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你想过的生活

作者: 艺冯 | 来源:发表于2017-11-03 13:34 被阅读0次
过你想过的生活

——《选择理论》书评

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利用今天;我们不能样样胜利,但可以事事尽力;我们不能日日平安,但可以时时欢喜。——没想到,网络上的这段话竟然是我今天读《选择理论》这本书的最贴切的表达,为我更透彻地理解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选择理论》的作者威廉·格拉瑟是美国的心理学家,选择理论和现实疗法的创始人。他从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专攻精神医学,曾为退伍军人和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他于1965年推出的《现实治疗法》一书为该疗法奠定了基础。1967年,他在洛杉矶创立了现实治疗协会。1996年,他将自己在半个世纪的心里咨询经验基础上总结并建立的“控制理论”更名为“选择理论”。

本书系统而全面地展现了美国心理学家、现实疗法创始人威廉·格拉瑟对心理问题的创新解读。格拉瑟提出,我们应用已久的外部控制心理学,正是导致我们的人际交往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而很多心理和情绪困境,都是令人不满意的人际关系导致的。选择理论认为,他人对我们的影响只有信息,我们的情绪都是自己选择的,这一理论让我们得以转换视角,明确个人自由的边界,积极发展充分保障彼此选择自由的新型人际关系,很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选择理论的应用可以遍及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只要有人际关系存在,就有选择理论的用武之地。

估计很多人都看过《廊桥遗梦》这部电影:一位读过书又对生活不太满意的农场家庭主妇,独自在家时遇到一位来拍照的摄影师,短短几天时间,点燃了她梦想中浪漫的生活全部,于是坠入爱河。但摄影师拍完走了,家人回归,生活还得继续,女主最终还是选择放弃幸福。

女主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被摄影师俘虏了芳心并以身相许呢?作者格拉瑟在书中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优质世界。选择理论认为,每个人感知的许多现实与别人迥异,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独有另一个重要的世界,可称之为优质世界。这个小小的、个人的世界,在每个人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在记忆中组建,并在生活中不断积累丰富。优质世界由许多具体的画面组成,这些画面可以分成三类:1、我们最想与之共处的人;2、我们最想拥有或体验的事物;3、我们遵循的理念或信念系统。只要在感觉良好的时候,我们都在选择行动方式,以让真实世界中的某个人、某些事或某些信念接近优质世界中的人、事或信念。至此,我们就明白,摄影师和他所从事的事情恰好符合女主心中优质世界里的要求,所以,女主心动投降了。

这部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不止是演员演的好,所谓“爱与忠诚模式”,即出轨还是不出轨,是人类一直面临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此类故事一再上演——一段无趣的婚姻,突然遭遇“真爱”,考虑到各方面的问题,还是放弃了,只能留下遗憾。很多女人觉得自己就像电影里的女主角一样,过着不太幸福的生活,但却一直没有勇气改变。

电影《廊桥遗梦》呈现的是道德选择的问题,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可以选择往左走或者往右走。但每一个选择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出轨就要背负道德压力和新生活的磨合,不出轨就要继续忍耐无趣平淡。所以,那些女主们都望而却步,重新回归一潭死水的生活模式,原地踏步踏直到终老,留下的是唏嘘不已的人生遗憾和偶尔挂在脸上些许笑容的点滴回忆。

直到读《选择理论》这本书,我的思维才真正被打开。这本书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其实特别简单,那就是“改变那些你能改变的,接受那些你不能改变的”。

比如对《廊桥遗梦》所设置的问题,书的作者说,很多人都被编剧骗了,女主角并不是只有“爱与忠诚”的二元选择,当然这两个选择都糟糕透了。女主角既不能找回那个摄影师,——即便找到也并不能保证以后就可以和他过上甜蜜幸福的生活;但也无法再重复无聊的生活,她其实已经被架空了——经历了那次出轨之后,她再也回不到真正的“安静”了。

