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欲望与道德的博弈及没有故事线的凶手—哲瑞·雷恩悲剧系列

读书|欲望与道德的博弈及没有故事线的凶手—哲瑞·雷恩悲剧系列

作者: 白雨裔 | 来源:发表于2021-12-06 23:40 被阅读0次

人无欲何以存世,

所以,人皆有欲念;

人无痴念何以立业

故而,人应有痴……

先介绍一下我看的这套书,是新星出版社出版,埃勒里·奎因的X、Y、Z的悲剧以及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套盒),这次一口气看完了最后三本书(即除X的悲剧外的另外三本),所以这篇碎碎念,其实是关于最后这三本的读书记录?

不得不说这套书的故事叙述方式十分戳我,我比较喜欢这种不大拖泥带水的叙述,同时我亦很喜欢其中对于部分人物的“特写”,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Z的悲剧》中关于阿龙·道投向佩辛斯·萨姆的“求救的眼神”的描写,让我觉得透过佩辛斯真实的“看见”并感受到了那种“对生的渴求”和“卑微、脆弱而绝望的挣扎”,并为此而震撼、同情;还有同一本书中关于哲瑞·雷恩观看死刑的观感,同样使我颇震撼,一个“笑着面对死刑”,一个“上电椅时依旧叼着烟”的十恶不赦之人,在执行死刑的过程中,都会如困兽般挣扎嘶吼,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冷血》中,两个凶手在监狱中“等待”死刑执行的那段时间,当然其细节描述震撼之处,不止于此,还有《Y的悲剧》中最后对于凶手的仁慈,以及《哲瑞·雷恩最后一案》中书痴对于书的疯狂的描述,都让我思量再三。尤其是最后一案中,作者完美的制作了一条咬住尾巴的“贪吃蛇”,真的是精彩极了!

但还是要说,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看埃勒里·奎因的其他书了,我是从“本格推理”入门的,还不是很习惯作者这样的故事架构方式。我对于推理小说的阅读预设,是希望在案件侦破过程中,能有“参与感”,即要求凶手在故事中有“较为明显”的故事线(当然不是指一看就知道他是凶手的这种),但会希望在破案过程中会透露凶手明显动机的“痕迹”,但是在阅读这个套盒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完全找不到凶手的动机,直到最后,案件复盘阶段,我才有“哦,原来凶手的犯罪动机在这里!”的感觉,这就有点难受了,虽然反转剧情真的很精彩,但是,我却产生了,凶手是“工具人”的错觉,有一种结尾和故事情节脱节的感觉,所以每次看到结尾就十分“无力”,当然不可否认,这是叙述者非侦探或罪犯而造成的信息差,但是我还是喜欢那种“居然是他,我曾经猜测过”的感觉……

(写在后面:这不是正规的书评,文如其题,只是主观而业余的碎碎念,若有不幸看到而又抱不同观点的,请轻柔的戳,谢谢!)

相关文章

  • 读书|欲望与道德的博弈及没有故事线的凶手—哲瑞·雷恩悲剧系列

    人无欲何以存世, 所以,人皆有欲念; 人无痴念何以立业 故而,人应有痴…… 先介绍一下我看的这套书,是新星出版社出...

  • 推理小说

    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献身》。 这本书叫做《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是著名推理小说家埃勒里·奎因所写的悲剧系列的...

  • 侦探,你不只是用来破案的工具

    看了这么多推理小说,我还是喜欢奎因塑造的雷恩,没错在悲剧系列里面他是最终的悲剧但也正是这样他才真正住在我的心里...

  • 惩恶扬善 从学会关心开始(201944)

    满屏都是杨文医生的悲剧故事。为“态度温和、耐心细致、医术高明”的杨医生深感惋惜的同时,是对凶手的痛恨与质问。什么样...

  • 樊登读书《欲望的博弈》

    为什么我们不假思索地,就拒绝一个新的观点?我们正在根据,某种主观偏差做出反应。为什么我们接受不了情人提出分手,有时...

  • 《欲望的博弈》

    为什么人们会喜欢看别人点赞、看别人评论,某一条朋友圈发了以后收到很多人的回复,人们就特别高兴? 因为人们错误地把思...

  • 欲望的博弈

  • 《欲望的博弈》

    这本书教我们:从欲望的钳制下重获自由。大脑上瘾有两大机制,其一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我们接近之前跟奖励关联的...

  • 欲望的博弈......

    书名:《欲望的博弈》 作者:贾德森•布鲁尔 人有可能对几乎任何东西上瘾:香烟、酒精、麻醉品,甚至自我形象。这不是我...

  • 欲望的博弈

    这本书有两个支柱,一个是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研究。斯金纳是行为主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提出者。他认为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欲望与道德的博弈及没有故事线的凶手—哲瑞·雷恩悲剧系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qo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