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

作者: Rain师兄 | 来源:发表于2021-04-29 08:59 被阅读0次

    我们现代人很避讳谈死亡,一般在公共场合或者家庭饭桌上,大家很怕谈死。我们一天到晚谈的是怎样吃保健食品,怎样让自己活的更久,仿佛我们可以永垂不朽一样,这是一个好奇怪的时代!所以作者重新提醒我们,我们把死亡想的太少了,反过来我们关心太多所谓的生命或者永垂不朽,但是假如你对死亡都没有仔细考虑清楚的话,你怎么开始谈人生或者生命是什么呢?

    古罗马哲学家赛内卡曾说:真正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因为我们活的时间太短了,而是我们浪费了太多。对于我们恐惧的事物,我们行动起来就像我们是会死的人,但是对于我们追求的东西和我们的欲望,我们却觉得自己好像是不朽的一样。

    Take your time,好好利用你的时间、好好享受你的时间。哲学家会告诉你如何去使用时间,如何享受时间,当然,还有如何去死。

    大哲学家海德格尔非常有名的一段话,就是在给学生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时候,他说:亚里士多德出生了,他工作,然后他死了。这句话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它表明了海德格尔这位大哲学家以至于很多人对哲学的一个态度,就是认为一个哲学家他的生平、传记、他生活的时代、他平常是个什么样的人,与他所做的哲学之间没有任何的关系。

    这是一种审美上很干净的态度,就是尽量把一个人他所说的话、所写的书,跟这个人的个人背景完全切割开来。我们常常关注了太多的背后八卦,而忽略掉了这个人到底说了什么,说的有没有道理。然而我们人总是八卦的,哪怕是有这种简洁的审美趣味的人来念哲学,还是难免会对哲学家的生平,以及他们的死法感到十分好奇。

    有一种哲学观点认为,我自己的死亡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哲学事件,因为有我的死亡,才会思考我的人生意义何在。但同时也要透过他人之死来感觉到我有一些东西必然的跟他人连接在一起,从这里面我又能够发现人生的另一重意义。

    当我们说我们失去了一个亲属,失去了一个爱人,永远失去的时候,我所失去的是我跟那个人有关的东西,我在那个人身上发现的东西,或者那个人在我身上留下来的东西,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其实是个说不清道不明,你用任何言语都永远无法把它穷尽的一个东西。

    作者认为人之为人的一个本质,就是永远有一些东西是大于我自身的。永远有些构成我的一部分的东西,其实是我不了解的,是跟他人相关的。只有当那个他人走了之后,我才发现到我有一部分永远失去了。那个东西是在我身上,是构成我的一部分,只是我不认识它,甚至在这个人死了之后我还不认识,于是我发出哀叹,于是我悼念。在这样的过程里面我们经历了某种人生的转化。

    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总有一些人是不允许去哀悼他们的。不允许哀悼他们,其实就是把他们排除出人类根本的资格之上。因为可被哀悼的,有需要哀悼的,这在作者看来是人之为人很根本的东西,也是我们整个社会连接为一个整体的最基础的东西。

    人在最后那一刻是需要一种特殊照顾的,这种特殊的照顾古人其实是懂的,比如把一个病人接回家里,亲人陪伴着他,或者在教堂里面接受神父的抹油,但是现在我们把病人一股脑丢在医院里去,到最后就是抢救加抢救,而完全忽略了所有临终的人,我们该怎么处理他的生命,他怎样处理自己最后的那段霞光。

    作者认为死亡是深刻、超越而不凡的,大多数他面对的病人都在一种庄严、平静、心势转化的情况下死亡,他们在临终之际洋溢着只能被称为灵性的能量,我们生命中的其他时刻从来不像这时候如此沉默却又光辉灿烂。

    他认为所有的宗教修行,在某个意义上讲,都是一种对死亡的练习,比如说你沉默、坐禅、观察自己的呼吸,这不就是一个临死的人,他到最后什么都没有说,他就只是看着自己的呼吸。所以你如果长期有这种修行的习惯,你有一个退出社会世界的心灵准备,你的死亡就已经准备的相当的充分了。

    我听过很多人说什么希望自己死的时候很漂亮,很优雅,说希望自己死的非常英勇,非常有型,或者说希望自己墓志铭该怎么写,葬礼要怎么弄,我敢说所有会说这些话的人,其实他都还没有准备好面对真正死亡来临的那一刻。

    在暗无天日的沮丧当中,我们第一次痛苦的发现原来自己距离生命的真相如此遥远。我们所有珍爱的幻觉、我们的嗜好、我们的事业,我们所有的一切都一个一个在幻影般的消失、破灭,这非常痛苦,但是对于一个真正要做好临终准备的人来讲,这是个非常必要而有意义的过程,因为这时候你就要失去你珍爱的一切,甚至失去自己。

    死亡的最后阶段就是接受。接受这个死亡终于是不可避免的命运。死亡的接受是一种非常深沉而完全的幻灭经验,他甚至比人在死亡的沮丧期所体验到的幻灭还要深。到了这个时候,人总会被回忆,被过往的事情占据,但是到了接受期开始,占据你思绪的就是未来的东西,这个未来就指的是在临终的过程里,你的时间感开始重新定位,这时候开始可以视为临终心灵过程中的平静时刻,是暴风眼的中心。

    我敢向大家保证,你如果今天你在生一个人的什么气,你在觉得那个人跟你不对劲,这个同事很讨厌,我保证,你到你死的那一刻,你会忘记这一切,这一切有那么重要吗?

    所谓的生死学指的就是我们如何把死亡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课题来面对它、处理它,乃至于尽早展开相关的教育。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傅伟勋提出一个狭义的现代生死学里,他认为我们终于是要了解到心性体任这一点,就是我们要有终极关怀,要知道在社会服务教育工作中的人生意义之上,还有终极的意义,比方说超世俗的宗教或者高度精神性的意义。这些东西是不是表示我们要相信死后的世界或者上帝呢?傅伟勋最重要的就是指出,我们是不需要有这样的宗教信仰才能够有终极关怀的。

    与其单纯的关心死后的生命,不如因为死亡而把今天仍然拥有这短短的生命赋予一个灵性的意义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死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ui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