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经》学习第296篇《颂 般》

《诗经》学习第296篇《颂 般》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3-05-28 23:56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296篇《颂 般》

原文阅读

        於皇时周,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

译文参考

        啊,辉煌的周朝,登上那巍峨的山顶,眼前是丘陵峰峦,沇水沋水郃水与黄河共流。普天之下,所有周的封国疆土,都服从周朝的命令。

字词注释

⑴皇:伟大。时:是,此。 

⑵陟(zhì):登高。

⑶嶞(tuò):低矮狭长的山。乔:高。岳:高大的山。

⑷允:通“沇”,沇水为古济水的上游。犹:通“沋”,沋水在雍州境内。翕:通“洽(hé)”;洽水又作郃水,流经陕西郃阳东注于黄河。河:黄河。 

⑸敷:遍。

⑹裒(póu):包聚。时:世。

对:封国,疆土。

⑺时:通“侍”,承受。

诗歌赏析

        近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般》是《大武》中的一个乐章的歌辞。高亨认为,《般》是《大武》四成的歌诗,指出从诗中所述,表明“周朝广大的疆土,有小山大山,有小河大河,普天之下包括当时的边疆,都遵奉周朝的命令,很明显是中国统一的景象,是征服南国后的景象”,既然“诗的内容和《大武》舞第四场所象征的故事如此相符合,那末《般》篇是《大武》舞第四场所唱,是《大武》诗的第四章,也是很明显的”(《周代大武乐考释》)。兹从高氏之说,确定《般》是《大武》四成的歌诗。

      《大武》四成的舞蹈是表现周公东征平乱至于江南的事迹的。武王崩后周公摄政期间,东南先后发生过好几次大规模的叛乱。据《史记》记载,先有管叔、蔡叔与武庚的作乱,后有淮夷之乱,却没有周公征讨江南叛乱的记载。不过《鲁颂·閟宫》中有“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之句。孟子认为这原是周公说的话、做的事(见《孟子·滕文公上、下》),这正与《吕氏春秋·古乐》中所述相合。看来周公征讨过江南叛乱当为事实。

        《般》诗就其内容而言,当为天子巡狩时祭祀山河之辞。而所谓巡狩,本来就包括镇压叛乱在内。诗中声称普天之下的疆土都归周室所有,无疑是针对叛乱不服者而发的。所以这首诗当为周公平乱结束时所作。因为诗题名为《般》,“般”为般乐,即盛大的快乐。平乱之后,天下太平,远方邦国悉来朝贺,自然要痛痛快快地大乐一番了。那么,该诗原来大概是周公经过数年平乱之后,在班师回朝的路途中祭祀山川的祷辞。后来又成为《大武》四成的歌诗,用以表现平乱成功。

        这首诗和《武》一样,是四言七句,语言虽然非常简练,但是用了“高”、“乔”、

“敷”、“裒”等表示空间之大的字眼,用了最能体现空间感的山峰河流来实化这种象征、隐喻周室伟大的空间之大,便具有一种雄浑的气魄,体现了圣王天下一统的恢宏之势。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大武》升级修订的时间节点

        《大武》乐章是周代地位最高的乐歌,是代表周德的“一代之乐”。关于《大武》乐章的创作时间问题,古代学者多认为其成于周公六年,武王始作、周公时完成的观点自宋以后也颇受认可。

        现代学者则提出了很多不同观点,如李山认为是周公五年所作。祝秀权认为《大武》经历了武王、成王、康王三个阶段,姚小鸥认为《大武》乐章初创于牧野之战之后不久,最终完成于成王时期。

        在可确定为《大武》乐章组成部分的五篇乐歌中,几乎每一篇都提到了天命。除前引《武》《赉》《桓》之外,《般》中有“时周之命”的表述,这属于《大武》初创时留下的痕迹,体现了灭商之后举行的受天命仪式的需求。同时,这些文本中还带有其他地点及时间的痕迹。这三首诗相关的时间都是班师之后,涉及的地点有周庙、班师途中,具体说明如下。

        首先,“赉”义为赏赐,结合相关记载,可知这是回到周地之后的乐歌。从《国语·周语下》来看,伐纣时所用乐歌皆有名称,这些名称和《诗经》大多数篇章以首二字(或首句提炼的词语)命名的方式不一样,而是和诗歌主旨关系密切,如“羽”意味着“藩屏民则”,“厉,所以厉六师”。《赉》也是这种命名方式,所以其诗题应是作诗者而非编者命名的。“赉”的篇题,对应着武王灭商之后赏赐群臣的史实。《毛诗注疏》引皇甫谧云:“武王伐纣之年,夏四月乙卯,祀于周庙。将帅之士皆封。”其中提到在丰地的周庙封赐将帅。这一说法应该来自《史记·周本纪》及伪《古文尚书·武成》等相关文献。 

        《史记·周本纪》对于回到周地之后赏赐大臣的相关情况记载得很详细:“乃罢兵西归。行狩,记政事,作《武成》。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所分封的有从神农到大禹的五代,有以姜太公为首的功臣。另外,还分赐了商之宝鼎、宗彝等器物。可知这首诗确实作于回到周地之后,那么时间上已经晚于《武》乐章,属于修订后的《大武》组成部分。

