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兰:
梁老师好!我有个提问:父亲那代人,称“是非分明”是美德。可我为什么越来越怀疑这种观念?
非暴力沟通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23页有这么一句话: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
就这段话的时候我脑子里面就想到父亲。父亲从小就给我灌输“是非分明是一种美德”。
可现在每每看到他在家族群里面分享的时候,那种深恶痛绝某种恶习的时候,我会觉得很害怕。
所以我现在非常怀疑真的是一种美德吗,是非分明?
子和:
你可以先庆祝一下,自己对“是非分明”,有了新的思考、发现和了解。
能明辨是非、善恶是很重要的能力。同时不执着、不站队、不认同。执其两端,而用中。
认同一端,且习惯性反应,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看的全面,且置身事外,保持不摄入,是需要修炼的,是一种智慧,是一种难得糊涂。
“是非分明”。人们常常把注意力放在“是非”上面,并执其一端,标榜自己是站在道德的一面,善的一面,重点在证明自己是好的,有资格的。以此来确保自己的归属和安全,并不惜一切代价捍卫之。我们学习,我们心灵成长的方向和重点放在“分明”——有清晰、敏锐的觉知,同时有平等心、感恩、庆祝。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中正才能平和。执行两端,而用其中。
赵蕤之论人也: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拥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学兰:
好开心啊!我的提问让我有这么多收获
我很感动,说真的,看到老师的解答,我突然就想哭了,觉得肩上一阵轻松,我需要让自己的心有个去处,更平和宁静的去处。而老师说的保持觉知,看得全面,又能置身事外,就是我想要的去处。
真的值得庆祝!
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是一种自我保护;有超越是非、置身事外的能力,是一种超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