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最后一片叶子》

作者: 73fb6ef17320 | 来源:发表于2018-10-31 09:29 被阅读200次

    《最后一片叶子》别名《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是美国作家欧.亨利在1905年创作的一篇大约四千多字的短篇小说。短短四千字,却深刻地揭露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残酷现状,同时表达出了作者内心所追求的、所渴望的东西,那便是人性的真、善,美。

浅谈《最后一片叶子》

    一、从创作背景来看: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社会处于历史大变动时期。经济上:垄断资本主义逐渐形成,现代工业社会在飞速发展,电报通讯网络在美国全社会广泛建立,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社会生产规模,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通方面:到二十世纪初(1918年) ,美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汽车王国;交通上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线把整个国家紧密地联接起来了。农业方面:大规模农场出现、农业的大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美国社会农业劳动力向其他行业转移。这些现象都极大地鼓舞了人心,在当时的人们眼中,美国好像真的成为了一个人人平等、博爱而又自由的理想国度。但事实远非如此,伴随着美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到来的,是社会资本的集中、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大多数蜗居在廉价的出租房里、社会底层人民的贫困还有中下层人民的大量破产以及失业大军不断扩大,这些都导致了美国社会阶级矛盾的不断尖锐化和社会贫富鸿沟不断加深。人们渴望民主、自由和幸福权利,这一点在《最后一片叶子》中就有深刻体现。 琼西,一个来自加利福尼亚的女孩,不幸染上肺癌,生命垂危,知道了医生的诊断时,几乎放弃了生的希望,把自己的生命仅仅寄托与窗外的那株常青藤,绝望地认为当最后一片叶子凋零之际,也就是自己离开人世间的时候。但尽管如此,琼西还是有一个深埋于心底的梦想,她希望有一天能够去画那不勒斯的海湾;我认为琼西这个角色就是美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真实写照。身处艰难困苦的环境,不堪生活重负,对社会失去希望,对生命失去希望,但内心深处仍有自己向往的东西,或许自由、或许平等,亦或许最简单的一顿饭,一口水,一份活下去的信念。

浅谈《最后一片叶子》

    二、从人物形象来看:

  《最后一片叶子》中主要塑造了三个人物:一对好朋友,琼西和苏;还有这个老画家贝尔曼。琼西前文已有介绍,下面来说说苏和贝尔曼。苏是琼西的好朋友,两个来自不同地区的女孩儿,因为志趣相投,有着对艺术、对生活的共同追求使她们走到一起,惺惺相惜。在得知琼西患上了肺炎时,依然留在琼西身边,对她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都说朋友是阶段性的,一批又一批,会随着地域、环境、经历等的改变而改变,即使是认识很久的人也很难做到彼此之间的感情经久不衰,更何况是琼西与苏这两个萍水相逢的女孩儿,但苏在琼西身患重病后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继续留下来照顾她;知道琼西的生存几率只有十分之一时,苏“把一条餐巾哭得一团湿”,安慰琼西有九成几率痊愈,然后自己一个人忍痛继续创作,赚取琼西的医疗费及营养费,不难想象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善良,这份默默付出的爱就像是一簇温暖的火苗,燃烧在作者与读者心中。贝尔曼:一个靠着给穷画家做模特和画点商业广告赚取生活费的老头,也是全文中最能体现欧.亨利想表达的人性的真、善、美的一个角色。《最后一片叶子》中对贝尔曼的肖像描写没有过多着墨,生活在社会底层、六十多岁、长相不出众、身材瘦小且艺术生涯不得志,也正是这样一位平凡无奇的老人,却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完成了自己一生的杰作。贝尔曼一辈子穷困潦倒、生活落魄、艺术生涯失意,内心却始终想要画出一幅杰作;自己的生活都是泥菩萨过江,但仍尽自己所能帮助琼西和苏,把自己当做这两个姑娘的守护神,甚至是看门狗;为了挽救琼西的生命,让她能够重拾生的希望与勇气,不顾自己已经年迈的身体,冒着风雪,爬上梯子,为琼西画上最后一片常青藤叶,为此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因为贝尔曼的大爱,使得原本失去希望的琼西活了下来,正如文尾欧.亨利所写的“唉,亲爱的,这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那盏尚未熄灭的灯笼、那把梯子、那块调色板和被扔得满地的画笔,都是见证者,见证这贝尔曼这幅杰作的诞生,也见证着这份大爱和人性的真、善、美的力量。

