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孩子,要不要喂水?要不要补钙?
六个月的孩子,辅食吃什么好?能不能给TA吃呢?
一岁的孩子,还不会说话怎么办?不会走路怎么办?
三岁的孩子,该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不适应幼儿园怎么办?
上小学的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要不要补习?要不要上兴趣班?
青春期的孩子,早恋了怎么办?考不上高中怎么办?
。。。。。。。
从嗷嗷待哺的小婴儿到可以独挡一面的成年人,做父母的我们对孩子似乎有操不完的心。我们焦虑TA能不能健康成长,我们也迷茫自己什么时候该放手。成为父母何其简单?又何其复杂?
1.
当父母不需要考证,不需要经过任何试用期,也没什么门槛。供孩子吃饱穿暖的确没什么难,难的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并没那么简单,对孩子的要求也没那么简单。
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 我们自己没做好足够的准备,就成为了父母。很多人选择生孩子不是因为自己真心想要孩子,而是因为双方父母的压力,周围朋友的榜样。他们不清楚把一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因为没准备,所以就容易焦虑。
有时候我们容易因为不了解而高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能hold住孩子出生后的各种问题,却不知道一个孩子的出生往往还会带来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严重的甚至影响夫妻关系。
尤其是女性,孩子出生后是选择当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就是一个令无数妈妈头疼纠结的问题。当全职妈妈的,每天面对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一不小心就容易产后抑郁。选择职场妈妈的,背奶的辛苦,难以平衡的工作和家庭,时刻蹂躏我们千疮百孔的心。要是再碰上一个不给力的爸爸,分分钟当守寡单亲丧偶式妈妈。
2.
一胎照书养,二胎当猪养。可惜我一胎的时候就没有认真的储备过自己的育儿知识,虽然无论是孕期还是新生儿护理的书也买了很多,但并没有认真的研读过一遍。很多问题都是遇到了,临时抱佛脚在百度搜索答案,这在育儿初期还是解决了不少问题。直到我女儿的terribel two到来之后,我发现百度再也解救不了我了,于是在年初的时候,亲子教育成了我年度阅读主题之一。
有了知识储备后,我开始理解我女儿的一些行为,我知道那是她在认知这个世界的方法。我开始有耐心去等待她成长,开始细心引导她成长。我开始明白何时该立规则,何时该放宽要求。
但是,我并不能总是对她的无理取闹报以持久地耐心,尤其是在我非常疲惫的时候。这个时候,老徐同学就会挺身而出。不知道什么开始,我们俩之间渐渐形成一种默契:当一个人的耐心到了极限的时候,另一个人就会异常冷静的接过哭闹中的女儿。妈妈不能是全能型的妈妈,爸爸也不能只是摆设性的爸爸。唯有相互体谅,相互扶持,才能维持家庭和睦。
当妈妈的,有些时候就是责任感和使命感太强,总觉得孩子片刻也离不了妈妈。在孩子离开我们子宫的那天开始,我们也就在朝着分离的方向走去。因为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这个事实,所以即使在孩子长大成人,甚至同样生儿育女的时候,我们还无法对他们放手,因此造成的家庭矛盾不胜枚举。
当了妈妈,我们同样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尤其是有女儿的妈妈,千万不要给女儿留下结婚后只能照顾家庭的印象。周末时间,约三两好友,喝喝茶,吃吃饭,聊聊天。回到家的时候,你会发现家里一切和平,不会因为你半天或者一天的不在而引发什么世界大战。女人,要学会给自己减压。
3.
有些妈妈也储备了很多知识,可依然解决不了育儿道路上的很多问题。这就跟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无论是怎样的妈妈,我们都曾有过焦虑迷茫的时候,可能我们现在就在焦虑中,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焦虑孩子的学校还没有着落。
适当的焦虑可以推动我们解决问题的脚步,过分的焦虑只能于事无补,甚至让我们忽视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
焦虑迷茫已经是这个社会的常态,除了在育儿上,在职业上,在社会关系上,我们时刻充满了焦虑。所以,我们拼命鼓吹学习、努力、奋斗。可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努力学习奋斗只会增加我们的焦虑,而且努力学习奋斗是持久性的,只有坚持才能看见成果。
只有先弄清楚自己的状况,明确自己的目标,才能制定学习奋斗的计划,然后为之努力,最后才能见真章。
养一个孩子不容易,先想清楚自己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往这个方向努力靠拢就是了。
我们都不是圣人,所以也教不出完美的孩子。
我们自己就是普通人,所以也要允许我们的孩子也是普通人。
认清了这个现实,我们会不会好受一点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