        其次,《桓》中“娄丰年”的表述也显示这首诗有修订痕迹。“娄”,《释文》、唐石经、《毛诗正义》等作“娄”;元本、元十卷本、明正统本、明嘉靖本等作“屡”。郑玄解释“娄”为“亟”,说:“诛无道,安天下,则亟有丰熟之年,和也。”如果按照郑玄的解释,则这首诗带有灭商后数年的痕迹。

        “娄”字在扬雄《太玄经》中有“获”之义:“次六,多田不娄,费我膎功。”注云:“田不获牲,故费功也。”那么此处也可以理解为获丰年。但是,即便当年获得了丰收,由于先秦时期陕西的主要食物是小麦、小米,而当时没有早熟品种,小麦在初夏成熟,小米一般大暑方种秋季成熟,等到粮食成熟,时间上已经是回到周地之后,所以《桓》这一文本也是带有修订痕迹的。

          最后,《般》的诗题和内容显示这一乐歌是离开朝歌之后所作。《般》记述了武王班师回丰地途中登高望远之事。原因有二。一是“般”有“回旋”之义,且“般”“班”二字古通,故《般》之诗题含义为班师。“般”“班”是通假字,《尔雅·释言》:“般,还也。”邵晋涵正义:“般、还、班,古字通用。”《说文》石部“硙”字段注云:“班与般古通。”“般”“班”相通的例证很多,如《汉书·赵充国传》直接用“般师”一词:“明主般师罢兵。”颜师古注引邓展曰:“般音班。班,还也。”

      《史记·周本纪》记载的武王班师过程中的一些事件、场景和《般》诗内容相合。《周本纪》有“登豳之阜,以望商邑。”所看到的即为武王和周公所说的:“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毋远天室。”此即《般》中:“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而“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即是《周本纪》提到所征九牧之君的对答。

        武王一直在考虑如何定天保,固天命。灭商之后,武王征召九牧之君是为了稳固统治,建立政治格局。而武王仍然忧虑统治并不稳固,其登高望远之时认为洛阳是有夏之故地,为天室,故营建宫殿以表重视,已初步定下营建洛邑以固天命的决策。而《般》诗首尾都在强调已经改朝换代,如今是周之天命,和《史记》这一段记载的情势都相吻合。

        若将《般》理解为巡守乐歌,一是武王巡守于文献无征,伐商之后的行狩为打猎;二是诗题没有着落,毛以音乐名称来解释,但是,《大武》乐章诸篇诗题的命名都与立意有关,不应此篇独为乐曲名。可见,《般》也是牧野受天命之后新创作的乐歌。

          在《大武》诗歌文本的证据之外,《吕氏春秋》和《竹书纪年》中有灭商回到丰地后武王命周公作《大武》的记载。《吕氏春秋》也说回到丰地之后武王命令周公作《大武》乐,但是两相比较,《吕氏春秋》的记载强调开始作《大武》乐,而不强调其完成,《竹书纪年》的记载似乎更明确显示当年即已完成。

          周代建立之后,有四个重大时间节点很有可能演奏《大武》乐。换句话说,如果采信《吕氏春秋》之灭商当年开始修订的说法,这四个时间节点是修订可能完成的时间。

        周代建立之后,面临的重大仪式有年末年初的一系列典礼,包括郊、社、大尝、大禘等。可以预想,年末岁初的这些重要仪式应该较之前的更为盛大,乐歌也是必不可少的。当时创作的祭祀祖先的乐歌应被沿用,周人后来祭先公先王也确实是用《大武》的,所以这是《大武》升级的一个可能的节点。《竹书纪年》的记载支持这个时间节点,但除此之外缺乏其他证据。

        《大武》的第二个修订的节点是武王陟后举行祭祀之时。认为《大武》为武王乐歌,奏《大武》为祭祀武王,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一种主流观点。《毛诗正义》孔疏即认为《大武》主要内容为武王伐纣,该乐歌为祭祀武王的乐歌。张载《正蒙》则明确提出《大武》是武王陟后祭祀武王之乐歌:“《大武》,武王没,嗣王象武王之功之舞,歌《武》以奏之。”《大武》之修订有可能因祭祀武王的需要而完成,但不同于孔疏对其创作时间的看法,参考张载的看法,认为当于武王陟后的第三年之前完成。

          东都建成是第三个时间点。李山老师即认为《大武》乐章在东都祭天仪式上使用过,从而将其创作时间提到周公五年之前。其最扎实的证据就是《何尊》提到过洛邑告成的仪式上祭祀了武王并告天。这一说法认为周公摄政五年的仪式更盛大,所以礼乐应该更完备。

        周公六年制礼作乐是第四个节点。古代学者多认为《大武》成于此时,如前所引《毛诗正义》孔疏。《礼记·乐记》中孔子对《大武》的阐释也支持其完成于成王时期。

        以上四个时间点,要辨析哪个时间点更有可能,就需要结合《大武》乐歌、《礼记·乐记》和其他相关材料。其中,《乐记》对《大武》的阐释以及后人对《乐记》此节的阐释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加全面地去理解。

参考资料

《诗经三百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6月

《〈大武〉乐章创作背景及发展演变新考》,张旭晖,中国诗歌研究(第二十二辑),赵敏俐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学习第296篇《颂 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qj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