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特别能了解孩子的心理,有福尔摩斯的分析能力,能快速捕捉到很多家长遗漏的孩子们的各种特点,从中看到诸多的闪光点。
在很多家庭教育方面,可以为很多家长提供些建设性的意见。
我多年在妈妈群里的分享,受到了很多家长的喜爱,很多溢美之词出现在社群里。
感谢之余,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我只不过恰巧在“觉察”和“感受”方面要强于其他家长而已。
当我写完这句话,突然,我的脑袋上好像有道强光闪过,那道光里有很多幅画面,画面里都是我的父亲。
我记得幼年时,父亲在家中养了只母猫,它产下了四只小猫,过了几天,小猫睁开了眼睛,老猫就外出捕捉了只老鼠放在猫窝旁边。
爸爸就把我拉到一旁,陪着我一起观察。
老猫在猫窝里自己舔着爪子,四只小猫在妈妈旁边互相拱着、嬉闹着。
那只灰色的老鼠似乎死了。
哇,猫咪吃老鼠哎,我从来没有看到过。
我兴致盎然的站在父亲旁看着,眼睛瞪得硕大,没啥动静。怎么还不吃呢? 怎么还不吃呢?我心里开始嘀咕着。
爸爸察觉到我的不专心,手掌轻轻拍了我一下,小声说:别动,仔细看哈!
我又打起精神,再瞪起眼观察,老猫的爪子舔完了,开始舔身上的毛,顺便把几个小猫轮流舔了一边。
“到底吃不吃啊,没劲,我要去玩积木!”我心里又开始嘀咕。
爸爸又察觉到了,手指向老鼠轻声说:“你看,那只老鼠的位置是不是移动过?”
被爸爸这么一说,我发现好像是有移动的迹象,我开始来劲了。
思想开始高度集中,一动不动的观察着。
突然,这只老鼠慢慢地往前挪了一下,哇,原来这只老鼠没有死,原来是装死哦。
老鼠似乎试探成功了,刚又往前,结果,老猫一把伸出爪子按住了它。
原来老猫一直暗中观察着,看似它在和孩子玩,可是眼角始终是关注这只老鼠。
可能妈妈的举动引起了小猫们的好奇,四只小猫开始纷纷向老鼠靠拢,鼻子嗅嗅,爪子轻轻拨弄。
老鼠又不动了。小猫们失去了兴趣,又开始互相嬉闹起来了。老鼠似乎觉得自己成功糊弄过这帮小屁孩了,又开始往前挪动了好几步,正准备开腿跑时,被一只大爪子,又狠狠地拍下拖了回来。
小猫们又开始好奇了。
就这样周而复始好几次,我从原来的兴奋紧张逐渐觉得索然无味了。
这时,爸爸一旁解释说:你知道猫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呢?
“我不知道呀,它到底吃不吃啦?”我开始有点赌气了。
爸爸说:“因为这只老猫是在锻炼小猫们的捕捉能力,先去训练它们的观察能力,它会一次次示范,然后它会最后示范如何吃老鼠,它就是在教它的孩子怎么去抓老鼠,怎么去吃老鼠。这些本领学会了,老猫就会把它们赶走了。”
我最终是没有等到老猫演示吃老鼠的情景,但是和爸爸的这段经历却历久弥新,爸爸的这段话我影响深刻,因为没多久,老猫就带着小猫们离家出去觅食,几次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这些小猫们了。
爸爸说,这些小猫们长大了,独立了。就要离开猫妈妈了!
童年时,爸爸一直这样陪着我去观察大自然里各种动物和生物的习性。
从孩子有了意识时起,父母就应该引导他观察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留心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
观察能力,发现那些一眼望去没有什么特色的事物的能力,是支撑思维翅膀飞翔的空气。
理性、思维、智慧的最初源泉就是藏在周围世界之中,隐藏在那些使人感兴趣、被人发现和认识的事物之中。
从有人类文明开始直到现在,周围世界,首先是自然界,一直是人极为丰富、取之不尽的思维源泉。
在孩子提问、思索的过程中,他的大脑进行着复杂的活动,思维细胞之间建立起极为精细的联系网络。
当孩子观察得越多,迷惑不解的事情也就越多,提出的问题越多,孩子的眼睛就越明亮,记忆就越敏捷,思考能力就会越强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