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那么多小镇,我却偏偏去了那里,小镇里有那么多餐馆,我却偏偏去了那一家。
一个冷风瑟瑟的傍晚,走在安静得有些可怕的街道,挺着饥肠辘辘的肚子,路过一家又一家人满为患的餐馆,可走进去被告知没有饭吃,一堆堆的人挤在餐馆里是一起看足球比赛,如此壮观的场面让人不得不想起80年代的国内播放《霍元甲》时万人空巷的画面。
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能吃饭的餐馆,刚一坐下来,就被身旁的叫声惊起,这顿饭在旁边一群人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失落声中细嚼慢咽的吃完了……
在这个晚上8点后商店几乎都关门的国家里,一边是没有行人的街道,一边是聚众的交谈,这样对比鲜明的场景甚为迷人,现代社会几乎很少有这样安静与热闹的交融。
又一个冷风瑟瑟的傍晚,我走进沙漠边一家小餐馆,当老板得知我从中国来,坚持要让我尝一尝中国绿茶,于是店伙计赶快跑回厨房烧水,不一会端上来一大壶茶水,我一尝,有点微甜又有点清凉,里面加了薄荷,这是典型的当地茶水的煮法,在中国可不是这样喝绿茶的。我看着眼前这杯漂洋过海的绿茶,环顾到周围的当地人都在喝咖啡,对热情的老板说了声谢谢。
在原本可以用速溶咖啡招待你的时候,却煮开新鲜的热水沏绿茶来招待你,如此满满的心意,在沙漠寒冷的夜晚里不仅暖身更暖心。
这是当地人招待外国人最实诚的做法,因为绿茶和你都来自中国,用你故乡的好物款待故乡的你,那杯绿茶,让我这个身在异乡的异客刹那间懂得了“君从故乡来”的感动。
又一个冷风瑟瑟的傍晚,我走进沙漠深处的一家餐馆,帅气的老板来自法国,他和弟弟前几年来这里旅游后,便爱上了这个神奇的国度,于是带着美好的感受与憧憬留了下来,在沙漠里慢慢地打造了一家混合了欧洲与非洲风格的餐馆。
我坐在他的餐馆,屋外是寂静浩瀚的沙漠,一阵又一阵的冷风呼呼刮过,屋内是精心研制的法国餐,适宜的暖气伴着轻柔的音乐,正吃着吃着,法国老板带着一群当地员工开始唱歌跳舞,有当地歌曲、也有法国歌曲,边唱边跳,越来越兴奋,这样欢快的氛围在沙漠的夜空里划出一道夺目的光亮。
那一刻,餐馆似乎不再是餐馆,而是承载生活方式的地方,这对法国兄弟做得一手好菜又能歌善舞,用自己最拿手的菜肴和最喜欢的歌舞,招待世界各地的游人,他们在黄沙漫天的大漠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与意义,法国人骨子里的浪漫在这里得到了最自然的演绎。
又一个冷风瑟瑟的傍晚,我来到大西洋边上的一家小餐馆,吃完从大西洋里捕出来的新鲜鱼虾,结账的时候,一脸憨厚的老板把所有的账目在草稿本上工整地写下来,然后计算了两次拿给我看,我一看两位数的连续加法却连进位都没算,我提醒他算错了,他又在草稿本上重新算了起来,那股认真劲像极了刚学加法的学生,又连算两遍后他信心满满地递给我,说:这下总算对了。我一看共127元,我递给他137元,说补给我10元的整钱就可以了,老板拿着137元,一下子不知所措,以为自己又算错了,于是连忙拿出草稿本再次检查,然后说127元是对的,你给我130元我补给你3元就可以了,不用给我137元,我说我给你137元,是想让你补给我10元,因为10元是整钱,比零散的3元钱更方便携带……但我说得越多他越懵,眼见他越来越不明白,我直接给了130元,他找了3元的散钱给我后,很开心地对我说:“你终于明白了,这下总算对了。”我只能笑着点点头。
或许这个敦实的餐馆老板从来不知道还有这种化散为整的方法,但直来直去的计算方式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他能把大西洋的海鲜做成一道道本地特色菜,然后拿着厚厚的草稿本一次次的进行加减法计算,每当翻过一页草稿,他就又赚了一点,他的生活就这么简单,哪还需要掌握这么多复杂的算法呢。
旅行中我偶然走进了一家又一家餐馆,这样的所见也是当地人很琐碎很平常的生活片段,这些片段就散落在他们或闲适或忙碌的日常中,或许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习以为常的日子,但于我看到的更多则是安逸,这种安逸来自他们内心的笃定和踏实,所以才愿意出门聚在一起看球,所以才愿意不怕麻烦地烧水沏茶,所以才愿意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开餐馆,所以才愿意一笔一画的做加减法……
正是这样的“愿意”,显出了他们对世界没有戒备心,自然而然,这个世界也对他们放下了戒备,坐进他们的餐馆,你就能感受那种真正沉浸下来的随意和简单。
这样的餐馆只是一个缩影,却让旅行在吃喝之外,还能收获点别的。
网友评论