浅谈《最后一片叶子》

    三、从写作风格来看:

  《最后一片叶子》有着欧.亨利作品的典型特点,语言幽默诙谐,善于使用讽刺、拟人、反语和一些毫不相干的联想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在文中把肺炎比作“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悄悄地游荡,用他冰冷的手指头这里碰一下那里碰一下。在广场东头,这个破坏者明目张胆地踏着大步,一下子就击倒几十个受害者,可是在迷宫一样、狭窄而铺满青苔的“胡同”里,他的步伐就慢了下来。”这位残酷的“先生”也是令琼西病入膏肓和夺去贝尔曼生命的罪魁祸首。在描写贝尔曼的形象时,欧.亨利给读者塑造出了一个一事无成的、邋遢的、脾气暴躁又爱酗酒的落魄画家形象,在后面又写他充满人性之美,为了挽救邻居的生命而牺牲自己,欲扬先抑,更加使得贝尔曼的大爱形象跃然纸上。典型的欧.亨利式的结尾,使文中人物的命运突然走向另外的轨迹,原本以为要死了的琼西活了下来,六十多年都一事无成的老画家在一夜之间画出了一生的杰作,这样出乎意料的结尾,体现了作者的智慧,也使人物形象更加地深入人心,作者想表达的人性之美也能更好的传递给读者。

浅谈《最后一片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用看似简单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向我们揭示出其深刻的文学主题——人性的真、善、美,这也是华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李红梅女士所认为的这篇作品不朽的重要原因之一。

浅谈《最后一片叶子》

ps: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浅谈《最后一片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别名《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是美国作家欧.亨利在1905年创作的一篇大约四千多字的短篇小说。短短四...

  • 最后一片叶子

    手绘帮本周主题-画疗。 第一个想到了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 一个叫琼的姑娘得了很重的肺病,她看着树上...

  • 最后一片叶子

    这是鬼脚七讲给他的女儿豆豆的一个故事,一个得了绝症的小姑娘,一位同样得了绝症的画家,病房窗外一棵从冬季来临时开始落...

  • 最后一片叶子

    在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透过房间窗户看见了一棵快无生机的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萧萧落叶,身...

  • 最后一片叶子

    肺炎一度成为流行的杀手,苏也感染了。医生一次次强调,希望取决于她是否还有坚持活下去的勇气。老画家贝儿曼在与琼西的交...

  • 最后一片叶子

    一树的叶子 注定要漂落 我希望是 第一枚 不是勇敢 更不是坚强 是承受不了 风太凉夜太长 还有那不断的 飘落的哀伤...

  • 最后一片叶子

    秋天的最后一片叶子 总是充满着伤感 却又总是那么顽强 周而复始 我爱上了秋天的最后一片叶子 每个人心中 都有最后一...

  • 最后一片叶子

    离开休易的画室时,乔安西还在隔壁的房间里昏睡着。贝尔曼忍不住又向窗外看去。窗外,冰冷的雨仍在下着,夹着零星的雪。灰...

  • 最后一片叶子

    1 在华盛顿广场西边的一个小区里,街道都横七竖八地伸展开去,又分裂成一小条一小条的“胡同”。 这些“胡同”稀奇古怪...

  • 最后一片叶子

    苏和琼西是两个好友,对艺术的追求,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可是一场名叫“肺炎”的疾病,让琼西倒下了,她开始绝望,把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最后一片叶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uo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