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面对“破罐子破摔”的孩子怎么办

面对“破罐子破摔”的孩子怎么办

作者: 感恩遇见0331 | 来源:发表于2024-02-02 23:00 被阅读0次

公元前400年,柏拉图就曾说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给年轻人从正确的事情中寻找乐趣。”而我们如今的教育似乎与乐趣渐行渐远,甚至背道而驰。有多少学生上课时不听课、趴着睡觉、看小说、鼓捣东西,我们用“躺平”和“摆烂”来形容他们,他们就是作家笔下的“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暴,响当当一粒铜豌豆”。面对现实,身为教师感觉无能为力。这是教学二十几年来,尤其是近两年来特别痛心的一桩心事。

当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我就这样了,你能把我怎样?”,确实难缠。很多教师对这样的学生简直失去了耐心,有时候甚至在心底里骂上一句“死猪不怕开水烫”,却依然没办法。

面对这样的“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我们不妨先来学习一下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1957)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导致认知失调。
随着理论的发展,当前的认知失调论认为,只要是人们的态度以及所经历的事和自己良好的自我形象有冲突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前些天班里有位学生在其他老师的课上扰乱课堂纪律,任课老师让班长把他带到我办公室来处置。关于此时处理的过程我用文章《我们需要对抗的是孩子的坏习惯,而不是孩子本身》来做过记录,感兴趣的伙伴可以点击这个链接查看:https://www.jianshu.com/p/33345b885f44

今天我想从孩子的心理活动状态来做一次分析。

当一个屡屡犯错的孩子,被老师告知:“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走在路上的时候,他会清楚地意识到即将到来的是一场暴风骤雨。那么,如何应对教师劈头盖脸的批评呢?要知道从小到大他可能面对过无数次这样的场面。“久经沙场”的他会表现出“我就这个样子了,你尽可能批评吧,我无所谓”的样子。

根据认知失调理论,一个学生有这样两种认知:“当学生不应该扰乱课堂纪律”、“我扰乱了课堂纪律”,这个人就会体验到认知失调。因为由“当学生不应该扰乱课堂纪律”可以推出“我不应该扰乱课堂纪律”的结论,而自己当前的行为恰恰与这一结论相反。如果这种现象出现了,那么学生在心理上就会产生痛苦的体验。因此,对于学生犯错误,好学生之所以心里痛苦,恰恰是因为心中存在“好学生不犯错”、“我犯了错误”两种失调的认知;“破罐子破摔”的学生之所以无所谓,是因为在其心目中存在的是“后进生常犯错”、“我犯了错误”两种并不失调的认知。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记住的是:批评一个学生的前提是他有自尊心,他有好人感。

只有一个有自尊心的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才能有所愧疚;只有一个对自己有良好期待的人,面对自己的错误才会感到认知失调;也只有认知失调,对错误有所愧疚的人,才能修正自己,不断进步。

一个本来就犯了错误的学生,面对教师的时候竟然拿出无所谓的态度,没有经验的教师看到此情此景,往往难以抑制心中的怒火,一通情绪高昂的训斥,一顿面红耳赤的说教,声音够大,情绪够烈,但有效果吗?有的可能仅仅是发泄自己的怒火而已,得到的往往是学生走后的挫败感。

有经验的教师会怎么做呢?他知道,学生之所以做出无所谓的表情,其实并非真的无所谓,生活中的每个人,即使那些人人皆知的所谓“差生”,他们也对自己有良好的期待。这种无所谓的表情,只不过是面对可能的批评所做出的自我保护姿态,用低自尊来平衡自己的错误,避免认知失调的痛苦,进而躲避自我成长的修炼。而人又只有在心灵痛苦的时候才会寻求改变,认知平衡不会产生变化的需要,那么,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找回他的自尊心,培养他的高自尊,然后再点出错误,拨正失调和促进改变。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交流往往是从赞美和认可开始的:

首先,聊聊家常,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我所面对的这名学生恰好是一位父母离异,双方又各自组建家庭,孩子只有名义上的爸爸妈妈,现实中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得不到充分的父爱和母爱。所以,我的这个话题的切入不巧正落在他最不想让人知道、最让他自卑的点上。他能接过我的问话,向我袒露自己年幼时期的经历,也是对我的一种信任,我们之间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其次,主谈学生优点,助其建立自尊心。

每个人都有优点,你让孩子说他自己的优点,他肯定不说。因为他在来的路上不是已经做过心理建设,要放低自己的自尊,任由老师处置。我没让他说自己的优点,得知他将来有想当兵的意愿,让他从对“好人”的理解来说一说好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从他自己列出来的10条中,我还是让他自己圈画出哪些品质是他具备的,哪些是他今后需要改进的,这样也就顺利地过渡到第三步。

最后,指出问题,亮出期待。

“问题”是他自己指出来的,这比老师直接指出他的问题更有意义。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看见,老师此时要及时亮出自己对他的期待,让他知道老师并没放弃他,希望可以看到他的进步。

一个自我期待良好、有自尊心的人,面对自己的错误必然心生痛苦,而这种痛苦才是改变的起始。

在面对“破罐子破摔”学生的时候,通过赞美培养自尊心,进而引发认知失调仅仅是工作的开始,我们在行为改变之外,还必须阻断他不通过行为努力就恢复平衡的道路。比如,认真调查取证,让其对错误无法抵赖;告诉他“谁都会犯错误,但不是谁总是犯错误”;提醒他所犯错误并不是小事,影响很大,等等。

参考文献:《学生管理心理学智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面对“破罐子破摔”的孩子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vt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