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

作者: 小小佘 | 来源:发表于2020-10-22 21:29 被阅读0次

    今天中午参加了一个佘氏家门学子的升学宴会,他是团山镇三河村人,今年考上了清华大学。据说其高考成绩进入了邵阳市前十名。确实了得,可喜可贺。

    邵陵佘氏联谊会会长买总先生讲了会,说清华大学是我国理科顶尖大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出了两位国家主席,数位总理副总理,上百位院士专家,希望家门学子在大学勤奋学习,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为家乡争光,佘氏争光,并引经据典,说小民小族也有大作为。他说自己人生七十多年,经常碰到把“佘”念成“余”的尴尬场景,很是气愤,但无可奈何,学子将来成为名人就有望改变这种难堪局面。倘若家们学子将来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这“佘”姓不也是世界闻名了吗?断然不会念成“余”了。

    家们学子也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验。但现场太吵闹,十七岁的少年或许怯场,声音小得如蚊子嗡嗡,一句话也未听清,也不好凑到他耳朵边,干着急。不过,这经验或许也是“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便底气不足。就像若问新婚的新郎官,这么好的女孩是如何追到手的呢?他或许也是抓耳挠腮一阵,然后说没啥诀窍呢!(当然也有不愿分享的意思,万一哪天这人打自己老婆的主意怎么办?)许多过来人都说没啥技巧,无非是死缠烂打呗!或曰: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其实也笼统,泛泛而谈,并不具体。当然,即便分享了,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借鉴借鉴并无不妥,但有多少作用也要打个问号。像我们从小到大都在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又是分析又是背,甚至背得滚瓜烂熟,考得绞尽脑汁,但又学到了多少呢?皮毛都未曾学到吧?有人说先生的小说、散文、杂文是白话文以来写得最好的,至今无人出其右,其文字简洁,每个字,每一句话都有作用,顶天立地。如核能,体积小能量大。又如石头缝里长出的青草,倔强,不屈不挠,硬骨头嘛。就像他的头发和胡子一样,根根硬朗,如钢针一样竖着,剑一样闪着寒光,结结实实烙印出自己的风格,有几人学得到呢?现在许多文章软绵绵的,官腔十足,无病呻吟,空洞无物,哪有先生的影子?

    在现场有许多小孩子同他合影,他有求必应,妥妥的大哥哥。当时也想去合个影,沾沾喜气吗,但想自己白发苍苍了便作罢。

    在桌子上,大家讨论了这家门学子考上清华大学的成因。有人说读书还是要聪明,没有一点天赋异禀不行的,有些人吊儿郎当也能考上好大学,就是聪明过人嘛。若“死读死读”绝对考不上清华。这话看似不错,我以为只说对了一半。聪明要,后天努力更要。从小到大若只知道玩,读书完全不用心,断无可能读好书的,即便是一目十行的天才也枉然。否则那句“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从何说起?“龟兔赛跑”又有何意义?从古至今,聪明人多如过江之鲫,又有几人成名成家呢?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仲永不聪明吗?是神童肯定聪明。后来怎么样呢?“泯然众人矣!”中国科技大学自改革开放之际办少年班,几十年应该有上千人吧?(大多数也是真正的天才吧?)真正把书读好,把学问做好的有几人呢?还不是如大多数人一样普普通通,最终湮没在茫茫人海了?读书其实是一生的事情。即便资质平平,若一生都在努力,都在严格要求自己,生命不息,读书不止,总会有所收获。鲁迅先生自己也说,(大意)哪有什么天才!无非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上而已。百分之一的天赋,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玻璃大王曹德旺把曾国藩的一副对联放在办公室挂了五十年。“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有人说挽狂澜于既倒的晚清重臣曾国藩就是资质平平。且有一八卦读书故事作证。说某年冬天,曾国藩深夜还在苦读书。刚好一梁上君子来了,听他反复在读一篇文章而不能背,急得这梁上君子要跳楼了!是呀,冬天很冷,曾国藩死读死读不去休息,他哪有机会下手呢?一个读书人这么蠢还读什么书呢?于是便大声地一字不漏地把这篇文章背了出来,羞得曾国藩无地自容(若按这场面,是否可以断定梁上君子比曾某人聪明呢?不见得。不计一时一事之得失才是真聪明,否则就是小聪明。小聪明人人有,真聪明不说人人无,至少是凤毛麟角)。曾国藩当然不蠢,否则当时四万万同胞,何以独有他功成名就,流芳千古?而是聪明人又苦读书,成为励志典范。

    家门学子肯定是聪明人,祝他鹏程万里,前程锦绣。但考上大学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大学更加努力,更加勤学好问才能问鼎科学高峰,才能真正实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图大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榜题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np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