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原生家庭》读后感

《原生家庭》读后感

作者: 夏说心语 | 来源:发表于2024-03-22 22:13 被阅读0次

今天抽时间看《原生家庭》这本书,参加了两场读书会,越发感觉这本书非读不可。今天读了三章感觉心情沉重,仿佛一块石头压在心里一样难受。坐在书店里,窗外淅淅沥沥的下着雨,犹如泪水一样沿着玻璃滚落下来。

这本书罗列了“有毒”的原生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即使在父母去世后,依然受到控制,内心充满内疚感、无力感,无法活出自己的生命力。一辈子都在与父母的对抗和妥协中拉扯。

第一章——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永远都是对的,不容置疑,这种家庭通过孝道控制子女的思想。在这种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父母怎么做都是对的,孩子通过合理化来美化父母的言行。孩子内心积压的愤怒无处安放,然后把这种愤怒转移到其他人身上,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麻烦和冲突。

心理防御——否认

“否认”是最简单也最有力的心理防御,它借助虚假的现实来极力缩小,甚至否定痛苦的生活经历所产生的影响。

否认是一个简单的无意识的过程,把特定的事件和情感从自己的意识中清楚,装作这一切从未发生过。

很多成年子女会否认父母对他们的伤害,这样就不用直接面对自己的心理创伤,而成长过程的心理创伤身体从未忘记,被掩盖在阴影下的愤怒的情绪会以另一种方式释放出来。

心理防御——合理化

合理化就是我们用“充分的理由”来对事情作出解释,以排除那些令人痛苦不安的可能性。比如:母亲对我不理不睬,是因为她自己的生活本就不幸。父亲打我,只是想给我一点教训而已。所有这些合理化的解释都有一个共同点,将不可接受的事情变为可接受的。

只有把有毒父母拉下神坛,让他们回归凡人的姿态,当你找到勇气实事求是的看待他们的时候,你才能与他们的关系中实现力量的平衡。

有些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承担起了父母的责任,剥夺了孩子童年的乐趣。回想我小时候很小就开始做家务,暑假一个人在西瓜地里看西瓜,很多童年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我却要在家看门。回想童年的时候,我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发言权和决定权,有很深的孤独感和无力感。

我对亲生父母把我送走这件事就有合理化,觉得是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等才有此下场。很多父母在养育子女时,会利用内疚来达到控制的目的,我感觉自己成长过程中也有内疚感,比如母亲觉得我不听她话,是因为我不是她亲生的,这让我很羞愧和内疚,其实亲子冲突在亲生的父母和子女间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成年后,别人如果对我有情绪,我就觉得是自己的错,像个犯错的孩子。其实别人的情绪跟我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人性是复杂的,当我觉得都是自己的错时,别人更会迁怒于我,刺激和反应是互动生成的。当迁怒于我的刺激来了,我不觉得是自己的错时,这个刺激就弱化了,所以刺激来了,我可以选择性反应,也就不会强化对方的刺激。关系都是在互动中生成的,我们至少有一半的决定权,甚至是全部的决定权!

很多家庭的序位是混乱的。夫妻关系不好的家庭,母亲会把对丈夫的期待投射到儿子身上,这个孩子其实就站到了父亲的位置,承担了本不该属于他的责任。

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儿子。成年后依然会受到母亲的变相控制,娶妻之后就会出现家庭三角关系,母亲会站到他与妻子之间,阻碍他与妻子建立亲密关系,这是中国很多婆媳关系不合的根本原因。

我好像站到了母亲的位置,和父亲一起指责母亲的不是,因为时常父亲会在我面前说母亲的不是。子女应该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只有家庭序位对了,才能做对事情。

相关文章

  • 《原生家庭》读书笔记摘记

    读后感: 1,内容梳理 what:什么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表现,心理问题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why:心理创伤是如...

  • 什么是有毒的父母?

    ———《原生家庭》读后感 用了四天的时间读完了由美国作家苏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著的《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读后感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这本书的读后感,我拆分为四部分总结。 一、本书讲了什么 《原生家庭》这本书,主要...

  • 原生家庭读后感

    对每人来说,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家庭中的经历对我们的一生具有极大的影响。这种经历的影响和作用并非仅限于我们的童年时期,...

  • 《原生家庭》读后感

    《原生家庭》是一本心理学书籍,是我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我一直以为是一本高深莫测的书籍,一直保持敬畏的心情不敢打开,但...

  • 《 原生家庭》读后感

    看了不少心理学的书才知道,很多所谓的心理问题大多都是由原生家庭所带来的。 其实,看这方面的书不是去把所有的问题推到...

  • 《原生家庭》读后感

    其实读这么本书,我是带着随便读一读的心态,我是不相信自己会通过一本书改变自己的,而我也认定自己可能大概一辈子都是这...

  • 《原生家庭》读后感

    爱不仅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行为方式。 很多来自有毒家庭的孩子长大以后都对爱的含义和感受感到困惑。他们的父母打着爱...

  • 《原生家庭》读后感

    讲这本书前我想先讲一个故事,我有一个好朋友,她在很多人眼里,是个有求必应的老好人,从小循规蹈矩,大学四年没谈过男朋...

  • 《原生家庭》读后感

    这次共读的书籍是: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已的性格缺陷。其实,在团队说要选择读哪一本书时,我也为这本书举了手,可能还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生家庭》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rc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