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海报和预告片,第一反应就是:哪吒太丑了。觉得丑就对了,因为本片讲的就是打破偏见。正如很多人一看这是国漫,就不看了;或者去看了,看了觉得还不错也要自动先扣20分。
电影之中,骂哪吒,只要你说哪吒是妖怪,就会有人跟着说;电影之外,骂国产片、国漫也是,只要你骂它,就会有人给你点赞。其实哪吒不是妖怪,他也想降妖除魔洗清骂名;国漫也不都是烂片,也有人想拍一部佳作证明自己。比如这部《哪吒》。山河社稷图一幕真是天马行空,震撼无比,将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物品具象化,也将中国神话的无穷想象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不再只是故事,而是能看到,能听到,能享受一场视觉盛宴。今年有《哪吒》,明年有《姜子牙》,封神电影宇宙即将开启。是时候以电影的形式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了。
已然觉得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国漫新希望,终于不再是假大空的中国风堆砌,而开始借神话寓言塑造真正的“小人物”。背负原罪的出身,命中注定的死期,对存在的笃定和身份的动摇,一个人,没有同类。完整的世界观构建,父子母子师徒兄弟友敌,每一段关系都处理的有血有肉全无敷衍。美术剪辑配乐动作设计,处处都是亮点,就连喜剧部分也绝非装疯卖傻而存在无数细节作为支撑。海边夕阳踢毽和社稷图虚幻仙境两部分堪称绝美段落,飞驰想象力和一流制作实力的结合,值得一刷再刷。
“不成,功变成仁”、《神仙的自我修养》、“申公公”、内服外敷效果都一样的解药…前面快笑死;指点江山笔、英气的敖丙、猪鼻子倒带器…中间各种神来之笔;“人心的偏见是座大山,你是谁只有你自己才说了算”、父母面前的生离死别…结尾又被感动得一把老泪。老妈的性格更立体,老爸李靖对哪吒说你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时,生怕他说出个“蛋”,这是这部毫不正经却又硬气热血至死的片子能干出来的事。集丧逼和燃于一身,在哪吒面前,没人帅的起来!
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们知道了“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难以推翻。里面的每个人都深受成见之苦,别说哪吒了,就算是反派申公豹,他之所以要反,是因为他能力再高也得不到师父元始天尊的重用,“只因为我是一只豹子”。
还有龙王,他要反也是因为即便帮助天帝夺得这天下,结果到底还是海底妖兽,于是天帝对他有成见,妖兽就是妖兽,上不了天庭,被安排镇守龙宫。说是镇守,其实就是永久的囚禁。龙宫,也是死牢。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神仙都难搬动。回想我在看《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前,先看了这部动画的哪吒形象,当时也一时不能接受,因为和我们印象中的哪吒,和传统意义上高大上的神仙形象差别太大了。后来我知道了,这,其实也是一种成见(如果有人和我一样有这样的成见,且还因此错过了这部动画,没能领略创作者的用意,更没能因此摒除成见……真的就太可惜了。幸好我没有。)而魔童哪吒的可贵之处正是打破了这种成见。
如果一部动画片只是正邪大战,打打杀杀,特效做得再好,我可能看的时候觉得炫目,之后并不会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但显然,魔童哪吒会在你心里留下一个印记,就像他在敖丙心中留下的一样。凭什么敖丙的出身就注定要成为一枚复仇的棋子?凭什么他的龙角就一定会因世俗的成见而被群嘲为妖精?他就必须要做一个妖精?哪吒说:“我命由己不由天!”当所谓的命运降临,有人屈服于成见,有人偏不,而努力抗争的人就是英雄。
因为说到底,我们都应该透过“妖精”“反派”“镇关总兵”“龙王三太子”“魔丸”“灵珠”“小鲜肉”“流量”……这些标签化的成见,去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看到人,才对。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什么神和鬼,而是一个有趣的灵魂。
国漫,走到今天不容易,让我们又看到了国漫新的明天,看到了国漫的希望,文化的传播不容易。国漫的觉新,仅仅是冰山一角。也希望以后的国漫作品越来越好。八一建军节,祝愿所有现役和退役的解放军和武警指战员节日快乐。阖家幸福安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