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主要三部分内容,伦理学、认识论、存在论。
伦理学主要探讨道德的起源和发展。
认识论主要试图回答人应该如何认识世界,如何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存在论主要试图回答人要如何存在于世界。
李泽厚认为,道德是在一定的具体环境下,为了维持社会稳定而产生的,也就是初级的社会性道德。后期被固化、圣神化、宗教化,形成了高级的宗教性道德,从而对整个社会教化。
认识论方面,李厚泽认为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绝对理性,中国哲学更加倾向于实用理性,即从解决问题、从实用性出发,不纵容实用性,也不推崇过分纯粹的抽象,保持乐观清醒的思维。简单说,就是不僵化,追求实事求是,从问题出发,从具体出发,从实际出发。
存在论方面,我们试图回答怎么样一个人才能活得好。西方哲学史有两个基本答案,一是真理主义。即以追求知识、认识世界的本质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代表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二是宗教主义,就是以宗教信仰为人生的终极归宿,如基督徒认为人活着的意义就是理解上帝的恩典,践行上帝的意志。而李厚泽提出了情本体的概念,认为人活着应该把情感的满足放在人生第一位。他认为无论是真理主义还是宗教主义,都否定了人本身。人的存在应以满足人伦情感,如亲情、爱情、友情等为目的。
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美的,如何理解人的存在,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从李厚泽的观点来看,伦理学、认识论我完全认同,但是存在论方面我有些疑惑。
伦理学方面,道德的起源和作用,从本质上看拖离不开对人的行为的有目的的约束,具体什么目的,当然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来决定,比如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和传统观念。道德产生后,为了强化和固化约束作用,在法律诞生前,必须进行神圣化、权威化,才能产生普遍的约束作用。
认识论方面,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一定伴随着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很难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完全一致的问题,所以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也会不同,也就很难去抽象出一个普适的真理。实用理性,就是基于具体的环境,聚焦真实的问题,保持理性地解决问题,而不执迷寻找一个纯粹的本质,不追求过分的抽象化的问题背后所谓的本质。
存在论方面,李厚泽否定了西方真理主义和宗教主义,推崇情本体,认为情感的满足是人的终极目的。我倒觉得,似乎有一点点唯心的意思。他的认识论里提出的实用理性,其实已经说了认识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但是在这里提到存在时却决然不提问题矛盾,仅追求情感满足,我很难苟同。人的存在,本来就与人的认识相互联系,你如何理解世界,你也就如何存在于世界。真正的存在,可能是在真理和感情中的某一种平衡吧,这种平衡一定统一于人类族群的整体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