有的母亲在生理激素的刺激下(怀孕、生产、哺乳),天然地释放母性,对幼儿变得更加关注与爱护。在这一点上,父亲常常比不上母亲。(因为他们缺乏激素的引导。)然而,当激素退去,尤其是度过婴儿时期,大多数母亲的生理激素恢复到生育前水平,很多母亲就开始更多地把注意力从孩子收回到自身身上。这个时期的母亲和父亲,从个体的生理本质上,其实是差不多的。其实,我的意思是:婴儿长成幼儿,幼儿变成儿童,孩子的抚养与教育之旅程才刚刚开始;而父母(尤其是母亲)的个人状态和能力水平,大多与之前并无明显差别。这就意味着:虽然我们在自然生理上成为父母,但是大多数的“自然父母”其实并不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育儿知识和处理矛盾的技能,更甚至是挑战自我的能力:这里包括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过程规律、沟通说服对方的能力(孩子与成人的沟通方式可不一样)、教与学的能力,以及对更加繁杂的生活工作的妥善处理、自我情绪的心理调节能力等等。这些知识和能力都不是生了孩子就天然有的,需要做父母的去不断学习,去阅读书籍,去思考,去应用在实践中并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的那一套理论与方法。简而言之:教育孩子的过程,更多的是做父母的自我再教育过程。
对于孩子:循循善诱——正面引导而非强势管教。
好好讲道理,不能打孩子。讲道理不能解决的问题,打骂更不能解决。而孩子所谓的暂时“听话”,只是因为孩子怕挨打,而非真正明白道理,意识到了问题。更进一步,打骂孩子其实就是恃强凌弱,有时甚至是父母自己把别的怒气转嫁撒在孩子身上。而最合适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正面引导而非强势管教。因为谁都不愿意被迫地去做一件事情,严重的还会引起抵触心理,起到反作用。循循善诱这四个字用在教育孩子上面真是再经典不过。若你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就记住这四个字——循循善诱。
再回到家长:教育这件事,最后还是教育家长自己。
其实现在好多家长都知道不能打孩子了,但是真正当孩子惹恼你的时候,你是不是又怒气冲天地对他/她大吼大叫。你仔细想想:是孩子真的做了很严重的错事,还是你心情烦躁,他的表现不能令你满意?换一个角度,你对孩子的那些要求,你自己都能够做到吗?更进一步,如果孩子真的做错了,没有达到你的预期,父母应该首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在心平气和的时候,好好想想怎样做才能让孩子照你说的去做。教育,重要的是方式,是如何达成结果的方式。这样看来,其实你生气了对孩子大吼大叫其实一点用也没有。不仅改不了孩子的坏毛病,就像前面的那个邻居家的孩子,妈妈天天打骂,他依然天天犯错;而且,生气了对孩子吼叫,只能表现出父母的教育无能。所以,最后还是回归到家长本身:教育孩子,其实是教育父母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