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咸的,打开才知道它是海洋;书是甜的,阅读才知道它是甘泉。阅读让我们变得充实且快乐,而阅读整本书不仅使我们愉悦,还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我们的语文综合能力,更将我们引入文学的殿堂。
9月30日上午8点我们王芳名师工作室一行人来到毓秀路小学参加全国教育名师蒋军晶群文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活动现场。
在毓秀路小学马文捷老师的带领下,为期两天阅读整本书的活动起航啦!首先马文捷老师先进行了《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的说课,她围绕“设计理念、教学目标”从课文内容的理解到感知阅读方法,马老师进行详细的解读。上课一开始,马老师先准备一张世界地图展示在黑板上,出示交流任务一:请借助目录和阅读笔记,梳理出“鹦鹉螺号”的旅行路线图,老师在黑板上准备好了世界地图,让小导游画出路线图,老师巡视时发现不同,鼓励学生置疑,马老师围绕小说三要素:人物、事件、情节,出示四个交流任务,从整本书的整体感知到抓住本书中重点描写的景色和惊心动魄的事件,最后重点分析书中的人物形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06446/1dc2e02c7f54e54e.jpg)
交流完人物特点,老师出示本书最后一段话,引导学生猜想,尼莫船长和“鹦鹉”回去那里?这样开放性的结局,让学生激发由一篇课文到多篇课文,再到凡纳尔的海洋三部曲。
第二节课是由王娟老师带来的《草房子》整本书阅读读写结合课,上课伊始王老师出示:“读书是一种遇见”!诗意的语言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整本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06446/f61bea53e7f2ad3e.jpg)
王老师分五个板块,分别是:直接抓住本书第一章节主要人物——秃鹤;抓住秃鹤的外貌描写;体会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品味曹文轩作品的特点;抓住读写生长点,阅读写作结合在一起!课堂中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秃鹤不让别人摸他的光头,老师顺势引出重点句子“”,并从重点句子中抓住关键词“抓起,转过”这两个动作、“咬牙切齿”神态描写!师生合作读,让学生感知秃鹤的心情,感受绝望、生气,这些句子当中有一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人物内心。后来又发生什么?老师引导,秃鹤采取报复全班同学的方式让全班笑的腿软致使在文艺汇演中失败,从此秃鹤也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孤单伴随着他。当学校需要人物来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时,秃鹤毛遂自荐,老师引导学生采用默读的方式读29页到30页内容,画出秃鹤竭尽全力排练和演出的句子。王娟老师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从两个描写方法: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体会秃鹤这个人物的特征。并且运用这两种方法写一写:今天上公开课的感受!
蒋军晶老师的评课用调查的形式开始,让我觉得脸红“海底两万里”我没有读过,连是名著也不知道。?“班级读书会”,“群文阅读”,我们的课堂和整本书的引导还有很大距离。蒋老师以自己到美国看到他们的课堂为例,在倡导整本书。又举例芬兰课堂是一节课在冲关,日本一学期推荐阅读达到200多本。整本书的阅读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蒋老师又从大数据观点说,从网上反馈买书量占比重最大的区域还是珠三角和长江三角地区。
蒋军晶老师作了“整本书阅读基本策略”的评课,蒋老师老师认为如果我们指导学生读整本书,心里挂念的是考试,可能要失望。我们按照阅读的本来的规律,带着学生一本一本读下去。……功利性阅读是很有害的。阅读对一个学生的影响,不在当下,而在未来。每本书的阅读价值都不一样,语言密码也不一样,所以走进去的路径也有不同。如何发现最契合这本书的阅读价值?没有捷径,只有我们老师自己先读,读多了,眼力就不同了。老师先走出一条路,再带领学生走,慢慢地,每个人都能走出自己的路!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应该是单篇加整本书。单篇用来培养深读和细读,整本书用来培养泛读和广度…
尤其是在追求整本书阅读的真实性,整本书阅读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呈现,我们的课堂应该给孩子留有读书时间,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提高课堂效率!应该做好学生基础教育时期,用阅读照亮孩子的人生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