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18日,我从考场出来,老爸提议来场一家人的旅行,我们跨越山河,穿越南北,去了一座沙城——敦煌。旅游大巴一路奔驰,我有些晕车,再加上年纪尚小不记事,混混沌沌的结束了这场旅行,只记得有沙漠,有石窟,有壁画。那次之后,我与这样的旅行分道扬镳。
2010年,大学毕业,我揣着一笔毕业旅行基金,再次踏上敦煌的旅途, 这一次,我突然奇想,干脆在这里找份工作吧!这样就可以住下来,拿着工资逛着这座城,岂不是妙哉?
辗转几地,看着琳琅满目的店铺和街摊,不知自己能干什么,晃荡了几日,最终选择在一家管吃管住的中餐馆扎了根,事隔多年,我还记得那家店叫有家驴肉黄面,真的让我找到了家的感觉。
有家的老板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操着一口浓重的北方口音,他个头不高,但整个人看起来威武雄壮,虽然有点年纪了,可精气神十足。我喜欢和他聊天,他以前应该是个哲学家,哈哈,因为他的话总能让我联想到人生。
我和其他的员工住在一个三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公寓里,当然,住的是架子床,和大学宿舍的一样。我和大厨、拉面师、配菜师住一间,只可惜我已经不记得他们的全名了,只记得大厨姓古,拉面师叫大xing,具体是那个xing也不曾考究过,至于配菜师,他是个极其神秘且闷骚的人,我们几乎没有什么沟通,所以对他的印象惨淡到几乎为零。
我是跑堂的……说实话那会真觉得百无一用是书生,跑堂都跑得不够好,本以为自己可以当个收银员神马的,结果看到收银员大姐利落的手指和灵敏的反应速度,我服了。
馆子白天很忙,每天像个陀螺一样,进店的顾客络绎不绝,形形色色,可几乎每桌都会点驴肉黄面。我们店员10点吃早饭,我们2点才吃中午饭,9点吃下午饭,尽管这么忙,我还是胖了一圈。晚上下班的时候会去逛逛夜市,看看敦煌的夜景。
赶上阴雨天,店里客人比较稀少,老板就放我假,让我好好逛敦煌,我便兴高采烈的拿着相机,揣着工资出去游走。当然先去的是莫高石窟,我花了一天的时间流连此地,看不完的精美壁画和泥质彩塑。而后去了鸣沙山、月牙泉。《沙州图经》中说,“流动无定,俄然深谷为陵,高岩为谷,峰危似削,孤烟如画,夕疑无地。”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水面酷似一弯新月。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令人称奇。
当我逛完了敦煌所有的景点后,我突然对敦煌的美食来了兴趣。于是一得空就围在古大厨身边偷师学艺,只可惜天生愚钝,味觉太差,嗅觉不敏,学了将近一个月,在吃晚饭的时候小试拳脚,结果做出一盘黑暗料理,成了笑料,一直讲到我离开的那天。
不过,还是记得古大厨的手法, 驴肉卤制,切成大片,加热后铺一层香菜段,入口厚实,肉质紧促有质感,咸淡适宜。驴筋则极富嚼劲,又有秘制酱香入味,细细品味甚佳。
还有拉面师大xing,他一双手舞动着一块淡黄色的面团,时而伸拉成长条状,时而旋转成麻花状,像变戏法一样,将一个足有五六斤重的面团拉成一把细粉丝样的面条。他拉的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柔韧耐拉。下锅煮熟的黄面丝色黄晶亮。
黄面好吃,主要在于香菇汁做得好。当然这是古大厨的绝活了,香菇汁是用香菇末、驴肉丁、水豆腐等做成的臊子,带着汤汁,豆腐切成小块小块的,有点硬度,也有些嚼头。汤汁浇在黄面上,散发着一股醇香肉腻和香菇甜味,那味道现在想起来,我让我流口水。
在敦煌呆了三个月,那里的一山一水,一明一暗,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还有有家驴肉黄面馆的每个人,像家人一样对我,让我在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沙城里生活的乐不思蜀,也让我这一生拥有过最美好的时光,在工作后的这几年,加班的夜晚和应酬的归途,每次想起这段记忆,心底都有一股温泉,温暖着我。
我曾一度想,于生活、于爱情、与婚姻,我不想要多么轰轰烈烈,我更期望的是可以睡到大中午,有人把我叫醒,对我说:”我做了驴肉黄面,起来吃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