那怎么办?其实这倒不是坏事,作者说,这也许是很多人真正学会“选择”的开始——就是通过找到更好的办法实现自己的真正目标。女主角的真正目标是什么?其实并不是跟谁过,而是如何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虽然有点像口号一样,但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女主角不管把自己依托给现在的爱人,还是偶然遇到的摄影师身上,其实都是不可靠的。是她自己放弃了生活,跟随爱人来到异乡,做自己不喜欢的农场家庭主妇。没有任何目标,没有任何生活乐趣,没有任何除了家务之外的追求。。。。。。

所以真正要改变的并不是这段关系,而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让自己可以不依靠一段关系或者一个人也能活得很好。

当然,改变是很难的,所谓追求自己的独立、兴趣、人生规划可能会面临很多风险,所以很多人把自己的偷懒后的结果归结于命运。于是有遇人不淑、遭人设计、命中注定这些说法,甚至于因为这些不顺而导致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作者很刻薄地一针见血指出:这些所谓的悲观、病痛,其实是个体的选择——他们表演出这个状态,只为引起别人的同情,以忽视他们逃避责任的软弱。

由此出现的很多焦虑症、抑郁症,其实都是一种“个人表现”——在书里面,这被称为某种“整体选择”。当一个人选择某种想法时,随之而来的,他的心情、状态甚至身体,都在随之发生各种变化,这就是选择带动的整体行为。譬如现在的很多产后抑郁症,就是这种行为,拿抑郁去应对现实,用自己的抑郁行动来维护心中的优质世界,所以这种个人选择痛苦的行为,是行动、思维、感受、生理表现这几方面的整体行为配套来实施的,是自己选择的。

这就是可怕的心理学,原来我们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心理原因。而我们的行为又取决于我们的选择。换句话说,我们思维的差异,会让我们做出不同的选择,当时觉得这些选择没有什么大错,但它们却可以把我们引向不同的人生路程。每年的高考学子因为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专业,甚至各个想法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城市,结果就是以后的人生路程已经大相径庭,相差甚远了。

所以,知道了选择背后的逻辑,当我们在生活、工作中困惑而又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就不会跟着感觉走,而是用研究人思维和行为这个新的心理学——选择理论,帮我们分析每个选择背后的心理机制,指导我们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把人生握在自己手中,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美妙呢?

过你想过的生活

相关文章

  • 愿你过想过的生活

    见 《严感遇》作者:王士禛 原文:严感遇,乌程人,少豪宕,举止与俗异。尝蓄一白鹊,行止与俱;鹊死,哭之数日。老而贫...

  • 过你自己想过的生活

    文/冷漠 我之所以没烦恼,是因为我无忧无虑,无所畏惧,喜欢做的事情可以自己去做。 过你自己想过的生活,是很多人向往...

  • 过想过的生活

    刚大学毕业那会儿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去继续上研究生博士,总觉得是种缺憾。刚开始有一点点小小的失落,随着时间,年龄的增...

  • 你要过你想过的生活

    几年前我一个刚刚从大学进入社会的朋友跟我说他一定会在这个社会之中闯出一番属于他自己的天地,他是个倔脾气,说了就要拼...

  • 愿你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你不是鱼,怎知鱼儿活得安乐自在?你不是我,怎知我不知鱼儿活得安乐自在?——庄子《秋水》 儿时的一个小伙伴,大学毕业...

  • 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没有多么远大的志向~ 就想找个朝九晚五的工作,养只可爱卖萌的狗,有个自己可以随意释放的小窝。每天牵着狗,散散步,逛...

  • 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我原本想象的假期生活是这样的: 每天1小时工作,1小时兽医复习,半小时阿斯夫广告,1小时淘宝店铺打理。一共3.5小...

  • 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随着这个时代快速的变迁,年龄的增大,或者阅历的丰富等等,现在很多人都越来越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很长一段时间...

  • 《过你想过的生活》

    亲爱的家人, 早安!时间郎~ 6:00为您准时报时:今天是2018年5月7日,星期一,农历三月二十二。 【...

  • 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我已经忘记这些年谁陪我左右 每分每秒都是眼泪在去预兆 心里的记忆无法修复完美 你,现在过得好吗 也许现实都已告诉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你想过的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rt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