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衡阳
尽管汉学家比尔•波特身上带有马可波罗、利玛窦的遗风,但我并不认为他是实质意义上的旅行家。在驴友、红酒和风尘仆仆的路途间,来不及剃去的络腮胡让这个外表看起来粗矿的大汉与文人形象相去甚远,不过他的文字有读破万卷、仗剑天涯的风骨和力量,他的“壮举”是前无古人的,我喜欢在他的书中阅读倒像一个夏天里下河的孩童,不管挖到的是泥鳅还是螃蟹,快乐总会充盈着整个暑假,在纷繁复杂的成人世界里找到属于孩子们的那份闲情雅致。
1991年的夏天,湖南衡阳,江南一个长眠着抗战英雄铁骨忠魂的江城,我那年正好3岁,已经听得懂梧桐树丫间婉转的蝉鸣,那是夏天最动听的音乐。我跟在村里孩子王屁股后开始“闯荡”这个逐渐从陌生到熟悉的世界,107国道从我老家笔直地穿境而过。在童年记忆里,国道上奔驰的汽车带着我对远方的梦想南来北往。我丝毫没想到那时会有一辆黄色出租车载着三个美国人从路边西瓜摊前呼啸而过。其中一个美国人叫比尔•波特,他写下了《江南之旅》,在渡船里,在车轮上,他越过了长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而我少小离家,如今也十年有余,他的文字为我打开了一扇窗,透过它,我看到了26年前那个我并不了解的衡阳。26年后,我通过这本书与这位美国作家有了意念上的交流。
比尔从香港出发,沿着珠江一路溯流而上,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与西方人潜意识里的旧中国完全不一样的新社会。过了羊城广州,比尔的下一站正是我的故乡衡阳,我相信他们三人在衡阳度过的那三天两晚会是他们人生里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在船山书院、在老汽车站,还是在南岳衡山,透过比尔的文字,我看不到游记里惯常的浮生幻象,作为精通中文的人类学博士,他所呈现的90年代初的衡阳于我有一种天然的疏离感。这是我的故乡衡阳吗?那时的时光或许可以再慢一些,好让比尔一行多看看衡阳的风土人情,他笔下的衡阳或许更加风韵动人,佛教圣地的南岳衡山那才是修行者实至名归的净土。
比尔大师你来衡阳的时候正值夏末,蒸水河上的船棹划开了晨曦的朝阳,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我要是你,我会暂时悠闲地做一回蒸水河边的钓夫。“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你见识过岳阳楼外洞庭湖的波澜壮阔,但你也别小瞧了蒸水的暴脾气。历史上作为湘江最大支流的蒸水给沿岸百姓带来洪害。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代勤劳善良的湖湘人民共同努力下,对蒸水进行重点治理,将“乙”字型的蒸水河裁直河弯,开挖新河道,修筑防洪堤,根本上消除了洪灾隐患。土鲫鱼是蒸水里最常见的河鲜,在回水湾里鱼贯而入,曾记得小时候我在蒸水河里钓鱼,那时我不会理解“钓胜于鱼”的乐趣。比尔大师,那年的你想钓的如果是鱼,而不是时光,蒸水河绝对是垂钓者的天堂。蒸水河里满满流淌着我对童年的记忆,自那以后,我再难找到一条让我在垂钓这件事情上有收获感的河涌了。很遗憾,在《江南之旅》里,我没有找到你对蒸水的文字,你错过了一条重要的河流,想了解衡阳人民的性格,蒸水会给你答案。
来衡阳,不得不去衡山。希腊神话里有为人类盗取火种的英雄普罗米修斯,而中国神话里的火神是祝融。在南岳衡山祝融峰顶至今仍供奉着一尊祝融火神的塑像。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你风尘仆仆地越过了蒸水桥,直奔南岳衡山。我的老家就在衡山脚下,那是佛教信徒的圣山,虽然我不是佛教徒,但小时候每年父母都会携家带口去南岳上香,整个家族出动,浩浩荡荡地坐着手扶拖拉机就向着南岳衡山开进,成捆成捆的高香被点燃,期间还有不少用黄纸包裹着的柏树木块被投掷进香炉,顿时炉内火光冲天,我还小,害怕靠近香炉被灼伤,这是那时我所见过的烧得最旺的火苗,而大人们似乎对烧香乐此不疲,香火烧得越旺,他们就感觉越满足。1991年的南岳衡山,人们还不习惯于周末郊游,烧香对平民老百姓来说既是一种闲暇的消遣,也是为了祈求平安幸福,找到精神上的慰藉。比尔将上南岳衡山称为“朝圣”,尽管他不是佛教徒,但徒步行进至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山顶,靠的不仅仅是体力,更多的还是比尔始终反复提到的“禅”的力量,只要达到了内心的平和,肉体上的苦累只是到达彼岸的一种途径而已。十五年后的2006年,我终于有了一次与比尔同样的经历,徒步到达祝融峰顶。这次旅行让我难以忘怀,以至于它成了我自己忆海拾贝时总能被反复回味,这是一次真正的旅行,没有同行,没有日程,只为了独自释放高考过后的压力。比尔在时,他介绍的是一个我没有亲自体验的衡阳,而我在时,那人那山那水已不似往日。比尔意念里的衡阳总会是美好的,但直白的现实就生动地摆在那里,宰客的出租车司机、伸进口袋的扒手老妇、佛门净地的遍地垃圾还有强迫施舍的无腿乞丐。这些文段并没有搅兴,反倒是这份真实让比尔的游记更耐人寻味,原来老外也遇到过啊!
酒,不得不提到比尔的酒。从“雁峰啤酒”让其宿醉,到后来每到一处古人的墓地诵读一首古诗,再洒下三杯威士忌以示敬意,酒的出现让比尔的游记增色不少,我很难想象一位像比尔一样的行者要是没了酒作伴,除了舟车劳顿,哪来一个老外对中国江南全方位的认知。不可否认的是,比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求索让我赧颜。路在脚下,如此多古代的名人墨客你只在诗词歌赋里感知,想了解他们,行走就是一种途径。看看他们到过的地方,横空出世、寒窗苦读、及第登科、平步青云、谪居流放、遁世隐居乃至客死他乡。
从比尔笔下的衡阳说开去,我觉得我不能仅仅地停留在看景点游记的初级阶段,比尔用了近五十万字书写了一幅关于文人墨客的磅礴画卷,他的视角,他的笔触,已经远远超出了国人对一个老外看中国的预期。我对比尔关于衡阳的描写是认可的,那个我已经十余年慢慢生疏的城市正一步步走向繁荣,而繁荣是商业化的繁荣,而这种繁荣似乎与我无关,每次归家前积蓄的故土情节总会被现实冲淡,我想写下关于故乡的文字,却总摆脱不了千篇一律的窠臼。比尔在关于衡阳的文字里,提到了一位警察,这位热心的警察帮了比尔一个大忙,让比尔感激不已,重新将衡阳纳入了“值得参观城市”的名单之列。比尔在游记里有几处关于警察的描写,唯独在衡阳这次对警察的评价是积极正面的,这是个亮点,出于敬仰,我也会对家乡的警察抱有十分的敬意。时光总会匆匆向前,我的职业似乎与旅行无关,从比尔的书里我不可能看出关于职业生涯的一点感悟,但是像比尔那样的行走天涯的梦想总该有的吧,万一实现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